top of page


當矽谷的小孩回到木質玩具
凡事「物極必反」,當科技無止境發展後,人們會開始想找回失去的生活。
美國矽谷的小孩教育和生活,開始回到木質玩具及真人互動,在富裕社區的幼稚園裡,走向無螢幕的互動遊戲與教學,回歸自然與手作成為「懷舊新顯學」。越是高收入的家長越有覺醒,他們希望孩子與數位工具保持距離;過去的數位落差
詹鎮宇
Dec 9, 2018


高教美名幌子下的變相「流浪」
兼職講師惡劣的勞動環境已有不少媒體文章探討,筆者親身經驗的和朋友的經驗,幾乎可以集結成書。兼職講師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勞動健康保險的欠缺、沒有固定的辦公空間、極少量的教學軟硬件支援、極其不穩定的工作機會、嚴重超過給付薪水的工作時間、不透明的薪酬等級等等。在香港,擔任兼任講師的時薪
王潔瑩
Dec 6, 2018


是該與時俱進的陸片配額制
娛樂圈人士對於陸片配額制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一般民眾在討論此議題時,除了針對各年度抽籤片單品頭論足,為遺珠作品感到可惜,對奇葩片的籤運感到不可思議,順便暗啐:「怎麼被這種陸片佔到名額」外,不乏有對制度提出疑難者,從商業機制、兩岸政治對峙現實到台片保護等觀點均有之。
筆者認為,
鹹尼斯
Nov 20, 2018

為什麼您不擔心孩子成為徐志摩?
為什麼您不擔心孩子成為徐志摩,卻害怕孩子成為同性戀?因為您只希望孩子依照自己的期望去成長,您還沒接受孩子是獨立個體的事實,所以您未必擔心他成為一個感情上有瑕疵但聞名遐邇的文學家,卻害怕他成為可能被某些人瞧不起的性少數;因為您打從心底瞧不起同性戀,所以才無法接受孩子也可能是個同性戀
林若曇
Nov 19, 2018


搭著豬哥亮往前跳的高雄
豬哥亮是高雄人,陳芳明也是高雄人,兩人所代表的文化內容或有雅俗之分,卻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別。更重要的是,豬哥亮與陳芳明兩人分別在通俗文化以及人文學術領域,皆在台灣擺脫大中國意識形態、建構台灣文化認同的過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高雄的經濟型態在轉型,高雄的文化也在轉型,同樣正走在探索未
劉燕玉
Nov 4, 2018


學生自治──個人與集體的社會參與
學生政治參與率的提升並非一蹴可幾,社會結構亦需要世代間的努力,然而筆者有兩項拙見,多少能緩解以上問題,進而提升學生會在社會、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
最簡單的,更加任務性的活動流程。在表態前,視事務的嚴謹程度去調整意見收集的方式,如須以學生會名義參加民間正式連署,可能就需要非常嚴謹
朱震
Nov 4, 2018


奪回勞動與教學的尊嚴
十年前,「兼任講師」很多時候是業界上的資深人士。他們有非學術的業界工作,然後以「兼任」的身分來到高等院校教授業界第一線的專業知識。而研究助理在過往通常是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他們期望報讀研究所課程,而研究助理的工作正好提供了了解學術研究操作的平台。但是放眼今天的港台兩地,「兼任講師
王潔瑩
Oct 21, 2018


高教崩壞,功德中興
從打壓學權到0元講師,校方高層總是樂於讓基層師生「做功德」,那麼興大何不把校訓由「誠樸精勤」改成「功德無量」?
賴彥丞
Oct 7, 2018


請不要用有色眼光對待妥瑞兒
該生依然故我沒有戒除,上課的時候常會無厘頭地打斷我上課,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我還沒開口制止,其他學生就起鬨要他閉嘴。我知道這也是一種霸凌。
皮諾丘
Oct 4, 2018


京大之道在於篤學──本庶佑教授得諾貝爾獎有感
自1949年湯川秀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以來,至今已有27位日本人獲獎,是歐美以外人數最多的國家,這樣的學術成就,無法速成。
陳威臣
Oct 3, 2018

在語言政策上我們是要追趕流行還是要創造流行?
看看韓國吧!韓語是一種出了韓國基本上沒什麼大用的語言,但韓國文化輸出做到今天這種程度,我們還能說學韓語是浪費時間嗎?
夏途島
Sep 30, 2018


《北極上學趣》──看見教育的另一面
《北極上學趣》(A Polar Year)為法國導演山繆.科拉戴(Samuel Collardey)的新作。山繆.科拉戴曾獲得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大獎,這次上映的作品為揉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要素的「Docufiction」(劇情式紀錄片),這類作品在台灣戲院裡不常見,...
小影
Sep 28, 2018


中秋典故何其多,烤肉緣底事?
中秋節源自中國,一般人應無疑議,至於它肇始於何時,則不免眾說紛紜。有人說唐朝即然,五代時的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就提到「中秋夕,上(玄宗)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云云;一說宋朝人已有「爭占酒樓玩月」的風習(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不過,這些記載僅僅提到欣賞月亮,並未明確說出「中...
許又方
Sep 23, 2018


台生赴中國大陸就讀的正負評估
自從2010年我方政府通過《陸生三法》後,兩岸大專以上學生赴對方就讀不僅既有法可依,也逐漸增多,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大陸針對我高中畢業生赴大陸就讀,相繼開放先是以「頂標」,再而「前標」,到今年2018年則是以「均標」的台灣學測成績,即可直接申請到中國大陸的308所一流大學,經過...
張五岳
Sep 18, 2018

酸民的進階與外來的突變種
酸民是一種網路現象,誘發這種現象的成因是人群的聚集。聚集的人群讓酸民得到被注視的成就感和重複其行為的動機,而酸民的聚集誘發並養成了更多的酸民。網路和網路上的人群,提供了聚集和觀看的場域,創造出這個新生的族群。 最常見的酸民是虛無主義的信徒,他們對任何主張都報以「無效」、「不...
雨夕
Sep 17,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