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心現在酸酸的?──鄉民與酸民文化
最近的幾則事件,包括假新聞、外交官之死、批踢踢的鄉民或酸民文化,爆料與帶風向……種種議題與現象間盤根錯節,實在很難用幾言以敝之。我之前出過一本書叫《讀古文撞到鄉民》,即便這幾年我鮮少登入批踢踢了,但我在讀書時期確實當過幾年鄉民,見識過八卦版政黑板鄉民糾眾亂版的黑歷史,各版之...
祁立峰
Sep 17, 2018


赴中任教要面對三座大山
赴中任教風險分為大學環境的風險與日常生活風險。 大學環境風險主要包括升等、薪資與研究案申請的不確定性、教師授課自由度問題以及參考教材因出版言論管制、翻譯的錯誤等等。升等、薪資與研究案申請大致是目前赴中任教台灣教師共同面臨的難關,升等部分,台灣教師是與中國教師一起競爭?通常大...
李政亮
Sep 17, 2018

程序正義要從高中教起
在學生代表的提案下,教育部課審會108高中公民課綱將「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犯罪與刑罰」條目增列「為什麼程序正義在犯罪的追訴及處罰過程中是重要的?」凸顯「程序正義」的重要,未來學生若遭校方以不當方式懲處也能知道如何救濟。...
賴彥丞
Sep 13, 2018


台生西進,因為…
「台生西進」近年成為台灣各界較為關心的教育現象,根據中國有關部門的數據,台灣到中國留學生由2011年的六千多個,大幅增加至17年的一萬二千餘個,六年內翻了一翻。同時,中國調整對台灣學生的收生門檻,亦令台灣學生有進一步向中國流向的趨勢。...
張秀賢
Sep 11, 2018


天然獨的未來——世代更迭下國家認同的可能發展
天然獨一詞一般認為在318運動後出現,這個對於特定世代的國家認同之描述,不能否認跟近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有關。特別是在認知到近年社運的參與者有年輕化和普羅化的趨勢下,以及和社運論述間流露出的,清楚劃出中國與台灣之區別,不難想像會有論者認為這些趨勢代表年輕世代對於台灣獨立的認...
陳建勳
Sep 11, 2018


台灣學生赴中,要先停看聽
每隔一陣子就有輿論表示,台灣學生要大量「飄向北方」:不論是就業或是就學。但這些輿論的背後,其實隱藏很多需要值得被深究的議題:包括學生到底外出的動機、中國大學的授課方式問題、中國就業待遇,這些問題真正的核心,往往是輿論的偏頗與刻意餵養部分破碎訊息,再以錯誤事實為前提做評論,導...
林子堯
Sep 10, 2018


巴黎時尚的誕生
法國的流行服飾業是歐洲早期的文化創意產業,其威力仍然延續到二十一世紀。目前,英美義服裝設計師雖然接掌法國名牌服飾的設計總監,但巴黎仍然是世界的時尚中心。多年前,法國政府更大力打擊仿冒品,只要遊客身上穿戴仿冒品,必須到監獄蹲三年,外加罰款千萬!...
辜振豐
Sep 7, 2018


回到原初之地
楊偉中為了救愛女而不幸溺斃,英年早逝,讓人惋惜還有許多理想等著他去實踐,眾人無不感到遺憾與悲痛。然而,台灣的藍綠對立竟連悲劇都可拿來消費。反年改的李來希趁機酸言酸語,還有警大教授指他背叛國民黨,如今「死得其所」,引起社會各界譁然。...
林芳玫
Sep 3, 2018


多元入手,日常出發,才是台灣文化出路
最近看到一些老師輩的朋友哀歎台灣越來越不重視中華古典文化,舉凡文學、書法繪畫、音樂、歷史等等。台灣越來越少年輕人學習這些才藝,並且課綱也越來越降低文言文和中國史占的比重。反觀中國大陸卻越來越重視孔孟學說、書法教育等等。這些朋友們認為對岸對於中華文化的重視,將會嚴重衝擊到台灣...
卓信成
Aug 28, 2018


民主臺灣所需的歷史教育:來自大學教學現場的反思
六年級前段班的我,小時候聽過一段相聲說:你讀的地理都變成歷史了,至於你讀的歷史都成了小說了! 臺灣目前負責大學層級歷史研究且有留學美國經驗的師資,除了歷史系之外,亦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東亞系。在研究的脈絡上,東亞系主要是研究中國、日本、韓國與臺灣的歷史、語言、文化也旁及政治與...
羅士傑
Aug 27, 2018


歷史課綱的修訂與意見的自由市場
歷史著作只能提供參考,而不能提供客觀的真理 有關課綱的爭執,最近又甚囂塵上,變成大家關心的課題。我對於所謂的高中歷史課綱本來沒有關心,主要是因爲我一生教授大學世界史從來沒有遇上嚴肅的課程内容問題,頂多只是在決定教科書時,校内同仁會有不同的意見,討論個半把一個小時,事情就過了...
李弘祺
Aug 22, 2018

換個角度看中國
高中歷史課綱的討論照例吵個不休,一波又一波,爭執點表面上每次不同,但誰會跳出來說什麼,拿什麼當理由反對,根本不難猜。反對改變的人,拿出國族大旗揮舞,似乎課綱一調整,就會出現「去中國化」的效果,甚至直接跳到認同問題,認為這樣一來台灣認同就會取代中國認同,讓台灣的歷史和中國切開...
王昭文
Aug 21, 2018


台語文復振,先從打造20%氛圍做起
台語文的復振,有一些人在期待一步到位,好像只要政府一個政策強力推行下去,一切就會恢復正常,但現實就不可能。 我們過去的先輩們,用台語創作了那麼多歌曲、戲劇,包括布袋戲、歌仔戲,以及不少現代電視劇、電影,如果台語死掉,這些東西都等於一夕間死去,再不為後人所理解。圖片來源:維基...
夏途島
Aug 20, 2018


修改課綱,始成為人
一個臺灣人的生命斷簡 歷史記憶本身涉及的不只是史觀的問題,它更是建構身分認同的重要成分。臺灣人多半不知道自己苦難、受壓迫的歷史,當然是國民黨有意為之。圖片來源:通說FB 大學法律系第一堂課,教授問大家為什麼要鑽研法律、懷抱怎樣的理想時,旁邊的女同學站了起來,大聲批評南京大屠...
陳信仲
Aug 16, 2018


縮限博士後年限,根本是鋸箭法
報載科技部以博士後研究僅是研究生涯的過程,而不是職業為由,為了鼓勵博士後研究人員「勇於承擔進入業界或學界」的責任,決定將調降博後的聘任期限為最長六年,並限制一個研究計畫以聘任一位博後為原則。 確實,由於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聘任受限於研究計畫或獎助的期限,本就不是穩定的工作。圖片...
黃厚銘
Aug 13,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