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芳玫

回到原初之地



楊偉中為了救愛女而不幸溺斃,英年早逝,讓人惋惜還有許多理想等著他去實踐,眾人無不感到遺憾與悲痛。然而,台灣的藍綠對立竟連悲劇都可拿來消費。反年改的李來希趁機酸言酸語,還有警大教授指他背叛國民黨,如今「死得其所」,引起社會各界譁然。


海洋是死亡、也是重生。海底許多冤魂,但他們的故事正逐漸被挖掘與重新表述。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是海洋國家,若我們真的有歷史感,誠實面對海洋,記憶起原住民及漢人祖先分別在不同時期飄洋過海來台的艱辛,我們看待海洋的心態會更具反思性,而非以輕率的口氣把海洋想成「死得其所」。


我自己倒是一直希望死後骨灰可以灑到海水深處。剛開始對海洋發生興趣時,只是以一個觀光客的眼光去欣賞海洋之美。近年來每年暑假都會跑好幾趟海濱,親自體會到肉身接觸海水洋流律動時的喜悅與驚悚。海水遠觀是美景,靠近時方知海面下的險惡。數次海邊的小意外,例如被珊瑚礁割傷,使我慢慢培養出對海洋的敬畏。


目前,我開始瞭解海洋下面,蘊藏著悲傷殘酷的歷史。海洋史就是殖民史。加勒比海曾是北美從非洲運送奴隸的中點,曾經淹死過很多黑奴。太平洋在二戰與冷戰時期高度軍事化,發生許多海戰與船難。琉球人在二戰末被日本政府鼓動去跳海自殺,而我常去的基隆和平島也發生過二二八事件。基隆是二二八事件最慘烈的地區;當年國民黨軍隊一上基隆港岸邊,就持槍掃射,死傷無數。這些受害者也輕率地被扔到海裡。基隆海域的二二八冤魂,與加勒比海的溺斃黑奴,都構成了人類歷史的黑暗面。


觀光客看到的是蔚藍的海水與潔白的沙灘,然而海水下面卻是殘酷的殖民史與戰爭史。


當我看待海洋還是觀光客的天真時,我就已經幻想死後骨灰灑在海裡。最近發現和平島曾發生二二八事件,難怪這些年來我始終覺得那裡的海水很詭異。雖然如此,我仍然持續去那裡的海水游泳池。海洋是萬物的起源,活的珊瑚與他們死去的祖先一起形成珊瑚礁,而人體的組成有七成的水分,我們也來自海洋。當我全身浸潤在海水裡,甚至閉氣觀看海底的動植物生態,那些過往的冤魂似乎已經在海底形成跨物種的連結,訴說一則則個人的與集體的故事。


海洋是死亡、也是重生。海底許多冤魂,但他們的故事正逐漸被挖掘與重新表述。從生死循環的觀點來看,我們─或者說我自己,渴望回到海底的原初之地,感受海洋的包容。


也獻上我的祈禱,希望偉中逐漸與大自然及殘酷的命運和解。唯有他自己與命運和解,他的家人才能慢慢走出傷痛,開啟另一段人生。這個過程對亡者與家屬都是漫長而辛苦的,我不可能完全感受別人的傷痛。正是這種無法完全瞭解,帶給我謙卑與認知自身的渺小。


海水是殘酷的,但它也是最能包容萬物的。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台文系教授。教學與研究領域為:文化認同與民族主義、台灣歷史小說、性別與國族。熱愛海洋、敬畏海洋。目前研究台灣文學中的海洋書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