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文瀾

大中國歷史教育遺毒,台灣人小心啊!

引用歷史典故,臧否當今時事,是評論政治、社會現象的常用策略;但少有人反向而行,以晚近時事省思歷史事件。原因甚簡,大多數國家受時代潮流影響,不斷向前邁進,政治、社會運作模式已與昔日大不相同,以今評古並無意義。但中國卻不然,今日中國雖使用諸多現代化器物、設備,骨子裡卻仍是前現代的巨獸,以今評古有助於深化對昔日、今日中國的理解。


近來,東土耳其(突厥)斯坦棉議題成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點之一,西方國家指控中國,在東土耳其斯坦廣建集中營,殘害維吾爾族,行徑與納粹德國無異,東土耳其斯坦棉實為「血棉花」。中國則否認一切負面指控,反擊西方國家干預內政。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原政權對待弱勢族群的歷史


其實,中原政權對待弱勢族群,向來奉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原則,迄今從未改變,弱勢族群若不歸順,則驅逐之、殺戮之,若歸順,則壓榨之、奴役之。習近平上台後,中國更以種種不人道的手段,企圖將維吾爾族漢化,進行「種族清洗」。


面對西方國家的指責,中國共產黨應備感冤屈,自認其手段,已遠比清帝國「中興名臣」左宗棠「文明」許多。作家余杰在《顛倒的民國》一書中寫道,發生於清帝國同治皇帝在位期間的「同治回亂」,即西方史學家筆下的「東干戰爭」,死亡人數超過2500萬,還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東干戰爭」中,漢人死亡人數雖遠邁伊斯蘭教徒;但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東土耳其斯坦等地,伊斯蘭教徒死亡比例甚高,據考證高達9成。左宗棠是清帝國最倚重的「平亂」將領,不僅屠戮伊斯教民兵、平民,更下令閹割所俘虜的伊斯蘭教青壯男子。


清帝國尚存時,左宗棠自被推崇為國家英雄。余杰指出,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共產黨將「東干戰爭」定位為民族悲劇,嚴辭批判左宗棠為「滿清反動朝廷的爪牙」;而近年來,中國宣傳「大國崛起」,並自視為中華帝國的正統繼承者,左宗棠又被尊為民族英雄。


大中國歷史教育遺毒未解


許多台灣人對東土耳其斯坦棉爭議無感,一如對圖博、南蒙被迫害無感,有時並非不知中國共產黨罄竹難書的惡行,而是因為大中國歷史教育遺毒未解,仍從中原政權角度看待圖博、南蒙、東土耳其斯坦,無法同體悲愴、同仇敵愾。


雖然幾經教改,台灣終於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教育;但許多中、壯年的台灣人,仍深受大中國歷史教育與中國歷史劇影響,縱使憎惡今日中國,卻依然相信昔日中原政權的光輝燦爛。今日中國在東土耳其斯坦的行徑,與左宗棠無異;由此可見,「同治中興」實為統治階級用辭,代價是驚人的死傷,根本不值得頌揚。


清帝國的「同治中興」,是由鐵與血所鑄成,「康雍乾盛世」與明、宋、唐、漢等帝國的「治世」,大多也不堪細究;盛世、治世如此,何況亂世。如從文明、人權角度,重新看待中國歷史,中國幾乎三千年如一日,非但沒有絲毫進步,甚至愈來愈倒退。


古今興文字獄者


自習近平掌權以來,中國大幅緊縮出版、文藝創作自由,嚴格管制網路言論,製造數以千計的文字獄,與現代文明背道而馳。文字獄原是中原政權一以貫之的惡政,到明、清時,文字獄案件暴增;但大興文字獄者,並非被史學家惡評的帝王,而是明太祖、明成祖與清帝國康雍乾等「英主」。


20餘年來,中國拍攝以這5位皇帝為主角的電視劇,多不勝數,有些還在台灣引發熱議。這些電視劇從外廷拍到內宮,從正史拍到野史,甚至拍起穿越劇;但無論劇情如何,這5位皇帝或威嚴、或神武、或慈祥、或深情款款,或城府深沉、精明算計,史料無不拍遍,但除了雍正皇帝時的曾靜案,幾乎不見文字獄情節。


從統治階級角度觀之,文字獄乃不容異議分子「煽亂朝綱」,是中央政府維穩、「藻飾太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至於文字、言論自由,或「君明則臣直」之論,都僅是書生之見。借鑑歷史,在大多數歷史學家筆下,文字獄並未影響這5位皇帝的歷史定位、評價,故習近平毫無顧忌地推動文字獄。


然而,文字獄幾乎全是冤獄,目的只為引發寒蟬效應,以利極權統治;但文字、言論自由,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證實中國無心朝民主前進,現在連裝模作樣都省略了!在台灣學習中國歷史,實不必再為古今興文字獄者歌功頌德。


拒絕隨時代前進的「習武帝」


日前,中國電商鉅擘阿里巴巴遭中國政府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罰款182億人民幣;但阿里巴巴回應「誠懇接受,堅決服從」。外界更揣測,已許久未曾公開露面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應已被中國政府軟禁,此筆罰款如同黑道強收保護費。


相同案例若發生在任一非極權國家,企業必對政府興訟,絕不輕易服軟;但阿里巴巴深知若不屈服,保護費將更為高昂。被稱為「習武帝」的習近平,主政後力推「國進民退」,企業已成中國共產黨的搖錢樹,雖讓馬雲等企業家噤聲,卻也加速外資企業出逃中國的速度,包括台灣企業在內。


「習武帝」仿效的,正是漢武帝「外攘匈奴、內抑豪強」之策;漢武帝徹底清算漢帝國境內的豪強,「有罪者」滅族、處死,無罪而資產在三百萬以上者,強行遷徙至京城。2000多年來,「內抑豪強」一直是中原政權的基本國策;直到今日,人類社會遠比漢帝國複雜,但中國卻仍抱殘守缺,拒絕隨時代前進。


漢武帝「外攘匈奴」的成果,後世的唐太宗直言「疲弊中國,所就無幾」,而「內抑豪強」則讓社會力萎縮,國力也跟著衰退;習近平帶領的中國,未來也必將如此。近年來,漢武帝也是中國重點吹捧的帝王;但中國過度沉溺於自我膨脹的歷史榮光中,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中國現正在增刪香港的歷史課本,意圖從學生開始洗腦;面對中國歷史劇不斷輸入台灣,台灣必須強化歷史意識的防禦工程,否則將有許多民眾陷入中國編織的「文化中國」迷夢中,並喪失對與中國相關事務的判斷能力。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