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何我們已不再感受生活?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於1月23日落幕,結束不久,在各大社群媒體便掀起了學生們的哀鴻遍野聲,其中更不乏各式梗圖玩笑的出現,在在都隱含了不少對這次出題內容的不滿,而其中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國寫測驗的第二大題,以「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為題,引導學生書寫對理想中美好生活的想像。...
張哲瑜
Jan 29, 2021

張良澤父母心:台灣文學文物典藏的轉型正義與進化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前名譽館長張良澤教授昨天(1/11)在臺南市吳園舉行公開說明會,表示不再擔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榮譽館長。真理大學無預警將台灣文學資料館換鎖,張教授不得其門而入的事件,經由鍾延威先生披露後,台灣文學界輿論譁然。真理大學事後送交張良澤教授兩副新鑰匙
石牧民(Tsio̍h Bo̍k-bîn)
Jan 12, 2021


王子榮/當「狗頭鍘」成為校園法治教育素材,包青天本人也驚呆了
圖片來源:王婉諭立委粉絲專頁 大公仔放置在校園的綠地上,Q版的造型「萌萌噠」,小朋友們圍在旁邊笑得天真燦爛——但抱歉,恕觀看者完全笑不出來。用包青天作為校園裡的法治教材,如果不是反諷,那可真的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當包青天遇上現代司法程序...
鳴人堂
Dec 12, 2020

失焦的公視法修法爭議
民進黨立委最近提出《公視法》修法版本,因遭國民黨反對而被退回程序委員會。《公視法》該不該修?答案殆無疑問。這部法草擬於剛解嚴的九十年代初,一切主張都根植於老三台唯我獨尊的類比舊時代,它被賦予的任務是彌補商業運作之不足以及黨政軍獨佔電視對公共利益之侵害。
從1997年《公視法》通
馮賢賢
Oct 6, 2020

生命之重:產後憂鬱映照出的性別分工不均
020年9月27日,驚傳日本知名演員竹內結子逝世於自宅,享年40歲。警方由現場狀況推斷,疑似為輕生,外界普遍認為其因與產後憂鬱有關。
她不是第一次當媽媽,不是經濟困窘之人,也不是長年受身心疾患折磨的人。她是陪伴我們走過日劇黃金年代的明星,親切優雅的笑容,治癒了無數人的心。在外界
劉美妤
Oct 1, 2020

重塑年輕世代「台灣人的韓國觀」就是現在!
「反韓」一詞對台灣人並不陌生,多數老一輩台灣人從1992年兩國斷交後便認為韓國人冷酷無情的背叛了台灣,覺得韓國既背信又忘恩。自那之後台韓斷航12年各式交流皆大幅中斷,而後也有零星的運動比賽爭議和仇恨性的假新聞激起台灣的反韓情緒遽增。甚至在2011年一則金車文化的問卷調查中,韓國竟
姜冠霖
Sep 29, 2020


政治網軍進攻podcast?──促轉會、蔡壁如、林飛帆與洪申翰都來了!
台灣的podcast泡泡似乎越吹越大(?),除了總體收聽人數成長、節目數量繼續成長、業配廠商類型成長、龍頭節目業配價碼成長,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政治部門紛紛加入。在過去這兩週,就有這三件事情:促轉會開了一個podcast行銷標案,金額60萬;民眾黨立委蔡壁如開了她的podcast
吳學展
Sep 27, 2020


小編文化是如何養成的?── 兼談公視角色
公視兩個月前才因國際影音平台事件引起大眾議論,近日又因一則和央視新疆紀錄片有關的臉書貼文引起爭議。許多人指責公視小編的貼文引用中國央視紀錄片內容,美化新疆人處境,分明是在為中共做大外宣。
但替公視說話的人也不少,主張小編擷取的僅是公視新聞的部分內容,若讀者點進該貼文所附的新文連
羅慧雯
Sep 25, 2020


林運鴻/教育該服務國家或國民?從「歷史課綱」爭議思考台灣人文教育
近日有媒體報導,根據108課綱,「歷史教育」變得面目全非。八年級的「中國史」被改為「東亞史」,課本也不再提三國、魏晉南北朝。依照慣例,許多保守派的名嘴、藝人、教師再次對此怒火填膺,他們認為這樣的改動是「簡化到令人髮指」、「可悲的仇中課本」、「到底在搞什麼?」。
鳴人堂
Sep 19, 2020


大人的國家認同問題請自己解決,不要再找中學歷史科的麻煩了!
近日,歷史教科書的爭議又躍上媒體版面,翻來覆去的爭議焦點說是「三國、唐代以前的政權交替全刪光簡化到令人髮指」、「中國史大幅縮水」、「可悲的仇中課本」等,其實背後反映的迷思在於誤以為這些古代政權是「連續不斷的朝代」,而且,這些都是「我國的歷史」,所以有任何的刪減就是「去中國化」。
黃惠貞
Sep 11, 2020

這是研究所教育崩壞的冰山一角──李眉蓁論文抄襲案
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爆出抄襲醜聞,根據媒體揭露,她在200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大陸所的碩士論文有超過上百頁與2000年一份台北大學碩士論文高度雷同,連錯別字都照抄無誤。
兩份論文相隔八年,但是內容完全一模一樣,只是文字前移後挪。李眉蓁的論文宣稱處理兩岸經貿,難道連指導教授與口試委
何明修
Jul 23, 2020


劉銘傳是「台灣鐵道支付」
歷經16年整修籌備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終於在2020年7月6日正式開幕。園區開幕是台灣鐵道文化與歷史資產保存的里程碑,紀錄了台灣從滿清初建、日本縱貫鐵道開通、到今天臺鐵營運的歷史,也重現了大台北鐵道的產業聚落風華。
但開幕一個禮拜之後,園區內的解說將縱貫鐵路的總工程
江昺崙
Jul 21, 2020


主權.領土.歷史──從中國的天下觀談起
幾天前中國民衆在網路上强烈批判俄國公然慶祝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即傳統中國的海參崴)建城160年,情緒非常激昂。之所以如此也出自相同的心態。當然,本來「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更何況海參崴是這麽一個重要的海港。很多人說中國從宋代以後就有這個小漁村的文字記載,而且在
李弘祺
Jul 16, 2020


塗黑臉:一個爭議的文化符號
網紅「反骨男孩」近期的塗黑臉爭議事件在媒體延燒,儘管當事人已經出面道歉,但相關討論仍在持續著。然因討論的內容普遍分散且鬆散,本文旨在釐清其中的認知問題,並將爭議聚焦於核心,亦即塗黑臉行為本身。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維基共享資源 塗黑臉行為的侵犯對象...
趙崇任
Jul 12, 2020


黃偉翔/科技大學是高職教育的延伸?該開放「高中應屆畢業生」報考統測嗎?
換句話說,科技大學不再是以高職生為主體的高等教育,一般大學同樣也非高中生專屬。這或許符合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卻違反高職教學現場的認知。
鳴人堂
Jul 11,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