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公投與深化民主
「選事」則不一樣。每個選民有完全的自主性。你的判斷、你的選擇,直接在形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面貌。所以選事的公民投票,不只是權利,更是責任。
例如,當你投下要不要恢復核能發電那張票,你是國家的主人,總統及行政院長都要聽從投票的結果,聽從你與其他選民共同做成的決定。投下那張票之前
黃武雄
Oct 15, 2018

簡析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的幾個現象
但或許我們該問的還是,如果高雄對國民黨並非鐵板一塊的選區,為何要找一個台北人來參選?國民黨到底自1998年輸掉高雄市之後,是怎麼對待這塊土地,用什麼樣的視角來看高雄的轉變?又為什麼到2014年國民黨才首度失去議會,民意明明長期穩固,卻連在地從政黨員都無人願戰?那高雄市民不願給國民
林子堯
Oct 14, 2018


「非核減煤」更該撤深澳、移三接
撤銷深澳燃煤電廠計畫,係讓人民相信政府減煤決心,最基本的步驟;將三接遷址至海象條件較佳、可設置較多貯槽的地方,亦係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步驟。天然氣接收站場址有諸多條件更佳的替選方案,七千六百年才形成藏著台灣氣候變遷史與孕育無數海洋生物的高純度藻礁生態系卻僅有一個,盼政府早日醒悟,撤
蔡雅瀅
Oct 11, 2018


轉型正義絕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最近在搜尋引擎上,有兩個機關非常的熱門,一個是被稱為東廠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另外一個則是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而這個機關這幾天也被貼上西廠的標籤。
胡博硯
Oct 4, 2018


經濟民族主義視角下的台灣
人民富裕的生活與社會能力的提升,是各國在暴走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下,共同面對的難題。台灣要直面這樣的難題,也要面對對岸侵擾乃至侵略的陰影。
陳信仲
Oct 3, 2018


對居住證反制的雙面刃
中國一面能釋出利多統戰,又能挑撥臺灣的對立。這就是在對居住證反制上的,無可避免的雙面刃。
陳建勳
Oct 2, 2018


面對氣候變遷,核能不是解答
漢森的「以核減碳」觀點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其觀點,實則有「忽略核電負面衝擊」、「高估核電發展潛力」與「悖離國際減碳路徑」等三大缺失。
趙家緯
Oct 2, 2018


從蔡總統能源談話看國際能源趨勢
儘管創能問題成為焦點,但節能的重要性不能小覷。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全球節能投資與其對能源需求的影響,已等同於對其他燃料資源的淨貢獻。」
宋瑞文
Oct 1, 2018


五星旗到底該不該保護?
我以為人民高舉五星紅旗、播放義勇軍進行曲確是言論、表意自由的一種形式。問題關鍵毋寧乃在,高舉五星旗破壞台灣「憲政秩序」,應該禁止嗎?
Raphael Lin
Sep 30, 2018


世上最遠的距離:那些無能為力的日常在眼前發生,卻只能繼續拍攝
選舉年,我們影視業從業人員總會有段時間投入競選影片的製作,配合不同職位的民意代表與幕僚策略,執行各種競選影片內容,化身成候選人的彩妝師,在民眾面前將各式理念、議題、立場呈現清楚;身為記錄者,同時也是一般市井小民的身分,在這過程中常會在心裡產生思辨,但更普遍的情況是我們就像透...
樂鹿
Sep 27, 2018


英德體制能否繼續走的關鍵戰
選戰進入倒數60天,觀察這場選戰的勝負,除了藍綠與柯文哲的互動,將牽動政局變化之外,六都中的新北、台中、高雄,將會是評斷藍綠勝負的關鍵,勝負結果更將影響「英德體制」是否能夠繼續往前走,一起攜手捍衛2020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
鄭任汶
Sep 27, 2018


天朝與教廷:當代天主教的「回埃及記」
2018年9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布了非常簡短的訊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同梵蒂岡代表團團長、教廷與各國關係部副部長卡米萊利在北京舉行會談,並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中梵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繼續向前發展。」...
曾昭明
Sep 26, 2018


迎戰假新聞不能畏首畏尾
最近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提《國安法》第二條修法,將網路領域列為國安範疇,被統媒及國民黨批為「箝制言論自由」。台灣從解嚴至今,人民已視言論自由為理所當然。過去為爭取言論自由長期與國民黨抗爭的民進黨,對於被指控「箝制言論自由」可能會特別緊張,這不是壞事,畢竟捍衛言論自由是核心民主價...
馮賢賢
Sep 26, 2018

窄化為東廠的抹黑反映了何種愚昧?
回顧幾個星期以來,從外交官由於假新聞死亡的悲劇、到促轉會由於內部成員失言導致的正當性危機,在在都彰顯了台灣社會對於真理、人權與正義價值的追求意志不堅。而這又與國民黨長期以來鎮壓人權觀念、政治參與,灌輸台灣社會將公共利益解釋為黨派之爭、唯個人利益至上的意識形態有關。在今天,一...
陳信仲
Sep 25, 2018


誤解法規的一場絕食行動
民主作為一種政治理念,強調公民對於政治的參與,然而民主政治作為民主「落實」的手段,依法行政則是政府調整民意與國家權力的根本,也是檢驗提出粗糙、表面的「民主」訴求,卻有可能出現「反民主」的結果。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的訴求「二次送件」,則正是以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實的典型。...
王傳睿
Sep 25,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