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要更大器,高雄需要更進取的經貿政策
高雄作為台灣南大門,享有西到香港,南到東南亞的先天地理優勢,而台灣政府既然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就應該盡早提升高雄的基建水平和經貿政策,好讓高雄發揮其優越的地理優勢,亦可以透過發展高雄經濟收窄南北差異的社經問題。當政府願意推動更多有利高雄和南部的整體政策方針,那些「又老又窮」之說就
張秀賢
Nov 12, 2018


大學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管理不容忽視
對於改善大專院校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或許可以從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作起。目前法規上只有要求第二類事業單位僱用人數在五百人以上才需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但一如前文所述,筆者認為大專院校應該拉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二來,實際上五百人的限制在解釋上應該是指進出實驗室並獲取工資之人,
曾翔
Nov 12, 2018


選舉何必唱衰高雄?
正因為過去的高雄毫無令人感到榮光之處,所以對未來稍有憧憬的人,都不願留在這個幾乎看不見光的城市,寧可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工作,來個眼不見為淨。而以前那個筆者所謂的「黑色」的高雄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莫不是過去的執政者在建設上重北輕南所導致。換言之,把高雄弄老弄臭的,其實正是那位信口雌
許又方
Nov 11, 2018

高雄選戰正熾,韓國瑜為何至雲彰站台?
將韓國瑜及張家當成農產業的救星,就像是找吸血鬼來開捐血車,找面具傑森當急診室醫生一樣。他們只是將農業當成恩庇侍從式的、家族式的企業在經營,如同韓國瑜在北農任內任意晉用大量「自己人」、任意發放工作獎金、有不滿意的員工就用調夜班等方式逼走一樣。讓台灣農業距離「公共化」、「制度化」及「
江昺崙
Nov 8, 2018


被遺忘的臺東人:6432次普悠瑪事故之後
但現實嚴酷的交通條件外,核心的問題是臺東人的交通發言權被這國家高度忽視,以至於連交通發展的想像都不存在。
在臺東,如果要問優先解決的政治民生問題,答案絕對是「火車票買不到」。火車票難買,於是各級民意代表就是忙於處理弄到車票,或要臺鐵改善買票機制。但10年下來面對國內外自由行觀光
引君
Nov 5, 2018


工業港都的漫長轉型路
高雄的轉型,早期以環境復育及興建基礎建設為主,如壽山、愛河的重現生機,捷運的興建,並引入國際建築師,具有設計感的大型公共工程。後期則是以1999年通過的「多功能經貿園區」,也就是今日的「亞洲新灣區」為主軸,此為經濟功能不再的舊港區及戲獅甲工業區為主要基地,思考如何從工業港區轉型。
御飯糰
Nov 1, 2018


醒醒吧,你根本沒有待拯救的大陸同胞啊
罹患閉鎖症候群的患者意識清醒,認知功能並無損傷,但因為全身除眼部以外的肌肉癱瘓,不能自主活動或言語,頂多藉眼睛的運動(如眨眼、移動眼球等)傳遞訊息與人溝通。當初被迫承繼中華民國憲法體制的台灣,歷經近半世紀的法統桎梏,終究在1991年修憲將選舉總統與國會議員、複決修憲與領土變更等只
邱文聰
Oct 31, 2018


誰在扯後腿?《高雄管線自治條例》的立法始末回顧
總的來說,高雄氣爆發生後,馬政府以「違法違憲」等諸多理由,對《高雄管線自治條例》採取百般刁難的敵視姿態,一路扯後腿。所幸天佑台灣,2016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不僅革新了台灣的政治版圖,也讓經濟部、法務部的法律見解有了如白海豚般的神奇大轉彎。一直延宕到2017年6月底,就在《高雄管
羅承宗
Oct 30, 2018

從蔡總統能源談話認識「核不如光」
在太陽光電前景看好的狀況下,蔡英文總統同時表示,台灣經濟發展可兼顧環保永續。然而,因為若干媒體也報導過太陽光電的污染問題,民眾難免有所疑心。有鑑於此,以下將用很簡單的方式,帶讀者認識太陽能板的製造與回收。
宋瑞文
Oct 29, 2018


別再漂了,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議題
最近臺灣掀起一波討論人口遷移的熱潮,然而當中有許多言論逞臆而斷,缺乏科學根據。身為一名研究人口的社會學家與地理學家,自當提供正確資訊,幫助提升公共議題的討論品質。本文依序回答三個問題:南部人口真的流向北部嗎?人口遷移就是「漂」嗎?用勞保資料看人口外移恰當嗎?
葉高華
Oct 28, 2018

地方政府該做的比性專區更多
10月14日,性工作權利團體日日春協會突襲「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典禮暨展覽開幕記者會抗議,當中有位已經六十五歲的流鶯小姐為了生計被迫運毒,她們高喊著:「柯文哲有出路老流鶯沒活路」要求柯文哲市長盡快提出性交易具體政策;到了10月24日,日日春協會到市政府抗議,因為柯文哲承諾「
吳馨恩
Oct 25, 2018


避免簡化咎責,才能避免災難
鐵路四通八達的英國,歷史上也出現了多次的嚴重鐵路事故。在1994至1997年間,英國鐵路公司陸續私有化,固然也引發了相當程度的辯論。1999年,在倫敦 Ladbroke Grove 發生的嚴重事故,導致31名民眾死亡,258人受傷,被視為英國史上最重大的鐵路事故。事故之後,民怨四
吳易澄
Oct 24, 2018


不是不該訂《宗教法》,而是不要亂訂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信仰與否無須法律規定,因為不管行政機關或者是立法機關都很難去干涉,但是對於外在的宗教活動以及宗教結社,卻是應該去規定的。只是我們回來看這一部《宗教基本法》的草案,除了草案內容有部分條文顯然沒有意義,例如第12條再次原則性的宣示法律明確性的原則,說來意義不大。而
胡博硯
Oct 23, 2018

哥選的不是市長,是語言統戰
韓國瑜的戰法,神似步步為營地跟隨中國侵略台灣的戰略變招;李登輝時代的對台恐嚇,陳水扁時代的圍堵孤立,馬英九作為內應的經濟併吞,一一失效後,中國如今傾全力嘗試瓦解台灣人的精神與靈魂。依據這個戰略目標衍生的戰術,是大半年以來的假新聞攻勢。而假新聞這個武器本質性的核心,是語言。韓國瑜戰
石牧民(Tsio̍h Bo̍k-bîn)
Oct 22, 2018


從法理上的主權主張,通往現實上的實體國民化?!
是的,大家沒有看錯,台灣的中華民國人民,在中國的官方語彙中,確實在台灣地區定居-連我們自己法律也這麼講著,暫且不具有大陸戶籍,也沒錯-我們也稱人家大陸,然後絕對是他們中國的公民。新制下,中國政府可以發放居住證給這些原本就是中國的公民,納入戶籍法制內,雖然不直接放進「戶籍地」,而是
林佳和
Oct 18,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