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資訊戰早已展開,如何遏止謠言與抹黑?
即使政府機關分別針對特定團體對於性平教育與婚姻平權的造謠與抹黑在網路上進行澄清,但該團體的抹黑與造謠行動持續擴散到YouTube平台與Line群組,而這些讓民眾感到疑惑、恐慌甚至仇恨的行動卻沒有任何一條法規能夠準確規範;這次的大選並不是執政黨與尋求革新的公民團體失去民心,而是執政
林若曇
Dec 11, 2018


香港九龍西議員補選啟示錄
臺灣公投綁大選的隔日,香港立法會九龍西議員也進行補選投票,最終勝出的無黨籍參選人陳凱欣在選後表態:「我自己的理念是與建制派(親中),絕對絕對非常吻合,我也很開心,他們接納了我為他們的一員」。這次補選失敗,對於香港泛民主派是一記重擊:訴諸選民「背水一戰」的成效不彰,未來喪失「分區直
劉彥甫
Dec 10, 2018


公投不等於民主,公投門檻越低不等於越民主
這次公投綁大選的經驗是慘痛的,有不少立法委員要提案修改,例如連署要不要附身份證影本、應不應該和大選切割等等,但這次公投亂象完全是2017年12月修法後才出現的,正本清源還是要從新舊制度的差異談起。
其實《公投法》這種東西,除了瑞士和美國一些州特別愛用之外,一般民主國家是沒有的。
梁文傑
Dec 10, 2018

丈量韓國瑜現象
本文所指的韓國瑜現象,並非意味著他選舉形式上的突破,也並非要討論他背後是否有一隻看不見的雙手在推動他的形勢(當然筆者也無力為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情勢多作分析,無從討論其他促使他當選的外在因素)。本文僅是去考察,作為一位公民,他們為何會選擇韓國瑜作為他們市長?並從他們之中篩選出...
王柏皓
Dec 6, 2018

日本人怎麼面對風機鳥擊問題?
大選過後,台灣通過「以核養綠」公投,再生能源發展或許將有新的局面。在相關爭議中,被稱為下一個兆元產業的風力發電,常因為負面報導的影響,特別是對鳥類生態的傷害,讓部分民眾抱持疑慮,也好奇開發單位如何處理。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本文從不同立場出發,依序為讀者做個簡要的介紹。
宋瑞文
Dec 5, 2018


選後檢討:以NCC 為例
歷史發展非常弔詭,2012年民間針對旺旺集團併購中嘉系統的交易案所發動的反媒體壟斷運動,連結2014的太陽花運動,最後掀起海嘯,造成2014與2016年國民黨的選舉大挫敗,民進黨因而重返執政。才兩年多,竟然就爆發中嘉系統最新的交易案疑似踩到壟斷紅線、NCC卻放水的大風暴。中嘉交易
馮賢賢
Dec 5, 2018


讓公共住宅成為居住文化的民主前線
都市政治並不只是領導者的舞台;如知名的研究者Clarence Stone晚近(2015)對都市政治研究的反省,多層次分析(multi-level analysis)才該是都市政治研究的重心,以此揭露都市政治之中更為深層的秩序生成過程,而不只是靜態的治理聯盟分析而已。蓋房子相對不難
曾稚驊
Dec 4, 2018


打破經濟成長數據迷思:GDP不能反映實際的國民福祉
二次世界大戰前,GDP還是個默默無聞的統計學概念,之所以後來在學術界及實務界受到廣泛的接受,是因為GDP與政府的政治目標有關,當政府的政治目標透過擴大產業發展及促進勞工就業機會而得以實現,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法寶。不過,黛安‧柯爾(Diane Coyle)在《GDP的多情簡史》一書
林士清
Dec 3, 2018


避免崩盤,要找出制高點
甘迺迪總統名言:「成功有100個父親,失敗是孤兒」,結果論傾向的勝負判準舖天蓋地不絕於縷人世間,這眾所皆知。我想選戰敗陣原因分析已然太多也精彩,或許談談接下來可能發展與民黨可以選擇的因應措施。 《孫子兵法》:「併敵一向,千里殺將」...
Raphael Lin
Dec 2, 2018


也許我們都誤解太陽花了?
小英總統似乎把這類抗爭當成民主常態,經常傾向不介入,雖然這樣看似中立,尊重民意,可是看在支持者眼中卻是不顧支持者死活,不懂得捍衛黨的立場和價值,這也是一種不滿的來源。當支持者也不滿,秩序主義者也不滿,加上本來就有一些人是敵對立場,永遠不可能滿意,三種不滿匯集在一起,就變成所有人都
夏途島
Nov 29, 2018

用主成分分析綜觀十個公投案
透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到這次公投一共有兩個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上主要是愛家公投三案以及平權公投兩案,佔總解釋力的56%!第二主成分是國民黨四案與東奧正名,佔總解釋力的25%。兩者相加已經解釋了全台投票分布的80%,而數據也表示並不需要其他主成分。
王宏恩
Nov 29, 2018


沒有臉孔、失去明星光環的民進黨
但仔細觀察民進黨此次選舉中,似乎缺少這樣的角色,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早就因為極度具有爭議性的兩度修正《勞動基準法》修正案,等各種在執政上的失利而走下神壇。總統蔡英文的部分,要先把時間回到2008年,他接任民進黨主席,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把民進黨從谷底往上帶,到重返執政,但全面執政才
東京新生
Nov 28, 2018


以核擋綠公投過關:一個廢核運動的新起點
過去四年,從核四停建到非核家園政策,廢核運動取得了具體進展,開始聚焦能源轉型的議題。但在這次公投過後,政府鬆動核電廠屆期除役的立場,媒體已經開始帶核電復辟的風向,擁核勢力打算在 2020 的總統大選時發起公投,讓核四死灰復燃。但是這也是視為廢核運動一個明確的新起點。
局勢也再明
劉李俊達
Nov 28, 2018


理想.現實.薩長同盟
如果是為了面對國家危難,個人毀譽、甚至過去的恩怨情仇,對這些幕末英雄來說都可以放下。如果每個志士都堅持自己的正義才是絕對,堅持如果沒有達成自藩的理想就是賊軍的話,我想今天我們看到的日本說不定會是四個島嶼分別要講英、法、俄、德語了。
我想,2018的台灣,我們面對的外來黑船是誰,
蔡亦竹
Nov 27, 2018


別人都是單純的壞人:反同運動的情緒糾結與可能出路
讓異性戀與同性戀變成「我們」,可能的策略之一是,讓更多的同志被看見,讓同志不只是現身在演藝界或是藝文圈。偶像或許可以召喚一些人,但也同時拉開同志與一般人的距離。倘若有更多的人意識到,原來有這麼多的同志在自己的身邊,發現原來同志其實跟多數的異性戀者一樣平凡(如果這樣講不會讓性取向變
李佳玟
Nov 27,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