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國民宣揚武統論合法嗎?
中國兩會期間公布2021年國防預算支出為1.35兆元人民幣,增長6.8%。其國防部發言人稱「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並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其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出席兩會解放軍代表團會議,要求全軍做好「備...
宋承恩
Mar 12, 2021


福島核災10周年,亦是台灣能源轉型時
福島核災今天滿10周年。災區產業受到重創,環境汙染仍無法根除,超過四萬居民仍無法回到故鄉。同為地震國的台灣,福島核災後激發了社會的反核意識,2014年馬英九前總統宣示核四封存,2016年總統大選前,兩位當時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也做了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宣示。同時,世界各國也...
陳秉亨
Mar 11, 2021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的毒樹果
為配合政府2025年非核減煤、天然氣發電量達50%的政策目標,台灣中油規劃在桃園市大潭海岸,興建第3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保團體與桃園在地居民,憂心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破壞大潭藻礁生態,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頻道...
陳文瀾
Mar 9, 2021

未來的總統還有可能不兼任黨主席嗎?
近日國民黨再度傳出有專任黨主席訴求的呼聲,這項呼籲顯然不是喊給在野的黨主席,而是給執政時的國民黨聽。筆者在此不論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可能性,但就學理與實務上而言,總統在正常狀況之下,還有可能不兼任黨主席嗎?筆者在此分別自:總統執政的權力角度、實務運作的具體情況、制度上又該如何解...
林子堯
Mar 8, 2021

藻礁公投引起的政治效應
藻礁公投的連署在今年二月底以後出現戲劇性的發展,現在第二階段的連署人數不僅衝過門檻,幾乎確定成案。藻礁的議題如果繼續延燒,再加上擁核與國民黨力推的「核四公投」,可能動搖到小英政府對能源轉型的政策規劃。不僅如此,再加上同為國民黨發動的「萊豬公投」的壓力,政府在未來幾個月如不妥...
沈有忠
Mar 7, 2021


臉書演算法如何撕裂這個社會
近年來,臉書成為許多人討論公共政策的平台。但是,我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發現臉書上的言論越來越激烈,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越來越低。為什麼會這樣呢?在此,我想從近期的藻礁爭議切入,談談演算法在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圖片來源:Pixabay 包容不同立場的聲音,可以更了解討論議題...
林雨蒼
Mar 5, 2021

藻礁公投走向藍綠對決危機!
「珍愛」藻礁公投在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表態連署後,佔盡媒體版面聲量,得到空前關注,連署數一舉突破門檻。但網路媒體報導內幕,發動公投者主動透過中間人聯繫國民黨,更讓這陣子綠營側翼的非理性進攻,得到合理性,在公投勢必成案、進入8月的投票對決之後,這一罩門恐怕也讓藻礁公投陷入藍綠...
林瑋豐
Mar 3, 2021

水果戰爭Play Ball!──鳳梨只是第一棒
2月26日,中國海關公告,因為台灣鳳梨含有「介殼蟲」的緣故,從三月起禁止台灣鳳梨輸入中國。消息一出來震動台海情勢——因為台灣鳳梨出口總數當中,中國佔了95%(每年大約輸出三萬到五萬公噸左右),如此一來,勢必嚴重影響到國內的鳳梨價格。...
江昺崙
Mar 2, 2021

別用悲痛佔便宜,正義不是和稀泥──與江啟臣,柯文哲主席談二二八
很多複雜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有簡單、可以理解的方式。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討論,我整理了三項核心概念,先說在前面。 第一、只談查緝私菸,不談統治失能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八事件。 第二、只道歉,卻迴避追究責任、檢討元兇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八事件。...
藍士博
Feb 27, 2021

「成者王、敗者富翁」的必勝賭盤
2月時,曾在20世紀80、90年代攪弄政壇風雲的趙少康,重回國民黨,並宣佈參與2021年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與2024年的總統選舉。在趙少康搶盡藍營鎂光燈之際,不久前才被罷免高雄市長職位的韓國瑜,「重出江湖」動作頻頻,而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不斷提高分貝,避免被邊緣化。
陳文瀾
Feb 26, 2021


本土陣營的失語
為反對而反對,只會擴大問題 近日搶救大潭藻礁公投連署成為新聞焦點,同時也見到許多立場親近民進黨的側翼粉專或意見領袖表示反對,只因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等支持公投。這些反對公投的言論中,甚至看到「防止1124重演」的口號。...
里蘇特
Feb 25, 2021

藻礁沾上了政治口水
由於國民黨介入,這幾天藻礁公投成了新聞焦點;也因為國民黨介入,使得原本該從專業角度討論的議題,再次淪為口水戰。雖然國民黨加入後,原本相當艱難的公投連署,有了成案的機會,但推動公投案的荒野、親子共學、歐巴桑聯盟等備受尊重的團體,以及主力推動者潘忠政等人,名聲卻可能受到嚴重損傷...
黎時潮
Feb 24, 2021

江啟臣如何關鍵?張大春怕你不懂
「青年將成為本黨最主要的決策者。」才不是,「我們這代最大的錯誤,就是討好年輕人。」前者是「2021 TIME100 Next」報導江啟臣專文的結論。後者是張大春。兩種宣示,間隔不到一個禮拜。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 中國國民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黨主席...
石牧民( Tsio̍h Bo̍k-bîn)
Feb 23, 2021

八月公投案將成2022年地方選舉前哨戰
黃捷罷免案失敗過後,部分藍營政治人物及支持者又再次發起罷瑤刪Q,意圖罷免台北市第一選區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台中市第二選區基進黨籍立法委員陳柏惟,但不僅只是罷免行動,今年8月份也將迎來重啟核四、禁止美豬進口及公投應綁大選三項公投案,在公投後不到半年,國民兩黨將會陸續決定競選縣...
陳健民
Feb 21, 2021


美國防疫的科學與政治角力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一般咸認無法控制疫情是川普敗選最重要的原因。雖然不少國家疫情也很慘烈,但美國最為特殊之處是川普帶頭和衛生官員與防疫專家公開發生衝突,例如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是川普防疫團隊的成員之一,但川普卻常和他主張不一致。在白宮記...
李尚仁
Feb 7, 202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