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文瀾

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的毒樹果

為配合政府2025年非核減煤、天然氣發電量達50%的政策目標,台灣中油規劃在桃園市大潭海岸,興建第3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環保團體與桃園在地居民,憂心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破壞大潭藻礁生態,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頻道


原本,搶救藻礁公投連署速度緩慢,成案機率不高。但在相關新聞發酵,藍綠陣營加入攻防戰後,此議題迅速由冷變熱,社群網站也不斷加薪添柴,導致連署人數激增,終於在2月底連署截止日前,衝破安全門檻,成為台灣首件生態保育公投案。


然而,就像台灣其他熱門新聞事件般,愈受媒體、社群網站、藍綠陣營關注,便愈失焦,流彈四射、枝節橫生。最後,真相沉沒於流言蜚語的海洋中,社會不再有凝聚共識的基礎,不同立場者只能硬碰硬碰撞,彼此遍體鱗傷,不再有妥協、溝通的空間。


媒體與社群網站的炒作


然而,就像台灣其他熱門新聞事件般,愈受媒體、社群網站、藍綠陣營關注,便愈失焦,流彈四射、枝節橫生。最後,真相沉沒於流言蜚語的海洋中,社會不再有凝聚共識的基礎,不同立場者只能硬碰硬的碰撞,彼此遍體鱗傷,不再有妥協、溝通的空間。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否決武漢肺炎入境普篩、中國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等新聞事件如此,搶救藻礁公投也是這般。媒體、社群網站總愛「吹皺一池吹水」,讓爭議事件「剪不斷、理還亂」,甚至亂上加亂,甚至將嚴肅的公共議題八卦化,或將所有爭議簡化為政治立場對立,嚴重壓抑社會力、第三部門成長。


媒體談話性節目為刺激閱聽率,不推崇理性、專業,只販售腎上腺素,無論談論任何議題,不央請真正的專家,來賓,大多是從子宮談到外天空、語不驚人的「萬事通」名嘴。有時,雖然談滿2個小時,不見抽絲剝繭的分析,只聽到傳聞、臆測與攀咬,遑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萬事通」名嘴唯一精通的,就是強裝精通所有領域,胡亂引用資料,自己雖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卻能說得煞有介事;他們無法像真正的專家般,引用有價值、具公信力的數據與觀點,找出可消弭爭議的解決方案,談資泰半來自社群網站上的貼文。


社群網站的貼文,珍珠與泥沙、垃圾混雜;但網友與「萬事通」名嘴通常只見可打混仗的泥沙、垃圾,對清冷的珍珠視而不見。每當發生如搶救藻礁公投等爭議新聞事件時,總有相關領域專家在社群網站上發表意見,有理、有據、有出處,堪稱讜言嘉論,卻乏人問津;而未經查證的八卦、案外案,卻不斷被轉貼,甚至被媒體大肆渲染,熱度還超過新聞事件本身。


不因人廢言,不因言舉人


在成熟的民主、法治國家,「不因人廢言、不因言舉人」,應是社會基本共識,而將公德、私德分開,且公德亦應「一碼歸一碼」,也已是先進國家的共同趨勢;但在當下的台灣,卻是遙不可及的奢談。


更重要的是,人們應坦然接受,除了資本家、政治人物,在公共議題上,其他人與自己立場、認知相左,不一定是愚蠢或囿於利益,而是獲知的資訊不盡周延,或價值判斷不同。探討公共議題,應以科學證據說服異見者改弦易轍,而非黨同伐異,混淆公德、私德,或將不相關的公共議題混為一談。


關於搶救藻礁公投聯署的爭議,焦點應是兼顧大潭藻礁生態保育,與非核減煤國策,如果無法全然兼顧,應如何將對生態的衝擊,降至最低。無奈的是,人們只關注環保團體與民進黨、國民黨的關係,與環保團體領導人的私德,及對其他公共議題的態度;而衍生的若干案外案,則讓焦點更加漫漶、模糊,眾聲喧嘩卻毫無溝通。


溝通的基礎是專業與實績


蔡英文政府雖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但面對諸多被攪成一團亂麻的難題,應備感「有溝無通」;例如,雖費盡唇舌解釋,現行方案已是折衝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良策,但仍無法說服數十萬參與搶救藻礁公投聯署的民眾,其中不乏民進黨的支持者。


溝通的基礎是專業、實績,唯有兩者兼具,才能取得異見者的尊重、信任,最後選擇妥協,或放棄己見。衛福部部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當是最佳範例;在武漢肺炎疫情初期,對陳時中、指揮中心舉措的質疑,猶如排山倒海,但陳時中從容以對,不隨他人言語起舞,如今大多數質疑已煙消雲散。


民主國家政府若要取得大多數民眾的信任,應是政務官收斂風芒,事務官勇於任事,才能以說理置換動員,以溝通取代爭辯。在台灣,溝通公共議題之難,難於上青天,但執政黨無權放棄;民進黨政府應約束政務官,謀定而後動、而後言,與自身業務無關者,不妄發議論,更應保護事務官,讓他們遠離政黨活動,以維持其公信力。否則,縱使已完全執政,亦常感溝通困難。


毒樹果理論


無可諱言,在搶救藻礁公投連署後期,國民黨大張旗鼓相助,是其順利突破成案門檻的關鍵力量。諷刺的是,大潭海岸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規劃於國民黨中央執政時期,是民進黨政府縮小其影響規模;國民黨支持搶救藻礁公投,連自圓其說都懶惰,旨在讓蔡英文政府難堪。


環保團體或可自辯,昔日可與民進黨交好,今日自不必排斥國民黨助拳,畢竟「海不辭水、山不辭土石」,方能達成目標。但環保團體應深思,若不主動與長年環保公敵國民黨劃清界線,猶如「引清兵入關」;最終,議題主導權或被國民黨篡奪,或被國民黨染指而失去公信力,反倒對不起眾多連署者。


法學上的「毒樹果理論」(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亦適用於非營利組織推動公共議題。今日網路普及,關心環保議題的網紅甚多,環保團體提高聲量、宣揚主張的管道,遠比昔日暢通;搶救藻礁公投成案後,應是環保團體深思並調整策之際,若被國民黨將此案聯結重啟核四公投,將非眾多連署者所樂見!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