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宣傳與報導只在一線之隔
2021年一月二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記者鐘旻(Raymond Zhong)撰寫關於台灣防疫措施的採訪報導,同篇報導於一月四日在該報中文版翻譯登出。
黎時潮
Jan 6, 2021

重新思考「跨年晚會」對台灣的意義
一直以來台灣都有停辦跨年晚會的聲音。
當2014年,柯市長還是柯醫師時,就曾直言不諱的說「我很討厭一次性的活動,一次放煙火就沒有了」;而2017年的柯市長也曾再三強調「我反對亮點政治,因為要亮點,放煙火最亮。我還是堅持政治應該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然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
Yuming
Jan 5, 2021

罷韓之後,鳳山「清捷」和中壢「倒宇」會過關嗎?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6月被罷免後,報復性罷免也隨之展開,2021年農曆年前,確定會有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和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進行投票。而從選區選民結構、民進黨陣營的反應、罷免陣營的策略等層面而言,都顯示王浩宇比黃捷更有機會接近被罷免的門檻,但筆者仍預期,兩人的罷免案應都不會通過。
林瑋豐
Jan 3, 2021

無視科學的萊豬議題
日後回想起 2020,因為這一年身處台灣,我會是心存感激的,但很遺憾的是,我同時也會為這一年來在台灣眼見的各種政壇荒謬行徑,感嘆不已。
隨著武漢疫情的加劇,一波又一波的海外台人紛紛返國,我們很幸運地在二月初回到台灣,原以為只是短暫停留,卻也就這麼待到了歲末。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如此
孟買春秋
Jan 3, 2021


告別「歷史性」的2020
2020庚子年已走入尾聲,翻開日曆,今天就是新的一年,開始嶄新的365天了。去年確是我一生中非常富有挑戰性,而實際上是令人沮喪的一年。本來有的許多計劃都無法推動,生活過得雖然像似平淡無味,卻不時地在期待會有疫病過去的消息。
然而,每一天帶來的卻都是令人無法樂觀的不確定,疫情或起
李弘祺
Jan 1, 2021

從勞動基金弊案談勞保年金改革必要性
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前組長游迺文,涉嫌貪污接受業者高檔餐廳招待等不法情事,為其操縱特定股價並倒貨勞動基金套利的弊案,不只動搖了民眾對於政府勞動基金管理的信心,在勞保財務危機言猶在耳的當下,更可能進一步衝擊勞保年改的期程。
孫友聯
Dec 28, 2020


「民選獨裁」,甘安捏?──檢驗《亞洲週刊》
最新一期的《亞洲週刊》以「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作為封面頭條。專題報導中,先設下金鐘罩;「(綠營)網軍護航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那難道你要支持國民黨嗎?』」那敢情好,就不檢討中國國民黨。倒是,《亞洲週刊》經得起檢驗嗎?大約一年前此時的《亞洲週刊》,封面頭條是「20
石牧民(Tsio̍h Bo̍k-bîn)
Dec 28, 2020

為何美中科技戰,台灣成全球最重要的地方!
當選舉人團確認拜登於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人們不禁要問:過去幾年風風火火的美中科技戰,是否會因為對人事變遷,息火茶涼?但截至目前為止,多數分析都指出,拜登或許不會採取如川普般強勢的作法,但美中之間的大格局並未改變,美中之間的科技戰也不會因為拜登上台而結束。
江雅綺
Dec 27, 2020

反萊豬:作為國民黨「親美和『陸』」戰略的具體實踐
從今年八月馬英九基金會舉辦研討會主張「親美亡台論」開始,到九月藍營立委拒赴AIT(美國在臺協會)宴席,再到十二月盧秀燕突襲AIT記者會,將雙方說好的閉門會議開放媒體採訪,更是在媒體採訪的公開場合下,表達國民黨反對美國萊克多巴胺豬肉(以下簡稱萊豬)出口台灣的意願。
Yuming
Dec 25, 2020

縣市政府應戒節慶式活動毒癮
在相隔253天後,台灣再度出現武漢肺炎的本土感染案例。因正值耶誕、元旦2大節慶前夕,許多原正高分貝宣傳的室內、戶外集會,是否將繼續舉辦,讓眾舉辦單位進退維谷、舉棋不定。
在眾舉辦單位中,又以縣市政府的決定,最受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然而,縣市政府爭相舉辦耶誕、跨年集會,本非現代化
陳文瀾
Dec 24, 2020

把握溝通時機了解食品風險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這幾個月以來,臺灣政壇正為了美國豬肉的問題掀起了一場大戰,社會各界也有不同的評語。近期知名身心科醫師蘇碩偉先生在記者會聲稱美國萊豬毒性是搖頭丸250倍引起軒然大波,衛福部食藥署告發蘇醫師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條之1規定,...
胡博硯
Dec 21, 2020

首都需要市長母親指點市政嗎?
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時,外界流傳母親連方瑀在競選期間曾告訴別人「別讓勝文不開心」,即便已經遭到當事人否認,這句話從此跟著連勝文被拿來嘲諷他是媽寶,歷久不衰。此話聽來固然可笑,也反映了為人母對早已成年兒子的過度寵愛,而和台北市長柯文哲母親何瑞英如今的種種言行相較,竟然感覺平淡無奇
孟買春秋
Dec 20, 2020


邁向不正義之都的台北
社會住宅租金過貴的問題引起熱烈討論,追根究柢,目前的爭議暴露了社會的階級差異拉大,形成對立的張力,這是長久不公平的都市政策所造成的,是社會的警訊。
陳怡伶
Dec 16, 2020

中國國民黨談言論自由,一定有什麼誤會
中國時報》你要這麼激進支持轉型正義,激進到把「蔣介石」拿來當作衡量「惡」的尺度,你要早說嘛。馬英九最熱愛祭祀蔣介石了。你們搞得馬英九在譴責「惡行」的時候,穿著祭祀蔣介石這個惡人的西裝,不讓他尷尬嗎?「他是要進去呢,還是出來呢?很痛苦。」
石牧民(Tsio̍h Bo̍k-bîn)
Dec 14, 2020

移工與防疫──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嗎?
近日來,因為國際疫情持續升高造成境外移入個案快速增加,特別是備有入境前三日陰性檢驗證明之印尼移工在14日集中檢疫結束且PCR採檢陰性後離開檢疫所,卻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自費採檢時呈現陽性反應之事件(案714,12月6日確診),造成部分民眾之恐慌,甚至質疑該名移工在印尼國內採檢報告之
周兆昱
Dec 11,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