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政治經濟的前世:到底英國人留下了什麼?
香港由6月9日的百萬人反送中大遊行開始,每周都有規模相當大的抗議活動。而形式各有不同,7月7日《彭博新聞》網站上有一篇報導很巧妙的把到目前為主的抗議活動分成了四類:人山人海式(By Number)、衝鋒式的(By Storm)、圍城式的(By Siege) 和奇襲式的(By Su
趙君朔
Jul 8, 2019


十年寓言,十年預言?
《十年》拍攝於2015年,五段故事落在想像的十年後。在雨傘運動經歷挫敗後,在社會矛盾和不滿日益加劇時,《十年》來得正是時候。
石芳瑜
Jul 5, 2019


七一,我在令人流淚的香港
我們坐在維園小吃部看遊行者聚集,有三五成群的學生,有帶著小孩的年輕夫婦,有情侶,有看似在傳統市場賣菜大排檔送餐的中年人,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家。而最讓我感覺震撼的是有更多單獨出現的人,什麼年齡都有,獨自一人拿著各式抗議海報在公園旁,或坐或站等著出發,是一種悲壯的氣氛。
孟買春秋
Jul 3, 2019


香港七一遊行的意義
縱然久未公開露面的特首林鄭月娥態度看似低調、發言聽似誠懇,政府重申已經「停止」(而非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並否認有將612的鎮壓定性(為暴動),然而姿態性的語言並無法有效地回應市民的具體訴求。香港的局勢已經惡化為政府的正當性危機(legitimacy crisis).....
葉國豪
Jul 2, 2019


港人就這麽上街了!
很多人都同意:中國近代史是在廣州開始的,而因此它的發展受到了廣東人的性格極大的影響。地理歷史學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許多「不可理喻」的政治決定,它絕對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解釋歷史因果的輔助學問。讓我試著用這種地理角度來檢視一下最近香港政治的意義。
李弘祺
Jul 1, 2019


「我要去香港做田野!」
609那天,103萬人走上街頭,我萌生想要衝到香港做田野的念頭。612警察血腥鎮壓後,我正式向老闆請假,開始規劃赴港之旅,並跟身邊信任的人透露此事,希望能尋求支持,卻幾乎都得到質疑跟反對的意見。「你去了又能做什麼?」、「一個人去太危險了!」、「去了還回的來嗎?」
許恩恩
Jun 25, 2019


反送中:亡國感敲門向你我要什麼
有些統派相信,台灣遲早被統一,躲不掉的。那麼既然被武統、不如被文統,所以擁抱和平協議、一國兩制。相信比起「留島不留人」、「血洗台灣」,被統一不過等於重回戒嚴,算是較好的命運。相信反正只要投降,就不會被殺掉,所以台灣千萬不能還手。而要是真的被殺,那也沒辦法,只好聽天由命,祈禱被殺的
盧郁佳
Jun 23, 2019


必須把香港當成台灣的戰友
香港在今年四月起進入立法程序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即《送中條例》),在六月接連引發了百萬人規模的遊行、警方毫不節制的暴力鎮壓、濫捕濫抓的秋後算賬等等事件。正因為在中國的巨大作用力面前,香港與台灣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不應該將香港發生的事情簡單當作影響台灣的外部條件,需要更積極看見
張仁瑋
Jun 21, 2019


從香港「反送中」檢視韓媒與國民黨
時逢美中貿易戰展開,夾在兩大強權中的南韓顯得為難,香港示威提供韓媒與輿論第一手可觀察的鏡子─若真只能「選邊站」,那哪方較值得信任?哪方贏得更多人心?哪方對自身帶來的威脅較小?
楊虔豪
Jun 19, 2019


香港民主崩潰,台灣如何因應「庇護潮」?
總統蔡英文日前也發表過譴責香港警察暴力行為,譴責香港《送中條例》侵害我國主權及危及旅港人士安全。甚至派出總統府高層接見港生,承諾會聲援香港,提供協助。陸委會也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說會「個案處理」。但是,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邱伊翎
Jun 19, 2019


領導你真信?是智賢(지현)啊!
顧盼國民黨還高喊反共的昔日光輝歲月,該黨文工會前主任祝基瀅於1990年所撰《傳播・社會・科技》一書裡曾提到:「共產主義社會中的大眾傳播媒體事業的功能是積極的,它不但不發表反政府之言論,且做政府和黨之工具,解釋黨和政府的政策,動員人民為建設共產社會而努力」。
羅承宗
Jun 18, 2019


海外港人「反送中」手記
2019年6月9日下午兩點,天陰小雨,芝加哥市中心的戴利廣場聚集了超過一百名市民。這些市民之間交談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帶有濃濃香港味的粵語。
「喂,好耐無見,點啊?」人在國外,每日用自己的第二語言 ─ 英文同這個社會打交道,在這個場合卻突然進入了一個完全廣東話的世界,一個完全屬
王潔瑩
Jun 18, 2019


給一直在寫歷史的香港
就在香港兩百萬人上街爭取民主人權的同一天,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去中國參加兩岸論壇,說根本沒有共識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壓倉石。名嘴黃智賢甚至哽咽輸誠說自己是中國的台灣人,要把台灣帶回中國。
孟買春秋
Jun 17, 2019


香港612鎮壓,牽動了什麼國際變化?
發生在香港金鐘的「612」鎮壓,被特區政府定性為公然有組織的「暴動」。其間警方共發射超過150枚催淚彈並首次射擊橡膠子彈,其彈壓規模與強度遠超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最後至少造成72人受傷,事件後警方更進入醫院與大專院校學生宿舍搜捕參與者,企圖營造恐怖氣氛。
葉國豪
Jun 16, 2019


鄭仲嵐/反送中給台灣的啟示:香港年輕世代正經歷的「亡國感」
如果只因在台灣犯案的港人殺人犯一案,就來修訂條例,長遠來說,有以「抓殺人逃犯」之名,行「將可能的政治犯列入名單」之實。他表示,這項條例還有不少香港人未察覺其嚴重性,頂多就抱著「我不犯法就好」的心態;但這些香港人可能不知道,未來犯法與執法的定義將掌握在中方手中,任何言行都可能被入罪
鳴人堂
Jun 15,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