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潔瑩

海外港人「反送中」手記

研究社會運動多年,筆者一直相信運動組織是無可取替的推動力。社會運動發生的條件有許多,包括政治結構機會(例如,國際形勢改變,統治階級出現裂痕)、卓越的運動領袖、運動組織對群眾進行有系統的動員和組織、運動議題獲得社會不同界別甚至國際上的支援,等等。

在這些不同條件領域中,「組織」尤為重要─有形無形的組織,以及有計畫有系統的組織能力。互聯網發展迅猛,近年來的社會運動研究也提出「弱化組織」和「網絡連結」的可能。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網絡世界與真實世界並非平行時空,Siri 不會動員群眾,「按讚」也並非運動動能的全部。互聯網為社會運動提供新的場地,也為運動的組織和組織力注入了新的可能。在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中,筆者在本土戰場以外觀察了海外港人的組織力展現。

「芝援香港」

2019年6月9日下午兩點,天陰小雨,芝加哥市中心的戴利廣場聚集了超過一百名市民。這些市民之間交談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帶有濃濃香港味的粵語。

「喂,好耐無見,點啊?」人在國外,每日用自己的第二語言 ─ 英文同這個社會打交道,在這個場合卻突然進入了一個完全廣東話的世界,一個完全屬於香港人的世界,難免感到一點虛幻。

2019年6月9日下午兩點,天陰小雨,芝加哥市中心的戴利廣場聚集了超過一百名市民。這些市民之間交談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帶有濃濃香港味的粵語。圖片來源:活動頁面

在細雨中,人群互相交談著,而廣場的另一側是三名同樣在閒聊的芝加哥警察。也見到有參加集會的人拿著資料,同路過的行人解釋聚集的因由。未幾,人群越聚越大,並開始往中心靠攏。在人群中心,一名身穿寫著「我是香港人」T恤的男子拿起麥克風,宣佈「芝加哥香港人反引渡條例」(Chicago Against HK─China Extradition Bill)集會開始。

在男子身旁的是一系列的關於香港修改《逃犯引渡條例》議題的釋疑。顯然,這些用A4紙拼湊出來的宣傳資料是連夜趕工而成的。來自不同界別的、居住在芝加哥的香港移民分別進行短講。聚集的人群逐漸形成一個圓圈,眾人手持自製的或在現場領取的「反對修改引渡條例」標語。

顯然,這些用A4紙拼湊出來的宣傳資料是連夜趕工而成的。來自不同界別的、居住在芝加哥的香港移民分別進行短講。聚集的人群逐漸形成一個圓圈,眾人手持自製的或在現場領取的「反對修改引渡條例」標語。圖片來源:活動頁面

「1989,我沒有走出來,因為我在唸書。2003,我沒有走出來,因為我在工作。2014,我沒有走出來,因為我要帶小孩。今天,我走出來,因為再不出來,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一名移民來芝加哥的香港牧師的一番發言,引起全場熱烈的掌聲,當中夾雜一點哽咽聲。

最後,組織者呼籲現場參與者繼續密切留意香港情況,多多互相認識,思考未來各種可能的支援香港的方式。超過150名參與者進行了大合照。人們高舉中英文的標語,喊著口號:「反送中」,「No Extradition to China」。

2019年2月,香港政府向立法會提交修訂《逃犯引渡條例》。若果條例修訂通過,則會為中國大陸把被入罪的人引渡受審提供了法律基礎。反對條例修訂的香港人認為,中國並未形成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從香港引渡犯人回中國大陸,包括政治犯,是對人權的踐踏。故此,本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又被稱為「反送中」。

相比起6月9日在香港出現的一百萬人大遊行(主辦方人權民主陣線公佈的數字),此時此刻在芝加哥的反對修改《逃犯引渡條例》百人集會可謂極度不顯眼。即使集會的規模在澳洲悉尼(雪梨)或美國紐約達到了千人的規模,聲勢也遠遠不及香港本土運動來得浩大。

而面對從6月11日起在香港發生的,嘗試阻止立法會審議條例的系列佔領行動和流血警民衝突,在海外的香港人更加顯得有點束手無策。在芝加哥的集會上,帶著一份作為海外香港人的徬徨與焦慮,筆者同一眾海外行動的發起人或參與者聊了聊。

換日線與6月9日

但是海外香港人遙距海外,心中一直有著另一個家─香港。海外香港人憑藉著一顆不變的「香港心」,與香港本地民主運動遙相呼應。

芝加哥聲援香港「反送中」的行動屬於「全球集氣反送中」的一部分。當然,芝加哥絕對不是唯一的一個參與城市。當香港社會在密鑼緊鼓準備6月9日舉行「反送中」遊行,全球有接近30個城市也紛紛宣佈加入「6.9 集會」的行列,社交媒體的專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向,這也是「全球集氣反送中」行動的開始。

這些全球城市中,位於換日線前端的大洋洲「佔領」的先機。早於芝加哥一天發生的是在悉尼(雪梨)和墨爾本舉行的集會。據報道,在當地時間的6月9日,單單在悉尼(雪梨)就有超過二千人出席。在時間上接力的是英國倫敦,也在當地時間的6月9日進行超過千人的遊行集會,從中國大使館行至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

這些全球城市中,位於換日線前端的大洋洲「佔領」的先機。早於芝加哥一天發生的是在悉尼(雪梨)和墨爾本舉行的集會。據報道,在當地時間的6月9日,單單在悉尼就有超過二千人出席。(圖片為阿德萊德的集會現場)圖片來源:活動頁面

地球的自轉,將6月9日這個日子帶到五大洲,帶來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經由不同公民組織或個人動員起來的「反送中」抗議。2014年,當爭取民主普選為目標的雨傘運動被清場,香港市民高呼「We Will Be Back」。然後「傘落四處」,民主運動「遍地開花」─ 各種「傘後」公民組織應運而生。傘後的香港來到2019年,在這次「反送中」運動中,當泛民主黨議員還在議會抗爭,市民還在街頭遊行集會,海外的香港人已經迅速就位,通過互聯網和已有的運動組織進行動員,展現強大的組織力。

一切從2014說起

芝加哥「反送中」集會的組織者之一,從香港移民美國已經十多年的L先生,回想起這個十天不到就籌備起來的集會,說「一切要從『雨傘運動』開始說起」。

2014年的雨傘運動呼喚了超過百萬香港人走到街頭呼喊「我要真普選」,也「喚醒」了遠在北美的L先生。「之前,我雖然都有留意香港的時事, 但係好皮毛,沒有好深刻的體會。而我所知道的香港人群組,亦好少提及『政治』,基本上都是有關飲食和遊山玩水的話題。」

雨傘運動第一日,也就是2014年9月28日那87枚催淚彈發放的時候,雖然正值北美的凌晨,但是已經令L先生再也坐不住了。深感事態的嚴重性,L先生及其新相識的兩位綱友,決定翌日立刻在芝加哥組織了聲援香港的示威行動。

L先生當然不是唯一被「喚醒」的人。2014年9月,就在香港大學生舉行「爭普選」大罷課期間,來自倫敦、紐約、三藩市、多倫多等地的留學生也同時組織了聲援行動。而在2014年9月12日成立的「全球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 United For Democracy: Global Solidarity with Hong Kong」(簡稱Global Solidarity),就是集合並協調這些來自全球香港人聲援香港本地運動的臉書專頁。

如同雨傘運動期間在香港社會的「遍地開花」抗爭行動,Global Solidarity在世界各地「分部」也紛紛組成,舉行了在不同地點不同形式的聲援行動。L先生和他的夥伴也正是這個時候加入了Global Solidarity網絡,成為海外聲援力量的一員。

在Global Solidarity的框架下,「芝加哥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臉書專頁也順勢成立了。亦在芝加哥第二和第三次的聲援雨傘運動的行動中,L先生認識到越來越多的香港人。

在這個過程中,L先生更深刻感受到,對於海外港人,雖然移民多年,大家還是非常關心香港。雨傘運動後,L先生意識到「團結香港人」的重要性,遂另外組成了地區臉書群組「香港人在芝加哥」。L先生認為,只有聚集到熱愛和認同香港價值的「真」香港仔香港女,往後的海外聲援運動才能被更好組織起來。自此,「香港人在芝加哥」成為了400多名成員「吹水(閒聊),租屋,二手買賣,美食推介,招聘,招婚,揾工,揾補習,揾保姆」的平台。

而組織的重要性在2019年「反送中」一役更顯得重要 ─ 正正是通過這個平台,芝加哥地區「反送中」的行動得以在短時間內動員和組織起來。 最近,L先生和他的夥伴,亦將臉書「芝加哥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專頁正式改名為「芝援香港」, 作為長期關注香港的平台。

全球集氣反送中

我們都知道,社會運動的參與不是只有動動手指頭「按讚」。身居海外的香港人為口奔馳,而對香港本土政治運動長時間的關注和聲援行動,也必然讓人疲累。在雨傘運動中連結了海外香港人的Global Solidarity ,在運動後成為了香港政治運動和政治事件的分享平台。例如2016年「魚蛋革命」,香港社運人士參選議會被取消資格事件等,都填充著Global Solidarity專頁。但是,當雨傘運動在2014年12月被警方清場後,Global Solidarity的活躍度也逐漸沉寂下來,或偶有雨傘運動週年紀念活動。

2019年上半年,香港在議會和在街頭的對於《逃犯條例》修訂的抗爭運動越趨白熱化。4月28日人權民主陣線等組織,發起十三萬人「反送中」遊行;5、6月泛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內進行一系列的「拉布」(Filibuster)甚至發生肢體衝突。到香港全民連署抗議條例修訂,在海外的香港人再也不能冷靜以待。

「當時我有點生氣,為什麼2014年大家那麼積極,這次的『反送中』卻異常平靜?我在Global Solidarity的群組內直接寫下了剛才那些話。」言語間,L先生希望用海外香港人的身份,響應在香港即將要舉行的6月9日「反送中」大遊行。L先生的疑問和焦慮很快得到了回應。「我當時很驚喜也很激動,有人告訴我,在紐約已經有香港人在密鑼緊鼓籌備海外聲援行動。我在芝加哥當然也義不容辭。」正如文章開頭所述,當地時間6月9日,微寒細雨中150名香港人聚集在芝加哥市中心,表達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支持。

筆者在這場集會的現場同不少參與者聊起,大多數人均表示是通過Global Solidarity和「香港人在芝加哥」的平台得知資訊,從而身體力行走出來參與行動的。更有不少是從一兩個小時駕駛車程以外的郊區,甚至其他城市驅車來到芝加哥參與行動的。

更意想不到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L先生在群組的發言和紐約如火如荼的行動籌備,激發了居於世界其地城市的港人也著手籌備聲援香港的行動。最後在不到十天的日子,就有全球有二十九個城市同步和香港於6月9日作出反送中的示威抗議行動。這些散佈全球各地的聲援香港「反送中」行動都通過Global Solidarity的平台紛紛籌組起來,確實盡顯global Solidarity的精神。從2014的「全球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臉書專頁在2019年5月29日正式改名為「全球集氣反送中」。

「我雖然同紐約那邊的組織者有聯繫,但是我們從未見過面。」後來越來越多城市的人加入聲援行動,L先生表示其實好多人之前根本都不認識,都透過平台連結起來。直到今天,全球串連「反送中」聲援行動還在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持續更新資訊

The World is Watching

社會運動最引人注目的一定是街頭的行動,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輕視的是幕後以一切形式的動員,包括爭取社會各界甚至本土以外的支持。當本土的香港人在呼朋喚友參與6月9日的「反送中」遊行,海外香港人也窮盡一切途徑將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發生的一切告知世界。

上面提到的,在紐約密鑼緊鼓籌備「反送中」集會的行動中,不得不提的是一位來自紐約的海外港人Anna。Anna是一名大學教授,也是一名資深的社會運動參與者。居住北美多年,從1989年「六四」到今天的「反送中」,Anna身體力行在海外聲援香港的社會運動,不斷強調自己是社會運動中的「志工」,也不斷強調各種行動的動員均來自大量香港人的義務付出。Anna在2014年雨傘運動中,和同樣在紐約的香港人,建立了臉書專頁「NY4HK ─ New Yorkers Supporting Hong Kong」。

當時紐約市聯同全球35個城市,在2014年10月1日發起支援雨傘運動的海外「遮打運動」。而前面提到的2014年9月成立的「全球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也少不了Anna的身影。

時間來到2019年,「全球聲援香港爭取真普選」正式改名為「全球集氣反送中」的時候,全球二十多個城市也通過Global Solidarity 平台.籌組各自的聲援行動。這一切振奮人心的行動,也意味著繁重的後勤協調工作。Anna在訪談中表示,是幾位有心有力的年輕人義務組成一個類似「秘書處」的小組,日以繼夜協調橫跨多個時區數個大洲的海外聲援行動。雖則如此,在6月9日紐約市超過一千人的「反送中」集會中,Anna還是義不容辭地拿起麥克風,帶領群眾呼喊「No to Extradition Law」。

就在「芝援香港」的專頁上,我們見到芝加哥港人除了組織6月9日的集會,舉行祈禱會,甚至呼籲在美港人幫忙聯絡美國的參議員/眾議院等,爭取國際社會支持。而這種街頭以外的接近「議會遊說」(Lobby)的行動,在這次「反送中」的運動中也尤為突出。

具體來說,是希望通過群眾的力量,促使美國政治力量重新審視《美國香港政策法》,甚至將「香港」納入拉鋸中的美中貿易戰談判桌上。實際上,早於6月9日大遊行之前,已有來自香港的法律界專業人士以及民主派人士,積極走進華府進行遊說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移居海外多年、已建立了廣泛人際網絡的在美港人,也積極提供後勤方面的協助。

6月9日,100萬人在攝氏30度高溫中走上街頭;6月12日,數千名市民佔領中環道路,企圖阻止立法會進行《逃犯條例》審議,而遭遇香港警察施放150枚催淚彈和棍棒對待 。「街頭變戰場」,經歷了超過十小時的抗爭者對筆者如是說。而就在香港人「浴血奮戰」的日與夜,6月11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正式做出針對香港「反送中」抗議的聲明。

就在香港人「浴血奮戰」的日與夜,6月11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正式做出針對香港「反送中」抗議的聲明。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The hearts of all freedom─loving people were moved by the courage of the one million men and women of Hong Kong who took to the streets on Sunday to peacefully demand their rights, defend their sovereignty and denounce this horrific extradition bill.”

據筆者了解,佩洛西的聲明,正正就是海外港人和香港民主派政客遊説的結果。6月13日,在美國參議院,於跨黨派議員支持下,《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已被提出,送交參議院的國際關係委員會審議。

6月15日午後3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召開「暫緩修訂逃犯條例」記者會,但是,海外聲援香港的行動並未停止,警察在6月11─12日暴力對待市民的行徑尚未解決,香港民主自由的未來,更是繼續牽動無數個海外港人的心。

「即使再過幾多年後,香港灰飛煙滅,我仍然會告訴其他人,我是香港人,因為香港人有的是一種遇強更強的能耐。我們的效率加上團結的精神,造就了這個獨一無二神奇的城市。」

— 許穎婷

作者為香港與台灣社會文化研究學者,在香港取得碩博士學位,現居美國中西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