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別用悲痛佔便宜,正義不是和稀泥──與江啟臣,柯文哲主席談二二八
很多複雜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有簡單、可以理解的方式。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討論,我整理了三項核心概念,先說在前面。 第一、只談查緝私菸,不談統治失能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八事件。 第二、只道歉,卻迴避追究責任、檢討元兇的人,沒資格紀念二二八事件。...
藍士博
Feb 27, 2021


全斗煥再被定罪…光州事件「直升機掃射平民」的再照明
去年專欄文〈失智的老總統與主張丈夫是「民主之父」的前第一夫人〉,曾提過,南韓前獨裁總統全斗煥於2017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對出面表示目睹軍機在光州開火的神父趙費奧(音譯,已於2016年死亡)大加批判,直指其為「帶著面具的撒旦」、「丟臉無恥的撒謊者」,讓家屬告上法院。
楊虔豪
Dec 2, 2020


掀開假掰文化人的黑色筆記本:以龍應台和陳文茜為例
前文化部長、國際知名作家龍應台在中國軍機頻頻擾台之際,發出一篇「戰爭毀滅所有文明細節…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的臉書貼文,引起社群媒體大江大海般的討論。
不知道是不是龍大作家和中國軍機一樣蓄意挑釁,還是詞語表達有問題(龍大作家詞語表達怎麼可能有問題?)導致鄉民們太過敏感而誤讀
黃涵榆
Oct 14, 2020


大法官的轉型正義責任
今年8月28日大法官公布釋字第793號解釋,宣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全部合憲,首度在憲法層次上肯定處理戒嚴時期政黨不當取得之財產,係為匡正過往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狀態,以落實轉型正義,《黨產條例》係為追求特別重要公共利益。此號解釋受到外界普遍的肯定與支持,也讓卡在行政法院甚久的
陳昱齊
Oct 2, 2020

重塑年輕世代「台灣人的韓國觀」就是現在!
「反韓」一詞對台灣人並不陌生,多數老一輩台灣人從1992年兩國斷交後便認為韓國人冷酷無情的背叛了台灣,覺得韓國既背信又忘恩。自那之後台韓斷航12年各式交流皆大幅中斷,而後也有零星的運動比賽爭議和仇恨性的假新聞激起台灣的反韓情緒遽增。甚至在2011年一則金車文化的問卷調查中,韓國竟
姜冠霖
Sep 29, 2020


促轉會是新東廠?新警總?—主席別鬧了
上週五,促轉會派人至政治大學依法封存據稱為「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檔案計124箱。對此行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於臉書稱促轉會「已不只是『新東廠』,更是民進黨的『新警總』」云云,引起輿論一番爭辯。
自2016年1月前主席朱立倫卸任以來,直到2020年3月,國民黨才產生另一位博士級主
羅承宗
Sep 22, 2020

渣男、情感壓迫與轉型正義
這幾天前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因為前女友向週刊揭露辦公室性愛、墮胎、劈腿等情事,丁的行徑儼然成為高熱度的媒體事件。雖然丁在第一時間已請辭獲准,但延伸的許多問題仍有待釐清。
筆者必須先強調一個前提,位居要職的丁允恭的行為顯然不能以「私生活」了結,任何政治人物的品德都關乎人民的信賴,對
黃涵榆
Sep 16, 2020


確立憲法位階的轉型正義──釋字第793號解釋
面對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針對《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下稱《黨產條例》)所提出的釋憲案,大法官在8月28日作出的釋字第793號解釋中,宣告所有北高行所提出的違憲理由均不可採,相關的規定全部合憲,《黨產條例》順利通過立法以來的第一次違憲審查挑戰。
在本次解釋中最為引
劉家丞
Sep 3, 2020


寧靜革命的沈默代價:李登輝留給我們這世代的課題
在李登輝先生逝世後,國內外的政要、媒體單位陸續發文悼念台灣現代史當中如此重要的一位角色。亦有不少紀念文稿多次強調李登輝先生在蔣經國之後接手總統一職,經由「寧靜革命」的過程,為長期受到威權統治的台灣社會帶來民主與自由。
然而,我等1990年後出生的世代,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未對這段劇
張仁瑋、張尹嚴
Aug 12, 2020


「敗局命定」的迷思
英文Lost Cause是指毫無機會成功或勝利的人或計劃,在討論美國南北戰爭的文章中也常出現The Lost Cause這個詞,通常譯成「敗局命定」。除了字面上意指美國邦聯(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即南軍)打了一場不可能勝利的仗外,它還代表了一
李中志
Jul 14, 2020


當傅鐘成為喪鐘:用媒體與校友的手,甩學生會幾個耳光
學生會為了探討多元面貌的校史,已經舉辦了一學期的演講等相關活動;下一學期也將繼續辦理更多活動。不論你是否同意同學的觀點與意見──事實上,反對的人也沒去參加學生會的活動,至少學生他們有具體行動,廣泛閱讀史料。而反對者自己提不出有史料基礎的反駁,只能從事「口號行動」,完全沒有論述能力
林芳玫
Jun 16, 2020


5.18光州事件40週年…文在寅政府面對轉型正義的新發想
南韓5.18光州事件,日前屆滿40週年,這場被定調為「民主化運動」的抗爭,在近來,透過電影《計程車司機》(台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港譯《逆權司機》)的問世,使得海內外也開始認識這場發生在1980年、光州市民為爭取民主、反抗獨裁與蹂躪百姓,揭竿反抗的歷史。
今年的5.18紀念
楊虔豪
May 20, 2020


「+1」的促轉會,卡關的基金
原本在今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裡,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下簡稱促轉會)的預算,依法只框列到5月。有關促轉會延續與否的不確定性,直到2月21日行政院長蘇貞昌於答詢立委鄭運鵬質詢時表示「將同意讓促轉會延長1年,讓促轉會能做得更好」等語後,促轉會「正規賽」將於3個月後終焉的命運,才有跨入
羅承宗
Mar 8, 2020


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開啟了「加害者」的討論大門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2月26日舉行「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發表會,這是促轉會歷經一年多來努力的成果,也是臺灣第一個以「轉型正義」為名的資料庫。發表會前部分媒體以「加害者資料庫」稱之,「加害者」一詞自然是比原本的資料庫名稱更「吸睛」。
陳昱齊
Mar 1, 2020


武漢肺炎二二八:群眾覺醒的黑夜火光
在武漢肺炎爆發,李文亮也死於武漢肺炎後,中國廣大群眾上網悼念李文亮,抗議沒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有中國網民揚言「國民黨那麼好,台灣居然不要,不如給我們好了」。
盧郁佳
Feb 28,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