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宇韶/中共強勢與國民黨示弱,成就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戰略定力
北京的強勢與國民黨的示弱,讓蔡英文政府找到政治節奏的時間差進行快速反擊,讓自己在兩岸關係的議題角色趨於顯性,同時具體反應在聲量的正向指標中;相形之下,賴清德的聲量固然也屬正面,但論述欠缺市場區隔使其角色落於隱性。至於有意挑戰總統大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試圖透過反面角色去製造新的聲
鳴人堂
May 25, 2019

民進黨初選的癥結:推出最令人信服的候選人才是重點
民進黨中執會於5月22日開會討論初選時程,但初選方案仍然難產,主席卓榮泰宣布再延一週開會。為什麼方案會難產?表面上來看是支持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雙方陣營對初選辦法沒能達成共識,但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這陣子以來黨內權力核心大多數的人都反對直接以現行規定的民調方式進行初選。
陳方隅
May 23, 2019


如何攻克沒理性的韓粉?從策略管理檢視台灣的領導與制度環境的關聯
總統大選在即,各政黨內競爭也紛紛起跑,忙著互揭瘡疤與敵我動員之際,憲法問題再一次地成為焦點,抨擊總統、行政院長與立院的權責合理性成為各方罕見的共識,甚至成為定罪現任總統屢試不爽的武器,解嚴至今,週而復始,從未改變。不過制度問題雖然重要,但是或許比制度更為關鍵的領導卻意外地遭受忽略
沈榮欽
May 13, 2019


指尖上的民調--探討社群政治興起下,民調抽樣變革之必要性
台灣民眾日漸接受以行動載具上富含多樣複雜的選戰資訊與社群互動中的對話,可作為重要的政治生活與選舉投票決策資訊來源參考,甚至是全部的依據,而此一政治社會情勢的全球變遷,正是影響2020台灣總統大選投票行為的核心。
廖凱弘
May 10, 2019


一場玉石俱焚的初選(二)
自從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投入2020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以來,紛擾不斷,兩派人馬不但沒有冷靜下來,事實上雙方的攻擊語言還在加溫當中。
李中志
May 6, 2019


借鏡幕末維新的日本,想想2020年的台灣──關乎你我存亡的最後之役
選舉是種很有趣的遊戲,因為這種遊戲表面上都是理論的對決,但私底下根本都是人和人的問題。對一般民眾而言,就把這些歸類成藍綠惡鬥、甚至加上白也沒有關係──紅的跟藍的那種發大財的我們就不提了。畢竟民主時代,我們都有用選票參與這場遊戲的權利。但是2020,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謹慎看待了
蔡亦竹
Apr 17, 2019


從利益外交到價值外交,我的海洋民主之旅
長期以來,台灣與小國外交,總被認為是撒錢外交,當然,這次出訪,仍然有許多人如此批評。如果是撒錢外交,邦交國被中國(撒更多錢)買走,自不意外。至少,在這趟旅程中,我看到在蔡總統與吳釗燮部長的帶領下,台灣開始從利益外交,走向價值外交。
范雲
Apr 9, 2019

「初選機制」怎麼看?「政治協商」真的壞嗎?
以正反為界,剛好反蔡與挺蔡的界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論述都是以擁護自己屬意的候選人出發,並沒有碰觸到所謂政黨「初選機制」的演進與目的,讓這些近乎直覺反應的論述自我矛盾。若非只是表態選邊,難有說服力。
李中志
Apr 7, 2019

【書摘】《台灣的中國兩難》
本書的研究結論指出,台灣已經在國族認同方面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在兩岸經濟政策的選擇上揚棄了極端的開放或限制選項,而往中間移動。在國族認同已趨於鞏固的狀況下,認同議題已不再是每一次公共辯論的焦點,而是成為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但是當認同受到外部威脅時,人們也會挺身而
林夏如(Syaru Shirley Lin)
Apr 5, 2019


獨派該怎麼選擇?捍衛「進步本土」路線
原本在野時期高舉進步價值的民主進步黨,逐步取得政治權力後,為了穩固政權,也不免權衡選票得失,選擇在某些議題上進行程度不一的妥協,傾向沿用國民黨人的政策手段,舉步維艱地改造共同體的體質,有時仍陷入進退維谷的處境。但最終仍是要以延續執政做為根本目標,因此面對選民的期待時,黨內必然會有
鄭曦
Apr 4, 2019


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總統候選人?
挑戰者賴清德深知自己在全民調中佔有的草根優勢,所以選擇奇襲登記,這招的重點正在於蔡英文可能措手不及而無法改變其在選民心中的感性形象。如果支持蔡英文繼續競選連任的選民都仍然等著看協調是否成功、輿論風向有沒有變化、媒體如何發酵,時間就會在這些靜態地、被動地等待中過去,選舉結果也明顯可
嚴婉玲
Mar 25, 2019


賴神參選震撼彈!?從中看民進黨未來路線之爭
我們也很難真正掌握蔡英文的內心想法。但是在她主導的2016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後來的內閣成員,顯然是納入較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或許這也是為何後來一些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無論是否參與選舉,後來都成為黨內的英派。
何明修
Mar 20, 2019


馬王相爭給太陽花機會,但他們是怎麼看待太陽花運動的?
不過在去年地方選舉與公投,國民黨大獲全勝,擁核與反同的公投獲得可觀的民意支持。太陽花運動也是「天然獨」世代的政治成年禮,那時在立法院週遭到處可以看到身穿「台獨流行ing」T恤的年輕人;然而去年選後,一些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又開始講「九二共識」、「和平協議」。是否台灣已經
何明修
Mar 6, 2019


解讀台灣九合一選舉(下)
論述至此,或許會有讀者有疑問:「那麼,這次的選舉難道不是中國的『干涉』嗎?」以選舉的結果來說,台灣之外對於國民黨大勝,最高興的應該是中國共產黨吧。
為了促進統一而希冀混亂台灣民主政治,是中國非常明確的意圖。反對蔡政府的示威抗議與網路攻擊的背後,若隱若現地可見中國操弄的陰影。但是
小笠原欣幸
Feb 14, 2019


解讀台灣九合一選舉(上)
說到選戰的過程,一直到去年(2018年)初為止,還是民進黨占有優勢。雖然蔡政府的滿意度已經持續低迷中,但是國民黨也沒什麼引人注目的敗部復活表現。整體觀察來說,民進黨現任的縣市長與代表民進黨的候選人,較之國民黨而言更為強勢。
局勢翻轉的時間點是在六月,從民進黨決定對抗台北市現任市
小笠原欣幸
Feb 13,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