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CC BY 2.0)
轉眼間,太陽花運動即將屆滿五週年。那一場以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訴求的佔領運動,癱瘓了24天的立法院運作,最後宣稱取得階段性成果,和平收場,完全翻轉了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地景。太陽花運動的歷史作用是毫無疑問的,在其落幕後,新一波青年運動登場,反核運動與同婚運動獲得重大的進展,2016年的第三次政黨輪替與時代力量崛起,都是其具體的後果。
不過在去年地方選舉與公投,國民黨大獲全勝,擁核與反同的公投獲得可觀的民意支持。太陽花運動也是「天然獨」世代的政治成年禮,那時在立法院週遭到處可以看到身穿「台獨流行ing」T恤的年輕人;然而去年選後,一些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又開始講「九二共識」、「和平協議」。是否台灣已經進入一個保守主義全面反撲的「後太陽花時代」,這是非常值得觀察的趨勢。
先不論接下來的台灣走向,五年前那場佔領立法院的行動,仍有許多不為人所知的內幕故事。或許,這些只有少數人知道的細節才是真正的關鍵,深刻地影響了整場運動的發展。只不過,由於身分的限制,大部分的學術研究者通常比較有可能訪談運動抗議者,而無法接觸到政治菁英,無從真正了解那些掌權者在那個扭轉歷史時刻的所作所為。晚近陸續有幾本政治人物的回憶錄出版,或多或少透露了那段期間朝野政治菁英的作為與互動。
泛綠陣營的觀點:黃昆輝與蔡英文
在學生衝入立法院之前,立法院只有三席的台聯黨是唯一公開反服貿的政黨,而民進黨的正式立場是「逐條表決、逐條審議」,特意保留了轉圜的空間。因此,台聯黨前主席黃昆輝在去年出版的《新時代的台灣:邁向正常國家之路》,特別強調該黨對於太陽花運動貢獻,雖然民進黨實際上出錢出力的程度遠勝台聯黨,但是由於種種政治考慮,民進黨的主事者選擇了低調而不張揚。蔡英文當時雖然不是民進黨主席,但是在3月18日晚上,她與其他民進黨高層在立法院議場門口的階梯上靜坐,他們想要表達支持學生的立場,但是又不想成為事件的主角。
在2015年出版的《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蔡英文提到,「進不去也離不開,當晚的階梯,透露著民進黨進退維谷的處境」。事實上,不只是衝入立法院的當晚,在整場運動中,民進黨一直處於這種尷尬而且講不清的困境。如果介入太深,就會被敵對陣營批評為「學運黑手」,也會引起太陽花運動領導者的不滿;如果不積極提供協助,又會被指責為「忽視民怨」。
因此,民進黨最終選擇了一條政治上最安全的作法,他們全力支持運動但是不介入運動的決策。事後證明,這樣的策略獲得了最大的回報,因為太陽花運動造成執政者的元氣大傷,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暄天口號下,民進黨一舉拿下總統與國會多數席次。
黃昆輝的回憶錄指出,台聯黨積極搭建太陽花運動核心人士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溝通橋樑。在佔領國會的第一週,學生代表有可能與王金平見面會談,不過最後破局。王金平在四月六日的聲明,表態支持「先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後審查(服貿協議)」,這是運動領導者得以說服群眾接受退場決定的重大關鍵。黃昆輝並沒有說明,學生代表與王金平之間事先是否有某種的協定或默契,儘管如此,他倒是清楚描述了聲明發表後的雙方交涉與確認,也因此才促成最終的和平退場。
此外,黃昆輝提到,佔領行動進入了第三週,國民黨政府已經做好了武力清場的決定,最早的時間可能是四月五日。黃昆輝的回憶錄指出,正是於台聯黨意識到這個可能威脅,積極聯絡王金平,所以才避免這場鎮壓。王金平與馬英九的回憶錄都沒有提這樣的可能發展,不過,從當初的局勢情況,包括佔領區人數減少、民意支持度陡降、鎮暴警察已經全幅武裝待命,這樣的流血收場是十分有可能的。只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如果太陽花運動最後是以武力鎮壓劃下休止號,這對於後續的政治發展會有何種影響?
延續到回憶錄中的馬王相爭
為了投入總統大選,王金平今年也出版了一本名《橋》的回憶錄,其中關於太陽花運動的篇幅近十頁。很顯然,向來以調和鼎鼐、公道處事自居的王金平認為,他的居間協調有助於和平化解佔領立法院的危機。王金平認為,學生是富有正義感的,也是守秩序、有理性的,因此他很早就決定,這場爭議要以避免流血衝突的方式來收場。回憶錄中透過,王金平後來接受了「先立法、後審查」的主張,並且委請郭台銘向總統府轉達,但是馬英九堅持不讓步,因此,他才決定親自介入。
王金平強調太陽花運動顯示,台灣的年輕人「熱情而不衝動,理性而不冷漠」,他願意給正面的評價。這樣的看法其實是比較接近事後的台灣主流民意。根據一份在2014年底的中研院社會所民意調查,有53%的受訪民眾支持太陽花運動;換言之,儘管佔領立法院是非常激進的公民不服從行動,但是「好學生」形象仍是帶來了正面助益。王金平的回憶錄也提到,學生抗議活動後不留下任何垃圾,很顯然,這種守秩序的形象是特別能夠迎合一般大眾的道德評斷。
眾所皆知,馬英九與王金平在國民黨內長期較勁,2013年秋爆發的馬王鬥是其爭衝突的全面爆發,太陽花運動能成功佔領國會,進而宣稱取得局部勝利,也是或多或少得利於執政黨的內訌。儘管如此,馬英九的《八年執政回憶錄》與王金平的講法卻有一些有趣的「共識」。舉例而言,兩本回憶錄都指出,三月十八日九點學生衝入立法院後,王金平首先的反應是下令警方強力驅逐,一直到三月十九日凌晨三、四點左右,他才決定中止警察的行動。
王金平9月10日在桃園機場舉行記者會,反擊前總統馬英九的關說指控。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王金平後來的決定,使得太陽花運動能在初步站穩脚步,不過,馬英九似乎預想到他的政敵想要沾學運的光彩,特意指出王金平其實是採取兩面手法,他指示立法院秘書長與內政部長溝通各種協助議場清空的方法,包括停止冷氣、水電等軟性的驅離手段。其次,到了四月初,馬王對於學運的處理態度也出現了重大分歧,馬英九堅持立法與審查同時併行,而王金平則是較同情學生的訴求。
在回憶錄中,馬英九算是真正講出了他對於太陽花運動的真心話。他引用深藍名嘴,這場運動不外乎是「就是一場低級卻有效的奪權垃圾劇」、「催化新一代台獨」、「讓民進黨在中央、地方、行政、立法、司法各領域一黨獨大」。馬英九下令國民黨團強制通過服貿,他被批評為「獨裁」,太陽花運動期間也有一些民眾自發圖像作品,將他描繪成為納粹希特勒。很顯然,馬英九記仇懷恨,他的回憶錄聲稱,「學運本質就是專制」、「根本是法西斯!」馬英九斷言,學運「自誤誤國,害了台灣」,因為這場抗爭斷送了國家的經濟前途。
馬英九的變變變
馬英九用這樣惡毒語言批評太陽花運動,但是在2015年的總統元旦講話,他卻是用如此崇高的語言讚揚學運,甚至還帶有一絲自我反思的意味。「如果我們的國家,擁有關心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尊重民主法治、堅持理性對話、反對暴力專制的公民社會,臺灣一定生氣蓬勃,持續茁壯。我們必須承認,年輕人懷有比較高的理想性與正義感,對不公不義的事,特別反感。如果政府說明不清或做法不當,很容易引發誤解與批評」。
2015年與2018年的馬英九為何有這樣明顯落差?原因其實也不難解釋。2014年的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因此馬英九辭去黨主席,這份言不由衷的元旦文告只能算是政治止血之權宜之計。等到民進黨執政支持度低落,即將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崩盤,馬英九才有膽揭露真正的內心想法。
總之,政治人物所揭露的高層政治內幕永遠是具有高度選擇性與情境性,而且他們透露的意圖也不是為了真正還原歷史真相,通常是著眼於當下的政治利益。通常而言,越能講「實話」的,往往是已經脫離政治江湖。這樣的理解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定位這些政治人物回憶錄的價值。
作者為六年級前段班的中年大叔,目前育有一女一子。從小在繁華的西門町長大,看盡台北西區的沒落與重生,結果當教授的薪水在台北買不起房子。現在是靠研究與教學為生,任職於台大社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