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用進步價值團結我們:台灣人參加波士頓同志大遊行
六月份是美國的驕傲月(Pride Month),每個週末各大城市都會舉行盛大的同志遊行。麻薩諸塞是美國最早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在2004年的州最高法院提出歷史性的判決,遠早於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的介入。也因此,台灣人組團參與波士頓的同志大遊行,別具特別意義。
何明修
Jun 12, 2019


解構「韓流」-台灣民粹主義浪潮主因不是「文化反挫」
文化反挫的命題能否解釋台灣的民粹潮流,是否韓國瑜的風潮也是源自同樣的趨勢?表面上看來,的確有相當高的神似性。韓國瑜沒有「高級外省人」的出身背景,他宣稱自己是「賣菜郎」、「鄉巴佬」、「跟著月亮走的禿子」明顯是要討好草根群眾。他咒罵三任台大法律系總統「搞殘台灣經濟」,因為他沒有其他國
何明修
May 6, 2019


當高雄賣菜郎遇到哈佛教授──韓國瑜能靠口才閃躲中國與台灣的關鍵問題嗎?
4月11日下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高雄市長韓國瑜進行一場閉門簡報(closed-door briefing)。
何明修
Apr 15, 2019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當局外人奪取國家大位
一開始共和黨建制派沒有人將川普放在眼裡,沒有人認為這位局外人有任何機會,因為他口不擇言,輕易流露對於女性、少數族群等歧視言論,而且連基本的政治ABC都搞不清楚。結果在初選中,川普的競爭對手一一垮台,當他正式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時,黨內對這位危險的政治暴發戶之質疑聲音就迅速消失。
何明修
Apr 3, 2019


賴神參選震撼彈!?從中看民進黨未來路線之爭
我們也很難真正掌握蔡英文的內心想法。但是在她主導的2016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後來的內閣成員,顯然是納入較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或許這也是為何後來一些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無論是否參與選舉,後來都成為黨內的英派。
何明修
Mar 20, 2019


馬王相爭給太陽花機會,但他們是怎麼看待太陽花運動的?
不過在去年地方選舉與公投,國民黨大獲全勝,擁核與反同的公投獲得可觀的民意支持。太陽花運動也是「天然獨」世代的政治成年禮,那時在立法院週遭到處可以看到身穿「台獨流行ing」T恤的年輕人;然而去年選後,一些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又開始講「九二共識」、「和平協議」。是否台灣已經
何明修
Mar 6, 2019


從階級分析到真實烏托邦:艾瑞克.萊特的馬克思主義之旅
萊特最常舉的例子即是維基百科,他認為這個網絡上的知識庫本質上是反資本主義的,因為其運作是立基於非市場關係,包括條目撰寫者自願與無酬之貢獻,以及免費的使用與分享。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互動是完全、開放、平等的,他們的爭議也是透過直接與審議的方式來化解,形成一種民主的治理體制。
何明修
Feb 20, 2019


虛幻的美墨圍牆、真實的政治詐術
美國這個老牌民主國家為了一宗政治詐術,搞成政府停擺,實在是十分難堪。不過,其他國家也沒有好幸災樂禍。在這個假新聞當道的年代,公共辯論不會釐清事理,也不會促進共識與和解。煽動民眾的無知與恐懼,也比理性說服更為容易。將外來移民視為一切社會問題的源頭,也比認真改革即有制度的缺失,更不花
何明修
Jan 23, 2019


沒有離開的香港人:《分域大道》與雨傘運動後的香港
杜浩綸在媒體訪談表示,本片的英文名稱是受到六○年代著名小說《通往布魯克林的最後出口》(Last Exit to Brooklyn)的啟發。Kai Tak即是已經停用的殖民地時期的啟德機場,因此「通往啟德的最後出口」似乎意味著主權移交前最後一次脫離香港人身份的機會。片中的主角都是這
何明修
Jan 9, 2019


插管案的政治陰謀論聯想
從卡管到插管,民進黨唾面自乾,其反對者並不會視這項決定是一表達善意的政治和解姿勢,反而是軟弱政府的投降。對於其支持者而言,民進黨等於出賣靈魂,隨波逐流。如果到了2020年,蔡英文成為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一位連任失敗的候選人了,民進黨在管案上的反覆與搖擺,肯定會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何明修
Dec 27, 2018

錢多事少的涼缺害人不淺:評大衛.格雷伯的《狗屁工作》
格雷伯發現,「狗屁工作」的登場導致薪資與其社會貢獻成反比的現象。如果沒有清潔工人、公車司機、保姆、幼教老師,現代社會社就無法運作,但是這些「非狗屁工作」卻往往是待遇微薄。相對地,如果少了一些行銷高手、王牌律師,或許我們可以減少無謂的過度消費與濫興訴訟。事實上,有些「狗屁工作」反而
何明修
Dec 15, 2018


拋棄民意直球對決的迷思:公投選舉後的省思
從過往的經驗,支持或同情社會運動的人士似乎很難對於「公投」說不,有什麼比一人一票的選舉更為「民主」?所謂「公民運動」的講法也強化了某種反建制傾向,政治人物都是不值得信任,真正可靠的公民的直接參與。不幸的是,這種看法是立基於過度簡化的政治想像,民主當然包括投票與多數決,但是也涉及了
何明修
Nov 28, 2018


認清楚現實吧!右派比左派更會玩弄「認同政治」
同政治要求每一種差異被同等對待,等於是加速了碎片化的趨勢,反而更難形塑弱勢者之間的團結。就以性少數(sexual minority)的認同而言,原先的LGBT(女同志、男同性、雙性戀、變性)看似就是已經能涵蓋這些少數群體。但是越到晚近,其他更少數的群體也要求自己的存在能被肯定,他
何明修
Nov 14, 2018


德國的「以核養綠」為何失敗?
對於台灣而言,德國的故事有什麼啟示?首先,政黨輪替是有可能帶來能源政策的翻轉。重大國家政策的反覆與修正,雖然帶來社會與政治成本,然而,這也是民主國家不可避免的常態。也因此,2025年的非核家園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目標,很有可能在下次選舉就被翻盤。其次,核電本來就是一股巨大的政商利益集
何明修
Oct 31, 2018


保守反動的時代潮流
保守運動常宣稱自己是代表大多數的無辜民眾,他們面臨了立即而直接的威脅,而主流政治人物卻坐視不管,或根本是共犯的一環。歐洲極右派宣稱他們熟悉的基督教文明面臨「伊斯蘭化」的危機。印度民族主義宣稱國家被回教徒所控制了,因此,試圖將印度教定為國家。巴西的保守派聲稱整個教育體系是由左派份子
何明修
Oct 17,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