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本文原刊於日本PHP出版社的《Voice》雜誌2019年2月号(1月10日出版)。原作主要是為日本讀者解釋台灣的地方選舉,對台灣讀者來說或許略為顯淺,敬請理解海涵。
「棚架上掉下牡丹餅」——飛來好運的習近平
論述至此,或許會有讀者有疑問:「那麼,這次的選舉難道不是中國的『干涉』嗎?」以選舉的結果來說,台灣之外對於國民黨大勝,最高興的應該是中國共產黨吧。
為了促進統一而希冀混亂台灣民主政治,是中國非常明確的意圖。反對蔡政府的示威抗議與網路攻擊的背後,若隱若現地可見中國操弄的陰影。但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論述的,如果蔡政府的政治判斷能夠精準確實的話,事態就不會這麼糟糕。
為了促進統一而希冀混亂台灣民主政治,是中國非常明確的意圖。圖為習近平於臺灣大選結束後的「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習五點。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蔡政府上台以後,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停滯不前,心理上的苦悶壓抑成為社會上廣泛的現象。雖然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上對中國展現了柔軟的姿態,中國卻不接受,依然單方面表現了強硬的態度。一方面中國遊客銳減,另一方面台灣原先擁有外交關係的五個國家也相繼斷交,中國的軍機、軍艦也在台灣周邊航行等。
中國觀光客的減少,使得一部分台灣的觀光業者受到打擊確實是事實。位處日月潭所在的南投縣、阿里山所在的嘉義縣等一部分的旅館業者、觀光巴士、餐廳等的確受到影響。不過,從台灣經濟整體來看的話,這個群體只佔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問題在於,因為中國遊客減少導致消費總體下降,以至於與中國遊客不相關的縣市也受到影響的這個說法廣泛流傳,而蔡政府卻無法對此說法提出有效的策略和說明。其結果是給了「因為兩岸關係惡化,所以景氣差經濟停滯」這樣的說法廣泛流傳的空間。
四年前發生「太陽花運動」的時候,民進黨對馬政府的對中政策進行批判,大幅度地增加了支持度。溫和的「台灣認同」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這點並沒有改變。但是,民眾關心的重點在經濟,有著「如果能透過改善兩岸關係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話,那麼我們想要試試看」的期待。這點是韓國瑜等國民黨籍候選人能夠很巧妙地打動選民人心的所在。其中的平衡,正微妙地產生了變化。
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如此的發展應該是預料之外的。2018年到夏天為止,北京方面都預測國民黨將很難再敗部復活;相反地,如何拉攏台北市長柯文哲是討論的重點。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觀之,簡直就是「棚架上掉下牡丹餅」(譯者註:日本俗語,想要吃東西,開口紅豆餅就從棚架上掉下來的意思)——天外飛來好運,不管是結果論來說,或是擴大解釋也無所謂,這次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足以讓國際社會產生「台灣民意對習近平對台政策表達了支持」這樣的宣傳印象。
由於蔡政府的敗由自取,中國可以見縫插針介入台灣的層面擴大了,這點毫無疑問。中國似乎利用了這個好機會,大力幫助國民黨。舉例來說,針對國民黨勝選的高雄市等縣市,送入大批中國觀光客、大量購買農產品和養殖魚等,並且也以中資企業間接投資對地方經濟有所貢獻的方式,吸引台灣選民支持。
「非比尋常的主權意識」
但是,這裡應該注意的是,台灣的選民大多數並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緻因素就投票的。支持兩岸的經濟交流擴大,與支持政治上的統一並不相同,必須分別以待之。
台灣的選民,這次不論如何都決定了要選擇「教訓民進黨」這條路。他們一直認為:如果國民黨之後對中國大幅度妥協的話,「到時候選舉不要投給國民黨就好了」。追根究柢而言,這正是「強烈的主權者意識」,並與「台灣認同」融合成一體。而這對中國來說,是相當棘手麻煩的結構。
台灣選民投票時並未考慮許多中台關係、經濟議題說法背後的細微因素,但選擇「教訓民進黨」的背後,正是與「台灣認同」融合成一體的「強烈主權者意識」。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CC BY 2.0)
「選民就是神!」這個說法在日本雖然也有被提及,但在台灣這種感覺則是極為強烈。他們對於政府,進行所有一切的要求,其原因在於民主化後流動、多元化的台灣社會中,不論做什麼都好、只希望獲得選票的政治人物們,提供了廣泛、過剩的選民服務之故。到今天選民甚至把這樣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而這往往更助長了「我就是老大」的意識。
在台灣,只要發生水災的話,不管是怎麼情況,執政者都會受到批判。陳水扁政府的「八掌溪事件(2000年7月)」、馬英九政府的「莫拉克八八水災(2009年8月)」、蔡英文政府的「八二三水災(2018年8月)」,都是同樣的故事情節,當時執政當局對於處理水災的因應緩拙不到位,受到了激烈的批判譴責。
去年9月,由於「燕子颱風」來襲的影響,發生了日本關西機場暫時封閉的事件。當時同樣也有台灣旅客受困關西機場,但是這件事卻也使得蔡政府受到批判。有台灣民意主張,台灣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應該要為保護台灣人給予特別的方便適宜協助。戰爭、恐怖攻擊、大規模災害等威脅生命的事件發生的話還情有可原,但像在風災這樣的狀況下,沒錯,當然造成不方便,但就只是「受困機場」而已啊。
也是去年同月發生北海道地震的時候,新千歲機場暫時封閉,同樣發生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情況。台灣駐日代表處札幌分處只有兩名員工而已,他們不眠不休地提供支援協助,但是旅客卻依然提出:「出動救援飛機來載我們!」、「確保我們要有旅館住!」「我們要吃不是拉麵的食物!」等等要求。這在社群網路上流傳開來後,在台灣對蔡政府的批判甚囂塵上、攻擊日益廣大,國民黨便加以利用。民進黨過去也曾經以相同的手法攻擊過馬政府、在政治上持續得點取分,這完全就是迴力鏢丟出去傷人後,迴旋飛回來傷到自己的寫照!
對台灣民眾來說,都擁有著「民主化是由我們自己實現完成了!」的自負與驕傲。由於民主主義的意識非常強大,如果政治人物不順從民意的話,台灣民眾也樂於用「民意」來教訓政治人物,無有疲厭。而日本的話則剛好相反,經常有「選民意識薄弱」這樣的說法。另一方面,台灣也同時受到傳統的家父長制國家觀的影響—「政府應該照顧看護治理下民眾的所有需求」這樣的想法也相當強烈,與自己應該負起責任的「自己責任論」完全相反!因此這次蔡英文所率領的民進黨,在僅僅兩年內,由於「表現在期待之外」,就被選民切割捨棄了。
台灣政治正是如此,非常地動態具有活力。如果無法看到台灣民眾將民主主義融入公民日常生活感覺的這個面向的話,就不能看到這次九合一選舉的本質。
2020年總統選舉的展望
最後,筆者試論未來台灣政治可能的發展和對日本的影響。
如同此前文章開頭所述,台灣總統大選即將開戰。民進黨大概會由蔡英文再度代表出馬角逐吧。當然以地方為中心會有不滿的聲浪,但是蔡英文如果被放棄的話,這正是給人至今為止的改革失敗了的印象。距離選舉投票只有一年的時間。在僅存的短時間內從頭開始打造重建,風險應該很大吧。雖然原來擔任台南市長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或是被視為「中生代希望」的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亦是代表民進黨出馬競選可能的人選,但是民進黨的艱苦困境是如此深刻,要在短時間內打開新局或許有所困難吧。
儘管黨內有其他被期待的青壯世代,但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應仍會推派蔡英文出征。圖為2018年8月「同慶之旅」時,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在雷根圖書館外的柏林圍牆片段前,引用雷根名言:「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談的,除了我們的自由跟我們的未來是不可以被妥協的」發表公開談話。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國民黨的不確定因素相當多。可預見的是,黨主席吳敦義與前任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將會爭奪國民黨推薦的總統候選人資格。雖然從國民黨內權力結構來看,以吳敦義主席較為有利,但是吳敦義與馬英九屬於同世代,其人氣也不太高。朱立倫則是有民調優勢,但是有著上次出馬角逐大敗的紀錄。韓國瑜以批判傳統政治的姿態,在國民黨內人氣上揚。國民黨有實力者是否能逆「韓流」而上?最終將由誰逐鹿取得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的資格?目前無法預先斷言。縱然如此,如果民進黨無法重整陣容的話,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由國民黨籍總統參選人取得優勢的可能性將會相當高。但是,假如柯文哲參選,這個結構就會瞬間改變。
再者,預定與總統選舉同時進行的立法委員選舉,如果套用本次縣市長選舉結果在各選區上,那麼民進黨的立委席次將會大幅度減少,不管誰選上總統,失去過半數的可能性為高。
國民黨重得政權,是中國所期待的劇本情節,而日本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受影響。日台關係雖然在這幾年間非常良好,但是這次與九合一選舉同時進行的公民投票,毋寧說是為這股友善的暖流當頭澆了一身冷水。
「你是否同意政府維持禁止開放日本福島311核災相關地區,包括福島與周遭4縣市(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地區農產品及食品進口?」的公投提案獲得壓倒性多數的贊成票,此案因此成立。雖然日本政府致力於讓台灣方面解除進口規定管制,但根據台灣的民意結果,卻否定了未來(譯者註:兩年內)解除的可能。此案雖為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所推動,蔡政府卻也因此受到重創。日台關係是否會因此暫時冷卻呢?值得後續觀察。
正如前所述,在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上,台灣雖然有著「經濟繁榮與主權自立的兩難」,選民依然要求「又要經濟繁榮、又要主權自立」。四年前,「主權自立」比較明顯,這次則偏向了「經濟繁榮」。但是,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要應對兩方的要求都是相當困難的。蔡政府雖然為了向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尋找活路,推出了「新南向政策」,但是如果政權交替的話,「新南向政策」也將頓挫中止。
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正持續進行著民主主義的嘗試錯誤。台灣也有著相同的過程。但是,就台灣的狀況來說,由於中國持續增強統一的壓力,不可樂觀視之。在政權轉換的時刻,恐怕維持現狀的能力也正持續弱化當中。
儘管各國的民主政體都持續著try and error的探索歷程,但由於中國持續增強統一的壓力,臺灣民主的處境,不可樂觀視之。在政權轉換的時刻,恐怕維持現狀的能力也正持續弱化當中。圖為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就算如此,筆者依然希望台灣的民主主義能夠永續生存發展下去。從中國看來,社會組成同樣是以中華民族為中心的台灣,其持續實踐民主主義的事實,將來長時間裡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持續影響著中國。台灣一直擔負起民主燈塔的角色,為中國政治體制的狀態照亮了光、也指示著航海前進的方向。對日本來說,究竟應該和「共同享有基本價值觀的台灣」建構怎麼樣的關係?也應該是重新思考的時刻了。
作者小笠原欣幸(OGASAWARA, Yoshiyuki),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小組成員。
譯者鄭凱榕,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副主任、《思想坦克》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