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打破獨立機關的迷思!從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看NCC
最近有許多關於獨立機關NCC定位的討論,其中我們常常聽到「NCC是獨立機關、應獨立行使職權」、「行政院長不應對一個獨立機關指指點點」。似乎行政院長對一個獨立機關若是發表意見,就「破壞了獨立機關的獨立性」?且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監理通訊傳播產業的獨立機關NCC的模仿原型—美國聯邦通訊
江雅綺
Mar 28, 2019


NCC不夠力?看看香港通訊局怎麼做!
香港通訊局在批出電視台牌照及續期時,均需要電視台持牌人及代表舉行多場公聽會,接受公眾及立法會議員的質詢。通訊局亦會參考電視台過去的違規及懲處歷史,最後建議行政會議應否給予牌照、牌照的相關條件及有效期。香港通訊局曾經建議收回中資商人主政的亞洲電視牌照,及對商業電台的牌照續照年期減半
巫堃泰
Mar 23, 2019


司法流言終結者/壓力大刺人無罪?酒駕撤罰單離譜?破解兩則司法流言新聞
媒體自律似乎成為空談,職業素養更是在點閱率至上的崇拜下蕩然無存,然而大多數民眾的資訊來源來自媒體即時又簡短的報導,在速食的狀況下,偏偏部分媒體斷章取義、拋棄職業道德沒有下限。
鳴人堂
Mar 8, 2019


【書摘】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太陽花運動」完全是受香港占中運動的影響而發生。中國當局在處理香港「占中」運動的種種暴力與陰謀手段,讓台灣青年一代看到了台灣的將來,認為如果放任中共繼續滲透,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將岌岌可危。
何清漣
Mar 8, 2019


媒體面對險阻應承擔起責任
當然,在這次的事件中,許多記者在事後還大言不慚的說此乃各取所需,或是反過來批評揭發的人,相當令人匪夷所思,甚至令人憤怒。因為,這根本就是汙辱記者這個行業。但是,不是不能了解這種情況的發生。更何況,除了個人外,媒體本身承接政府標案,或是與政府單位合作活動,亦日漸頻繁,這也是要值得深
東京新生
Jan 24, 2019


管中閔兼職案透露的政治倫理與民主危機
管中閔個人是不是違法兼職,會不會被拔掉台大校長職位均屬次要,只要靜待公懲會調查判斷即可;目前最值得關心的議題應該是,本案系爭法規與解釋要怎麼在管案所暴露出的言論市場漏洞、政治倫理和民主風險中,重新思考與定位一個最大化平衡個人言論權利及公共發展利益的有效規範基礎。
西區老二
Jan 17, 2019

當記者成為發言人?青瓦台的人事爭議
在青瓦台頒布新人事案後,在網上,都能見到不少南韓進步派表示欣喜,認為這是值得驕傲的是,MBC和《韓民族新聞》兩家媒體工會卻接連發表聲明,對任命案表達遺憾,因為對媒體本身而言,這樣不僅容易被誤解為是政治酬庸,而且也對媒體的獨立自主與公正,造成影響。
新聞工作者踏足政界,不僅在台灣
楊虔豪
Jan 16, 2019


孤狗人生(38):有點神祕的「台北記者俱樂部」
《經濟日報》前總編輯盧世祥,1997年發起成立「台北記者俱樂部」的構想,由於盧世祥為人正派、新聞素養豐富、注重專業倫理,所以他所邀請的老記者們幾乎全員參加;由於不對外聲張、行事低調,會員又是各紙媒及電視台的資深新聞人,其中大多數是編輯部的高階主管,每兩個月找貴賓來和大夥座談、開會
卜大中
Jan 15, 2019

南韓便利的「新聞資料庫」如何影響生活
相較台灣的雜亂不堪,在南韓跑新聞和整理資料,這裡的井然有序和便利,不僅讓人覺得便利,在工作上更是能夠節省許多時間;只要通曉韓文,取得新聞資料,可說是便利又有效率。
首先,南韓各大電視台,幾乎都有個獨步於世界各家媒體的特色:每個節目,不論是政論節目、晨間新聞、晚間新聞,在播送結束
楊虔豪
Jan 2, 2019


孤狗人生(35):兩代報人的代溝,黎智英的奇襲空隙
文人辦報很在意身段,不談金錢,太俗氣;不談家產家業,太物質化;不談市井八卦,太庸俗,於是報紙時常成為小資產階級溫情主義發揮的場域,用今天的語詞來說就是文青調子,自然與民間世俗生活有不小的距離。這個距離給予精明的黎老闆奇襲的空隙。
但是黎智英先生的辦報理念完全不同,他沒有身段,沒
卜大中
Dec 25, 2018

受夠台灣選舉「邊投邊開」鬧劇?看看南韓投開票文化
諸如台灣本次選舉發生的「邊投票、邊開票」的荒謬現象,在南韓就絕不可能發生。採訪過南韓大大小小選舉,這裡的流程讓人覺得更有效率與謹慎。
在南韓,選民前往投票所出示證件後,選務人員就會以電腦機器登記並列印出選票,投票行為除有人工作業確認外,還同時納入電子統計程序,因此從早上投票開始
楊虔豪
Dec 5, 2018


選後檢討:以NCC 為例
歷史發展非常弔詭,2012年民間針對旺旺集團併購中嘉系統的交易案所發動的反媒體壟斷運動,連結2014的太陽花運動,最後掀起海嘯,造成2014與2016年國民黨的選舉大挫敗,民進黨因而重返執政。才兩年多,竟然就爆發中嘉系統最新的交易案疑似踩到壟斷紅線、NCC卻放水的大風暴。中嘉交易
馮賢賢
Dec 5, 2018

沉迷於說故事的台灣媒體
說故事的力量有多大,媒體人都知道,但新聞倫理要求的是用故事呈現背後的真實,而不是用造假資訊來編故事,讓新聞遠離事實。在此同時,台灣還是有一群人以有限的資源,不用說故事而是用純粹的事實來說話。雖然內容有點枯燥,但卻是新聞的本份。例如網路媒體「沃草」推出「即時Fact Check」的
羅慧雯
Nov 22, 2018

當公民開始Fact Check了,政治人物還能講幹話嗎?
媒體本來就負有新聞報導的查核責任,曾幾何時,這在台灣竟然成為一種奢侈的期待。《沃草》作為一個獨立媒體,希望透過「即時fact check」這樣的實驗拋磚引玉,讓許多致力於查證事實的新聞記者工作,得到更多關注。但台灣媒體的改革不能單單依靠媒體的自律,新聞閱聽人「對抗不實言論」的態度
沃草Watchout
Nov 20, 2018


媒體造神從來就不分是非對錯
媒體走過威權時代,80、90年代民主化之後,媒體百花齊放,歷經快30年的發展,表面上媒體開放了,但許多媒體的人事、經營,乃至日常的新聞操作,依然存在著威權統治的氣息,威權體制的途徑依賴,讓沿襲舊體制的意識形態陰影揮之不去。再者,媒體老闆介入政治太深,早期黨國體制的媒體,身兼執政黨
鄭任汶
Nov 19,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