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災難前後的反應,日後會改嗎?
那日出門前匆匆一瞥新聞標題,太魯閣號因工程車翻落導致出軌,三十六人已無生命跡象。接下來在外的幾個小時,偶爾有空打開網路查看,死亡人數急速升高讓人心驚膽跳,最後停在五十人。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媒體大量訊息轟炸,缺少自知自律...
孟買春秋
Apr 11, 2021

雞排妹風暴1:圍獵鄭家純:看不見的媒體深淵
女星鄭家純(雞排妹)控訴主持尾牙遭男歌手翁立友性騷擾。許多人照外遇劈腿影劇腥聞慣例,視為品牌公關危機,評判攻防輸贏。這種商業角度的盲點,就是不在乎事實:既然各執一詞沒證據,那麼事實不重要,重點在利益最大化。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 事實如何,當然重要。 ●...
盧郁佳
Feb 8, 2021


從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到世界主義──美國思想的膨脹與自我吞噬(下)
今天的美國真的已經是一個人人擔心它崩潰的帝國;難道這是自由主義或民主人權的終極命運?這一次美國總統大選的亂象不能不使我們對美國政治及經濟思想做出各樣的反思。下面我將從三個面向來對當前民主黨及自由主義思想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討論。
李弘祺
Nov 27, 2020


吳忻穎/打架換警局長2.0:「速食治安」真能解決社會問題?
據報載,行政院長蘇貞昌於今年7月13日對治安情況動怒,指聚眾鬥毆縣市警局長應「負起責任」;同日下午,警政署證實建議內政部「調整」高雄、台南兩市警察局局長職務。
鳴人堂
Aug 1, 2020


媒體的「假平衡」,也是一種精算
將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相提並論或混為一談,一直是喜劇、脫口秀常見的技巧。表演者常藉由兩件平常不太可能被拿來類比的事物,故意找出其間的某種「關聯性」,以製造一種荒謬的「笑果」。例如,把「碳里程」和「歹徒在住家附近犯罪」這兩件事扯在一起。某脫口秀演員可能會說:在自家附近公園作姦犯科的人
洪浩唐
May 24, 2020


國家無伊不應該──台語文化委員會
台語電視台開播,可說是老一輩台語人的福音,終於有個全天的電視頻道,以其熟悉的日常語言來放送,而且,沒工商服務沒賣藥!對中年人來說,這是充實知識的優質頻道,學生與年輕人可以拋開火星文,學正確漂亮的台語。更有一股母語家庭的潮流,回到語言禁絕前的台灣,孩子從小就說台語,自然且愉悅。
鄭順聰
Dec 19, 2019


拆解語言歧視炸彈!媒體如何霸凌台語?
「霸凌台語」之新聞,時不時在媒體「定期能量釋放」,這固然有其社會基礎與議題推移。但對投機的新聞記者與小編來說,不必花人力成本到現場實際採訪,光靠鍵盤就能培養農場新聞,皆能引發爭議、擄獲聲量、得其所遂,這樣「本薄利厚」的生意,真的是趁甲油洗洗
鄭順聰
Dec 11, 2019


吳介聲/全球華人血肉相連?美國智庫揭中共滲透新加坡
日前有旅美台灣學者在美國華府智庫「詹姆士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研究報告,探討中共影響新加坡的現況,警惕中共正在逐步加強新加坡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恐已影響新加坡利益。
鳴人堂
Jul 27, 2019

向全媒體轉型的台灣公視
「公視P#新聞實驗室」五月中旬上線後,即陸續推出兩部名為「記者真心話系列」的網路短片,兩部都是甫推出就被網友瘋傳,短短幾天就創下上百萬觀看數的紀錄。第二部還因為主題是「紅色滲透」,推出沒多久就遭片中指涉的媒體以頭版的大版面來批評。
羅慧雯
Jul 4, 2019


面對殭屍化的媒體,如何找到自由?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19年的世界媒體自由度報告中,發現中國的全球化媒體影響力,對民主制度有極大的滲透性傷害。其中的幾個關鍵性發現:
陳慧蓉
Jun 13, 2019

【書摘】《那天在那裡的人們:來自韓國重大新聞現場直擊 》
這是2014年5月8日,在珍島彭木港採訪所寫下的文字,以「珍島彭木港的5月」為題,同樣刊載於 JTBC 新聞網站《採訪手冊》單元夜面上。到那時為止,都還使用「失蹤者」的字眼;一年後,由於家屬們提出要求,政府才捨棄失蹤者一詞,開始以「未收拾者」(亦可為「未打撈者」或「未獲安頓者」)
事務所主持人
Jun 7, 2019


記憶六四才能正確認識媒體統戰的可怕
在有關六四的各種論述中,缺乏正視該事件對台灣當代民主的潛在影響,反而只著重在紀念三十年前的悲劇,彷彿眼前國內政治的喧囂與六四的紀念是兩條平行線。
羅慧雯
Jun 6, 2019

「被處決」後又活過來?小心你看的北韓消息「是假的」!
不論此類新聞的產製過程有心無心,都顯露出北韓情報的取得和檢驗,非常困難,相關「誤報」,輕則引人莞爾一笑,重則驚動軍方與國際,造成外交往來上的混亂,在消息未獲證實前,甚或提供有心人可用來炒作政治的空間。
楊虔豪
Jun 5, 2019


當媒體自由侵蝕民主,論媒體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上)
台灣「代表團」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擔任團長,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胡志強擔任榮譽團長,旺旺集團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擔任最高顧問。為期三天的會議,以「攜手•和聲」為主題,商議「兩岸交流與媒體責任」,以「促進京台兩地媒體交流和文化互動,宣導兩岸媒體人攜手合作,共同為實現
宋承恩
May 16, 2019


從觀看變成被觀看──談談《我們與惡的距離》
近期在台灣受到高度討論的影視,絕對非《我們與惡的距離》莫屬。戲劇的成功,也讓觀眾讚賞劇中社會寫實的細膩,與人物情感的飽滿刻畫,每週兩集引發熱烈討論,讓收視率節節高升,第10集大結局更是創下 3.40高收視率,成為台劇的新里程碑。
Pony(馬曼容)
Apr 29,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