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鄭順聰

國家無伊不應該──台語文化委員會


川普常用的Twitter,要依中國漢字唸做thui-ti̍k(推特)。圖片來源:Image by Photo Mix from Pixabay


台語電視台開播,可說是老一輩台語人的福音,終於有個全天的電視頻道,以其熟悉的日常語言來放送,而且,沒工商服務沒賣藥!對中年人來說,這是充實知識的優質頻道,學生與年輕人可以拋開火星文,學正確漂亮的台語。更有一股母語家庭的潮流,回到語言禁絕前的台灣,孩子從小就說台語,自然且愉悅。


此乃落實語言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然而,你知道嗎?就算有台語台,我們仍不知道美國總統Trump的台語唸法?那New York怎麼說呢?川普常用的Twitter,要依中國漢字唸做thui-ti̍k(推特)?


更嚴重的是,台語文化事務委員會再不設立,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忘記阿媽阿公的話?被性騷擾有口難言?諸羅樹蛙即將消失?進捷運不知如何刷卡?


忘記阿媽阿公的話?田野採集與紀錄


高齡化的台灣,時時刻刻有長者離開世間,實在不捨。其人生故事與智慧,還有時間累積的豐富語言,也在大量消失中。


這是委員會首要之務,得趕緊記錄老台語人的詞彙與知識,尤其是擁有特殊生命歷程與技術功夫者,磨做著世代傳承的行話與術語,人若往逝,就永不再有。


我在《仙化伯的烏金人生》此繪本中,就用台文正字紀錄了消失的漁法:藏仔寮(tshàng-á-liâu),此乃冬至時捕烏魚的臨時組織,留存於八十多歲尤辰允老先生的畫筆與記憶中,其過程與用詞非常複雜。但我一個人的時間與能力有限,像這樣的語言小宇宙,台灣各地不計其數,得要設立組織有計畫大量採集記錄。


不談那麼遠,讀者們想想,你的長輩若是台語人,其言談中是否有很多你聽不懂的詞?就連罵人的話,你都不明所以?ku-sui,kiān lah,siáu-siáu-phīnn-phīnn ⋯⋯不要說正字與拼音,連意思都搞不清楚,四處問人也找不到解答!


這時,是否要請國家出面,讓你記憶中的親切聲音,有個安居的家?


騷擾有口難言?語料整理與標準化


充分採集記錄後,就需要專家學者來分類整理,解析涵義,釐清語境,比較歸納。其實這在民間、學術界、教育部已持續多年,需要委員會來統合,如此才不會重複做白工,同樣的事一再重來,虛耗於不斷輪迴的爭議中。


這對「庶民」有何幫助呢?


舉台語台常報導的性平新聞為例,除了華語直翻,要如何描述才妥當?


調情是做散氣(tsò sán-khuì),那民間常說的米糕𣻸(bí-ko-siûnn)會到什麼地步?


性騷擾有人說是鼻趖(phīnn-sô),跤來手來(kha lâi tshiú lâi)可以做新聞用語嗎?


華語的「性侵」,漢字直唸為sìng-tshim,若使用已有的草踏(tsháu-ta̍h),法律單位與行政機構會採用嗎?


如此的分析與爭議,台語領域中可說多如繁星。這是門專業,需要國家設立公正嚴謹的委員會,聘請專家與研究者來釐清。透過公家的權力與公信力,規範依循標準,提供大眾學習使用。


諸羅樹蛙會絕種?知識的傳播與推廣


經過採集與整理,嗣後的任務,是利用各式各樣的管道,書籍網路報章學校等等,來推廣成果,得將這些流失的語詞與標準化的用法,回到民間與日常生活,且利於接觸與運用,委員會功能才得彰顯。


舉個例子,嘉義埤仔頭的北香湖公園計畫新工程,恐危及諸羅樹蛙之生態。此新聞事件,無論是台語台播報或民眾熱議,必定會遇到一個問題:諸羅樹蛙台語怎麼說?


嘉義在地早有說法,青蚐(tshenn-ioh)。


然而,若非老一輩在地人或專家學者,根本不知道怎麼說?到網路搜尋得爬梳大量資料,勤看影音記錄,找專門的資料庫 ⋯⋯這太耗費時間了,青蚐遲早會在口語中消失(中生代以下嘉義人都不會說了),變成死語。


台語文化事務委員會的具體任務,就是編纂詞典、圖鑑、百科全書,將萬事萬物的語詞整理分類羅列,編印成書,建構網站,得像Apple手機那樣簡練、便利、 鑠奅(siak-phānn)。


台語的眾多詞彙,就像諸羅樹蛙,得把握時間,細心照顧,否則一不小心便會消失。


進捷運不知如何刷卡?制訂新詞與外來語


關於台語新詞與外來語之討論,詳見我之前的文章〈大命名時代:一起來創造台語新詞〉。


在此特別強調,這不只是字面轉譯,背後更涉及整套語言系統之運作,以及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得避免「二次翻譯」。


此話怎說?


搭乘捷運的「刷卡」動作,許多台語人直譯為鑢卡(lù-khah),但仔細想想,華語的刷卡也是新詞,來自早期信用卡機插入夾縫一劃而過的動作。然而,現下刷信用卡或捷運過閘口,已無「刷」之動作。台語的說法晚於華語,是否可藉委員會之討論,重新來觀察分析,為這動作精確定名。


有人單視感應區的遮掩,就叫閘卡(tsa̍h-khah);或稍稍依偎稱焐卡(ù-khah);劃過嗶一下是huê卡;這是種閃現示意,影卡(iánn-khah)就可以了。


委員會得針對這些說法詳細討論,依合轍程度排列順序,提供學術單位採用,放到民間社會去滾動,來給新詞與外來語做現代定位。


如何讓庶民很有感?台語政策三部曲


以上所論,僅為台語文化事務委員會之「語言」部分。委員還得負起監督之責,督促國家語言發展法之貫徹,政府各單位落實政策與否等等。


針對庶民,更要補助與鼓勵台語相關文化,如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表演展覽、文創活動,甚至電動與新科技。


舉台語電影為例,這幾年掀起復興狂潮,除了老片修復公播如《大俠梅花鹿》、新詮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漫畫《消逝的後街光影》、舞台劇《台灣有個好萊塢》等等。其中庶民最有感的,是2019金馬頒獎的開幕表演,當王滿嬌、苗可麗、李千那被全場燈光與全台目光聚焦,那一刻乍然發現,台語電影回來了。


不只是研究與整理,語言生發的一切深入大街小巷,猶如在電視前等看布袋戲歌仔戲,買票排隊等進電影院那般充滿期待。


能做的還不只如此。


台語台逐漸踏穩腳步,公民團體正在鼓吹台語文化事務委員會,下一步,是台語學校。




作者為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捌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教育廣播電台全台語節目《拍破台語顛倒勇》主持人。作品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基隆的氣味》,《黑白片中要大笑》,《台語好日子》,《大士爺厚火氣》,《仙化伯的烏金人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