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借鏡幕末維新的日本,想想2020年的台灣──關乎你我存亡的最後之役
選舉是種很有趣的遊戲,因為這種遊戲表面上都是理論的對決,但私底下根本都是人和人的問題。對一般民眾而言,就把這些歸類成藍綠惡鬥、甚至加上白也沒有關係──紅的跟藍的那種發大財的我們就不提了。畢竟民主時代,我們都有用選票參與這場遊戲的權利。但是2020,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謹慎看待了
蔡亦竹
Apr 17, 2019


當高雄賣菜郎遇到哈佛教授──韓國瑜能靠口才閃躲中國與台灣的關鍵問題嗎?
4月11日下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高雄市長韓國瑜進行一場閉門簡報(closed-door briefing)。
何明修
Apr 15, 2019


柯文哲的「還願」之旅,白色力量還能再次引領風潮?
柯文哲依照自己的節奏前進。每天要走到哪裡、何時出發、何時結束,完全沒在管大甲媽的步調。說是參加進香,說是參加進香,不如說是利用進香這個舞台,來成就、宣揚自己。
Lis
Apr 11, 2019


從利益外交到價值外交,我的海洋民主之旅
長期以來,台灣與小國外交,總被認為是撒錢外交,當然,這次出訪,仍然有許多人如此批評。如果是撒錢外交,邦交國被中國(撒更多錢)買走,自不意外。至少,在這趟旅程中,我看到在蔡總統與吳釗燮部長的帶領下,台灣開始從利益外交,走向價值外交。
范雲
Apr 9, 2019


由公民作莊,提問總統參選人吧!
現在不是日本戰國時代,台灣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作為(焦慮的)國民/公民/選民,絕對可以形成集體性的方向與力量以影響政局,韓流就是最近的例子,但這股潮流會流向哪裡,力量多大,目前仍沒有人能確知。
嚴婉玲
Apr 8, 2019


直球對決「世代」與「階級」問題──才能反制韓國瑜「窮人翻身」的話語權
民進黨執政這三年,股市、經濟成長率等各項景氣指標,都表現不錯。為什麼「窮人翻身」的口號,還能興風作浪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台灣的經濟問題,並不單純是景氣、不景氣的問題,而是「分配問題」、「階級問題」。
陸之駿
Apr 8, 2019

「初選機制」怎麼看?「政治協商」真的壞嗎?
以正反為界,剛好反蔡與挺蔡的界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論述都是以擁護自己屬意的候選人出發,並沒有碰觸到所謂政黨「初選機制」的演進與目的,讓這些近乎直覺反應的論述自我矛盾。若非只是表態選邊,難有說服力。
李中志
Apr 7, 2019


獨派該怎麼選擇?捍衛「進步本土」路線
原本在野時期高舉進步價值的民主進步黨,逐步取得政治權力後,為了穩固政權,也不免權衡選票得失,選擇在某些議題上進行程度不一的妥協,傾向沿用國民黨人的政策手段,舉步維艱地改造共同體的體質,有時仍陷入進退維谷的處境。但最終仍是要以延續執政做為根本目標,因此面對選民的期待時,黨內必然會有
鄭曦
Apr 4, 2019


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總統候選人?
挑戰者賴清德深知自己在全民調中佔有的草根優勢,所以選擇奇襲登記,這招的重點正在於蔡英文可能措手不及而無法改變其在選民心中的感性形象。如果支持蔡英文繼續競選連任的選民都仍然等著看協調是否成功、輿論風向有沒有變化、媒體如何發酵,時間就會在這些靜態地、被動地等待中過去,選舉結果也明顯可
嚴婉玲
Mar 25, 2019


賴神參選震撼彈!?從中看民進黨未來路線之爭
我們也很難真正掌握蔡英文的內心想法。但是在她主導的2016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後來的內閣成員,顯然是納入較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或許這也是為何後來一些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無論是否參與選舉,後來都成為黨內的英派。
何明修
Mar 20, 2019


別再把節能政策與再生能源當丑角!轉型思維下的能源政治
2016年猜蔡英文新政府上任後,表示將積極發展綠能,啟動能源轉型。然而,能源轉型除生產端的調整外,也須同步考量工業與住商節能、智慧電表裝設、電動車推廣等措施,此亟需公部門、產業與民間的共同參與及推動,方能令產業與社會整體轉型與之連動,實現長期能源轉型與國家減碳目標。
但最新統計
趙家緯
Mar 19, 2019


柯韓的親中競賽與台灣的未來
然而,無論是柯文哲或韓國瑜,都只是從狹隘的兩岸關係來面對台灣的前途,不管二人是否有參選總統的考量,對台灣而言都不是好事。在美國亞洲政策沒有重大調整的過往中,台灣政治人物的傳統思考邏輯,自然是讓自己成為美國和中國都能夠接受的人選,至於滿不滿意,倒是其次。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參選人都強
張博洋
Feb 17, 2019


解讀台灣九合一選舉(下)
論述至此,或許會有讀者有疑問:「那麼,這次的選舉難道不是中國的『干涉』嗎?」以選舉的結果來說,台灣之外對於國民黨大勝,最高興的應該是中國共產黨吧。
為了促進統一而希冀混亂台灣民主政治,是中國非常明確的意圖。反對蔡政府的示威抗議與網路攻擊的背後,若隱若現地可見中國操弄的陰影。但是
小笠原欣幸
Feb 14, 2019


對蘇邁新內閣的期許與展望
一如預期,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擔負起政治責任,於次年度總預算案三讀通過後,宣布內閣總辭。接任的蘇貞昌與其副手陳其邁,則要在距離2020年的總統大選,不到十二個月的時間內,一方面維持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所保持的經濟成長,二方面則是要讓基層人民確實感受到經濟成長紅利,而非如前幾屆政府所標榜
陳子瑜
Jan 14, 2019


蔡總統的詹森困境(一)
這種逼宫的戲碼勢必維持下去,除非蔡英文遂其所願宣布不連任,否則就算民進黨提名底定,恐怕也會大演換柱鬧劇或推出另一組人馬投入2020大選。果真事情如此演變,國民黨回朝就幾成定局。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1968年的美國大選。當時,尋求連任的詹森總統因越戰的拖累聲望已跌入谷底,對許多人而
李中志
Jan 13,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