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抓住了「窮人翻身」的「話語權」。短期內,很難有人可攖其鋒。連紅極一時的柯文哲,都節節敗退。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韓國瑜抓住了「窮人翻身」的「話語權」。短期內,很難有人可攖其鋒。連紅極一時的柯文哲,都節節敗退。
民進黨執政這三年,股市、經濟成長率等各項景氣指標,都表現不錯。為什麼「窮人翻身」的口號,還能興風作浪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台灣的經濟問題,並不單純是景氣、不景氣的問題,而是「分配問題」、「階級問題」。
這個分配問題,也恰恰和「世代問題」重疊。
40歲以下的「新興選民」(1980年以後出生,基本沒有「籍貫」概念的「網路原住民」),相當的比例,屬於「統計之外」的隱藏性失業人口。他們離開學校之後,從來不曾就業;不曾就業於是就不算法定失業。也有一些因為明知畢業等於失業,乾脆大學唸完唸碩士、碩士唸完唸博士,用學生身分逃避殘酷的謀生壓力。
即便就業,他們絕大部分,都在「微型企業」上班。微企者,員工5人以下。台灣一共有100萬家微企,佔企業總家數80%(其餘17%為中小企業,3%為大企業)。微企員工,估計約400萬,台灣全部就業人口約1,100萬的36%。
這400萬低薪勞動者,有一部分加入了職業工會。另一部分,甚至連勞保、勞退都沒有。因為員工人數在一定人數以下的微企,僱主可以「合法」不必辦勞保、勞退。
這一大群微企勞工,比傳統定義下的「勞工」(企業工會及產業工會會員合計約70萬人)多得多,也比農民(約150萬人)多得多。這群低薪年輕勞動者,基本脫離主流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猶如封建時代的小作坊中,他們不可能有資本積累(因為低薪),不可能有技術積累(手搖杯不會因為搖了20年更好喝),甚至不可能有人脈積累,他們沒有同事、客戶,只有過往迎來的客人,與和他們一般沒錢、沒技術、沒朋友的老闆。
他們沒有同事、工會作為資訊的來源。網路,自然成為他們最密切的唯一朋友。他們明白,既有的政府、政黨都解決不了他們的窘境,乾脆把票投給政治網紅,一如他們渴望而不得、被有錢有勢老男人搶走的愛情,乾脆投射在修圖、整形的網美身上。
這群人在2014年創造了柯P,在2018年創造了韓流。有別於柯文哲的是:韓國瑜除了用「窮人翻身」抓住這群新興選民之外,「窮人翻身」的通俗論述,也一體適用打動了「退休金被減的軍公教」及「早就又老又窮的農民」。
韓國瑜的「發財論」不管再怎麼不切實際,但對分配不均下的受苦受難者,正所謂「有夢最美」。從這角度看,就不難理解,韓流短短三個月崛起,一如歷史上被剿剩13騎的闖王李自成,短短一年內又聚集十萬農民起義。李自成靠「階級」動員,韓國瑜也是。差別僅在於透過「網路」,韓國瑜速度更快也更無遠弗屆。
那要怎麼對付韓國瑜「窮人翻身」的話語權呢!
其實也很簡單。破解話語權的利器,就是「行動權」。你用「說」的,我用「做」的。
戳破謊言的方法,不是辯論,不是苦口婆心,而是「行動證明一切」。執政的優勢,就是「在野黨只能說,執政黨可以做」。
歷史上對付「窮人翻身」造反的方法,其實就是「豁免民欠錢糧」。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減免人民積欠政府的各種稅、費,諸如健保費、勞保費、超過一定年限的罰單及稅款等等,甚至連「卡奴」也一併由政府買下銀行債權解放。這筆帳,我在2008年估算過,當時大約是1,600億元,現在估計不會超過1倍。
「豁免民欠錢糧」的根本概念,是給窮人實際好處,用實際的好處杜絕「窮人翻身」的悠悠之口。這個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就是增加社會福利。年金改革,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100%正確,但實際上卻減少了市場上的貨幣流通。於是除了退休金變少的退休軍公教,餐廳、商店等庶民經濟,市場也備受打擊。政府並沒有相應透過社會福利的手段,補充市面上的現金,迫使原本與年改無關的小市民,成為退休軍公教的盟軍。
政府要解決這問題,其實一點也不難。許信良先生提出「0~14歲每人每月6,000元」的「兒童年金」發放,就是對症下藥的好方法。兒童是國家資産,國家的未來,把國家資源用在「未來生產力」、「未來競爭力」上,國家才有前途。
台灣目前0~14歲人口大約300萬人,每人每月6,000元兒童年金,一年大約要2,200億元。這個數字看起來龐大,實際上拿來養小孩的錢,基本上不會流出台灣,內需市場活絡的結果,政府可以很快從發票稅回收。更重要的是:兒童年金的受惠者,除了兒童本身,還有辛苦養兒育女的父母,甚至阿公阿嬤,估計至少600萬人以上。
財政負擔不是問題。台灣沒有外債,政府負債也遠低於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只要「經濟成長率大於政府負債率」,國家財政就不會出問題。發放行政流程也不是問題。台灣戶籍制度健全,0~14歲每人每月6,000元只要放到各戶政事務所,通知人民來領錢,不出一個月即可完成。
距離2020年總統大選只剩9個月,「豁免民欠錢糧」與「發放兒童年金」快速雙管齊下,就能確保本土政權繼續執政,團結大多數人民共同捍衛台灣實質主權。
行動、實惠,是「最健康」、對國家有禆益的政治競爭方式。
作者1966年出生於馬來半島芙蓉市。《Buzzorange》、《上下游》專欄作家、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執行長,現職科技公司執行長。曾任《民進周刊》、《自立晚報》總主筆,《168週報》運彩版主編、《台灣公論報》社長。出版《陸之駿飲食隨筆》及詩集《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