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宇韶/民進黨初選結果觀察:蔡英文為何常撿到槍,並發揮殺手鐧?
最為關鍵的恐是習五點提出前後,蔡英文直接以「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的說法加以反擊。這種兼具「戰略守勢」與「戰術攻勢」的內容即是蔡英文傳統「整體均衡」與「自由民主人權」的再現。這使得民進黨得以在新敗之際快速進行「球隊重建」工程,也為檔下韓流擴散、與議題近身肉搏戰時創造撿到槍的有利條
鳴人堂
Jun 22, 2019


看清「韓流」的真實面目,從厭世的社會氛圍中找回民主信念
從去年十一月大選後這半年來,許多台灣人共同經歷了「韓流」的蔓延和戲劇性的選舉結果,而且那股狂熱在日前的造勢大會上似乎又進入另一波高峰。
黃涵榆
Jun 4, 2019

民進黨總統初選紛擾的癥結──規則的制定要共同承擔
經過數度延宕,民進黨中執會終於在5月29日以共識決方式通過2020總統提名初選辦法。然而塵埃未定,這個通過的辦法得不到雙方的認同,雙方都自認吃虧。
李中志
Jun 3, 2019


非主流國民黨當道:郭台銘的「鴻海」與韓國瑜的「發大財」
2020年總統大選,依目前趨勢來看,最終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的人僅剩兩位,即郭台銘或韓國瑜。短短數月間的變化,竟讓學經歷最豐富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以及政壇人脈深厚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雙雙遭到邊緣化,民意的浪潮變換,實在令人不唏噓。
張博洋
May 31, 2019

民進黨初選的癥結:推出最令人信服的候選人才是重點
民進黨中執會於5月22日開會討論初選時程,但初選方案仍然難產,主席卓榮泰宣布再延一週開會。為什麼方案會難產?表面上來看是支持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雙方陣營對初選辦法沒能達成共識,但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這陣子以來黨內權力核心大多數的人都反對直接以現行規定的民調方式進行初選。
陳方隅
May 23, 2019


2020年國會大選:「賴士葆們」的逆襲之戰
2019年5月17日,台灣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以下簡稱同婚專法),晉升為亞洲第一個允許同婚國家。這一天,是台灣自由民主的世界級驕傲。
羅承宗
May 21, 2019


如何攻克沒理性的韓粉?從策略管理檢視台灣的領導與制度環境的關聯
總統大選在即,各政黨內競爭也紛紛起跑,忙著互揭瘡疤與敵我動員之際,憲法問題再一次地成為焦點,抨擊總統、行政院長與立院的權責合理性成為各方罕見的共識,甚至成為定罪現任總統屢試不爽的武器,解嚴至今,週而復始,從未改變。不過制度問題雖然重要,但是或許比制度更為關鍵的領導卻意外地遭受忽略
沈榮欽
May 13, 2019


民主國家敲響喪鐘之前——威瑪共和國的民主是如何失守的?
威瑪共和國的覆滅,就歷史研究而言有許多因素,世界經濟恐慌、世界性孤立、凡爾賽條約的沉重負擔等等,但摒除外在因素不論,威瑪共和的民主沒有稱職的捍衛者,才是造成德國人民簽下民主死刑、實行民主自殺的重要原因。
陳信仲
May 9, 2019


1124過後,脆裂、位移中的台灣政治板塊
明年大選的政治板塊重組,充滿不確定性。短期因素包括階級對立是否會讓國民黨分裂,以及民進黨的老綠男是否出走。長期而言,除了階級與統獨對立,台灣社會能否承受第三個政治競爭面向。如果可以,這個第三面向會是類似挺同與反同的價值對立,或核能與綠能的環保衝突,甚至是目前尚未成形的政治議題(例
翁達瑞
May 8, 2019


一場玉石俱焚的初選(二)
自從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投入2020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以來,紛擾不斷,兩派人馬不但沒有冷靜下來,事實上雙方的攻擊語言還在加溫當中。
李中志
May 6, 2019


國防,WHO CARES?-從民調討論台灣國防支出論述應從何著手
最近幾個總統候選人紛紛提出了我國國防作為初選的選戰議題之一,無論是「國防靠和平」、「國防靠美國」、以及蔡政府直接的潛艦、飛彈投資、美國協助的F16更新等等。這自然跟現在詭譎的美中台局勢有關,但相較於過去的幾次選舉,國防議題在這次選戰的熱度顯然高了非常多。
那麼,台灣民眾是怎麼思
王宏恩
May 2, 2019

「憑什麼北京要放棄武統呢?」-談國民黨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時序邁入2019年,國民黨仍在。只是名稱依舊、面目以非。前述蔣萬安、沈智慧、孔文吉等3位國民黨立委的敵我逆轉的發言,並非個案。一方面對於身份證要不要國旗錙銖必較,更可恣意延伸至消滅中華民國的假設;另一方面對於中共持續進逼的文攻武嚇,卻又選擇與中國官方立場聲氣相通,一起批判努力捍衛
羅承宗
Apr 25, 2019


「一顆螺絲掉在地上」-血汗首富不可迴避的社會正義問題
中共越強大,這個「台灣變成另一個香港」的疑慮,就越揮之不去。有些論者稱這種心理為「恐中」、「懼中」,相當準確。有些論者稱這種心理為「恐中」、「懼中」,相當準確。已經決定要競逐總統大位的郭董,若只一味強調「政治要為經濟服務」,恐怕就畫錯了重點,要如何向台灣民眾證明他爭取來的經濟奶水
謝世民
Apr 23, 2019

四月與「他們」的謊言
四月初,各縣市首長執政百日之際,有幾個縣市的在地青年團體或個人包括:高雄好過日、新北深蹲協會、彰化在地青年、雲林在地人、宜蘭監督聯盟、南投靠山青年、台南新芽等,分別列出了所屬縣市長的十大事蹟及執政百日評論,引起各地不少討論與轉貼,關於當代地方政治的在地討論正在各地滋長並串聯。成為
嚴婉玲
Apr 22, 2019


張宇韶/面對韓國瑜幹話攻勢,必須直球對決與火燒內院
從去年高雄選戰模式、就任市長百日作為,以及近期出訪中國與美國的各類言行,韓國瑜早已看穿國民黨典型政治人物欠缺群眾魅力,那套「義無反顧」或「團結力量大」八股文宣與論述已陷入瓶頸。
鳴人堂
Apr 19,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