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再見了,反逆的搞笑之王──台灣人何以哀思志村健
志村健日前因為武漢肺炎過世了。結果第一時間發文追悼這位搞笑巨匠的居然不是日本天皇或首相,而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志村健雖然在幾年前和台灣製造的日本帥哥金城武共同為航空公司演出過台灣的宣傳廣告,也多次表示對台灣的喜愛,但是其實本人過去與台灣並沒有什麼特殊淵源。
蔡亦竹
Apr 1, 2020


懷念我的朋友家博
他參加研討會相當投入,除了全程參加兩三天的會議外,只要對論文有意見,他都會提出意見給作者參考,而且還督促我必須更積極地參與討論。經過多年的互動,他也把政大台灣史研究所當成他另一個學術的家,在他後期的專書中,常常提到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因此就在他生病前後,政治大學台史所向校方提出
薛化元
Dec 4, 2019


時代的狂言者:江湖說書人吳樂天
在吳樂天滔滔不絕的口說技巧下,無論是人稱「冥府道上咧行,活秒無活分」,隨身帶著兩把尺二短刀和一條腳巾,可縱身一躍七丈二、來無影去無蹤的廖添丁,抑或外表「猴頭老鼠耳,鼻仔翹上天」,卻能夠開槍打子彈來點菸、槍法奇準的拜把兄弟紅龜仔,從與對手決鬥時的場景、天候、人物神情與廝殺動作,乃至
李志銘
Mar 29, 2019


許偉泰/俠義傳奇的先河之作:吳樂天一統台灣話的臭彈人生
吳樂天的廣播與講古生涯,並非部分網路或媒體所述,始於90年代與地下電台時期,而是早先於60年代後期、戒嚴時代,吳樂天就在合法電台台語節目出道。70年代,吳樂天更以《傳奇人物廖添丁》,從台灣尾到台灣頭、從城市到鄉野,風靡全台,「吳樂天講古」更成為民間諺語。
事務所主持人
Mar 22, 2019


那一年,我們一起忠黨愛國
我不記得從甚麼時候開始,癡迷於黨國神話。但可以從高二說起,班導師私下吸收同學入黨,我主動報名,他卻以我每次月考都有紅字恐怕留級為由婉拒,導師英明,寧缺勿濫,菁英入黨,成績爛的靠邊站。但我報效黨國的意志堅定,豈能輸在起跑點;我懇求,我用功,高三模擬考《三民主義》申論題考得全校唯一滿
詹宇
Feb 21, 2019


黃爾璇被解聘事件:他在民主抗爭期間的角色與時代的反諷
黃爾璇事件的連鎖效應是,東吳政治系不止犧牲一位專任老師,還直接導致了端木愷校長在簽准解聘黃爾璇的人事公文後同時辦理退休,原任政治系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杜蘅之教授也隨後辭任,並於1985年辦理二次退休。東吳政治系不但因此受到減班處分,隨著繼掌系務者的學術專業問題和政治性格爭議,東吳政
黃嘉光
Feb 17, 2019


父親的心意是海葬──回應卜大中先生
大中兄「感到迷惑,並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指「柏楊如此反專制威權,死前竟要求家人把他骨灰帶回河南老家奉祀。」
這是嚴重的誤會!父親生前從來「沒說過」要葬在大陸,也從未有此念頭。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完成,父親一生從不強人所難。他的遺願非常清楚,就是「骨灰撒在綠島海域」。
郭本城
Jan 21, 2019


火鳳難燃劫後灰──讀余英時《余英時回憶錄》
余英時的回憶錄是一部「自由人心路」,雖然只是「上半部」,卻已足夠精彩——作為排山倒海的大時代的見證者,余英時親身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及共產黨席捲中國,他從安徽潛山到沈陽、北平再到香港,最後遠走美國。儘管他沒有像流亡學生王鼎鈞那樣九死一生地走過大半個中國,卻也因著中國政局的劇變
余杰
Jan 14, 2019


神聖中華帝國與千瘡百孔的盛世:談二月河的歷史小說
中國作家二月河辭世,致敬、致哀的中國官員,族繁不及備載。二月河是中國雍正熱、清劇熱的關鍵推手,眾多以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為背景的清劇,都可視為二月河作品的衍生劇;只是,二月河作品的主軸為官鬥,近來清劇主軸已轉為宮鬥,與歷史距離愈來愈遠。
二月河作品文筆良莠,已多有評論,大抵是《
陳文瀾
Dec 30, 2018


小國的標竿──明治維新150周年談《坂上之雲》
也就是說,司馬的人生精華期大部分,都被他口中「怎麼會愚蠢到這種地步」的軍部主導之大日本帝國壓得喘不過氣來。在戰後的閒晃思考期時,司馬作為一個日本人,開始思考「昭和的日本雖然不切實際而愚蠢,但日本人不可能一直都是這樣的。應該還有更理性、更讓人驕傲的日本人典型吧」這個問題。而《坂上之
蔡亦竹
Dec 29, 2018


一個王朝的落幕──布希之死
將布希之死與天鵝之死作聯想,顯然是搞笑的。布希沒有那樣的高貴和優雅。麻省出生、德州發跡的喬治.布希最後溘然入眠的那具靈柩,既標記著一個家族的淡出,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雖然從血緣上說,布希家族源自以五月花號為標識的英裔移民;但從脾性上說,又帶有德州牛仔的特徵。換句話說,先後出任
李劼
Dec 16, 2018


再談余英時的學術與中國情懷
讓我回到我一開始就講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分別。顯然地,余先生是一個愛好民主(他比較少講自由)的世界性學者,但是他的行爲和感情絕對屬於中國。他是用理性和對民主的憧憬來愛中國的。而他一生的努力也充分反映了這樣的信念。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行爲有時不免帶有中國知識階層的一些缺點,這是不
李弘祺
Dec 9, 2018


台灣文學的接棒賽跑:為前輩與後輩奉獻一生的林瑞明
2018年11月26日,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和公投後兩天,林瑞明教授在家中頹然昏厥離世。從24日選舉開票的晚上到11月25日夜,他轉發了190則臉書訊息,許多都和選舉有關。顯然這次選舉的結果讓他焦慮憂心,不顧自己遭腎病和高血壓長年折磨的身體,急著想了解這新的局面。
1950年出生
王昭文
Nov 30, 2018


漫談余英時的學術與中國情懷
我其實不是余英時先生最好的詮釋者,他的學生很多,我只是他不及門的私淑學生。但是由他的入室學生來寫,究竟不是很合適,而我不是他的學生,或許反而可以讓我對他有更爲客觀的剖析。我對他的學問不僅可以提供一定的客觀態度,而且由於我與他非常相似,原先都是對西洋史比較有興趣,因此應該可以有一種
李弘祺
Nov 23, 2018


余英時先生的「擇善固執」
每次去余先生家跟他聊天,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受,覺得自己從小看歷史,看了那麼多的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故事,而余先生,就是典型的,甚至是中國最後的一批士大夫。什麼是「士大夫」?為什麼說余先生是典型的「士大夫」?其實我也無法清晰說明。這說起來有點玄妙,但是我必須說,他內在的氣質散發出來形成
王丹
Nov 19,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