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宇韶/成王敗寇?韓國瑜的「流寇模式」存在高度風險
深入觀察,高雄市政並非韓國瑜唯一隱憂,外部壓力正在持續削弱他的政治動能。蔡英文透過民主價值持續在外交與兩岸議題中撿到槍端出砲,而柯文哲則在藍綠初選惡鬥的時機中找到了突破口。
更關鍵的是,韓國瑜彼時崛起所高舉的「反對民進黨」與「人進貨出發大財」的兩面大旗,郭台銘正透過其人格特質,包
鳴人堂
Jun 1, 2019


司法流言終結者/館長有7前科?李天鐸的無知,凸顯國軍高層低落的法治素養
這起「我從軍我驕傲」的風波,恐怕不是館長有7條前科的問題,而是凸顯我國軍高層法治教育的落實程度堪慮,從「不假離營重判7年」到「因為偵查不公開所以看不見刑事記錄」,低落的法治素養,種種對法律的超展開幻想,令人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慨。
鳴人堂
Jun 1, 2019


非主流國民黨當道:郭台銘的「鴻海」與韓國瑜的「發大財」
2020年總統大選,依目前趨勢來看,最終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的人僅剩兩位,即郭台銘或韓國瑜。短短數月間的變化,竟讓學經歷最豐富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以及政壇人脈深厚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雙雙遭到邊緣化,民意的浪潮變換,實在令人不唏噓。
張博洋
May 31, 2019


支持Uber,就更該支持交通部的103-1修正案──公平競爭才有良好的產業未來
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於5月28日明確表示,《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03條之1修正案將在6月初正式上路,並於四個月後的10月初開始執法。這個被稱為「Uber條款」的103-1修正案,是交通部在今年二月提出的,目標是要落實「分業管理」,讓「租賃車歸租賃車,計程車歸計程車」。
吳學展
May 30, 2019


中美貿易大戰,對台灣利大於弊?-中美貿易戰下,台商回流的真相
正面看待大規模的資金回流的確有望拉動台灣的經濟成長,但這些資金僅僅為一次性利多,效益也僅限於少數高附加價值的資通產業(ICT)。根據要素均等化價格理論,過去台灣工資受到大陸影響被拉低,台灣工資現在有機會提高,這是好事。但也必須注意這些回來的資金無處可去,灌入投機性市場,例如股市、
楊泰興
May 29, 2019


位於善/惡交接處的新科技──談深度偽造(deepfake)帶給民主的挑戰
網路上有愈來愈多的色情合成圖像與影片,惡搞名人明星或公眾人物的性愛影片,例如,某個好萊塢明星的臉,會出現成人色情電影中,或者某人為了報復前任,將前任男朋友或女朋友的臉,植入色情影片,然後在社群網站大肆分享。由於這項技術不是太難,而且電腦程式的原始碼隨手可得,使得 Deepfake
李筱雯
May 29, 2019


如何在廢墟中重建民主?──台灣或將走上的悔恨之路
從上述德國人對民主防衛的重視與重建,我們看到德國人為《基本法》提供各國民主人權基礎的借鏡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為過去付出人性與鮮血的教訓做出反省。在面臨民粹與中共對台灣自由民主的試煉之前,或許德國的經驗可以成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陳信仲
May 28, 2019


社會運動工作者的下一步:深化民主,擺脫被動的公民角色
社運團體較有機會對政治人物做長期與近身的觀察,評價政治人物,形成政策看法,並向大眾傳播。但社運工作者的主張,只是海量資訊中的滄海一粟,曝光機會低,就算曝光也可能被轉移焦點,難以影響輿論走向。
鄭曦
May 27, 2019


「送中」之聲敲響前,維護香港自治的終局之戰
要反對修法,除了香港人本身的反對力量、議會內的議員透過議會攻防守住議會陣地外,今次至為關鍵的,就是外國政府如何回應港府的修法行為。正值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政策變得保守,而香港修法就只會使美國對香港更為苛刻,甚至影響住《香港─美國政策法》的落實和條文內容。外國的表態和實際行動,將會
張秀賢
May 26, 2019


下一個資訊戰兵家必爭之地──逐漸竄起的「東南亞移工、移民」
媒體的立場和觀眾的意識形態是互相餵養成長的,除了東南亞媒體是透過語言和文化及現實狀況作為傳播以外,其他都是以意識形態作為傳播的軸心。也就是說今天要形成一群意識形態者,需先行創造一種意識形態的媒體,這個媒體會繼續透過資訊和宣傳讓他自己的客源穩定收看。這種手法從傳統電視媒體到新媒體、
阮氏清金
May 26, 2019


張宇韶/中共強勢與國民黨示弱,成就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戰略定力
北京的強勢與國民黨的示弱,讓蔡英文政府找到政治節奏的時間差進行快速反擊,讓自己在兩岸關係的議題角色趨於顯性,同時具體反應在聲量的正向指標中;相形之下,賴清德的聲量固然也屬正面,但論述欠缺市場區隔使其角色落於隱性。至於有意挑戰總統大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試圖透過反面角色去製造新的聲
鳴人堂
May 25, 2019

民進黨初選的癥結:推出最令人信服的候選人才是重點
民進黨中執會於5月22日開會討論初選時程,但初選方案仍然難產,主席卓榮泰宣布再延一週開會。為什麼方案會難產?表面上來看是支持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雙方陣營對初選辦法沒能達成共識,但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這陣子以來黨內權力核心大多數的人都反對直接以現行規定的民調方式進行初選。
陳方隅
May 23, 2019


雷聲大、雨點小?──讓你一次看懂美中貿易戰的真相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川普出手教訓習近平,讓台灣人看得不亦樂乎。問題是,多數媒體的評論流於浮誇,並未真正掌握這場貿易戰的本質。
翁達瑞
May 21, 2019


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混合戰-談台灣國家安全問題的新考驗
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常被舉例為是混合式威脅的典型。俄國除了以特種部隊參雜克里米亞當地的準軍事組織,並偽裝成警察從事軍事行動。此外,俄國也以媒體戰詆毀烏國政府正當性、誇大烏國境內俄裔人口面臨的危險、並營造俄、烏民眾支持克里米亞加入俄國的輿論;俄國總統普丁更在國際上以虛假的陳述否認對
李俊毅、江雅綺
May 20, 2019


政治人物想玩戰國無雙?醒醒吧!
反正台灣人蠻愛提中華文化的,所以要用三國時代來嘴時事,或是講沒幾句就人中呂布好像這位三姓家奴帥氣得不得了的中二史觀,其實都無傷大雅。但是動不動就要拿日本戰國武將來說誰是織田信長,誰是明智光秀,誰又是小早川秀秋的,我看了實在就有點感冒了。因為這種嘴炮,其實都難脫「自助餐史觀」的局限
蔡亦竹
May 19,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