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必須把香港當成台灣的戰友
香港在今年四月起進入立法程序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即《送中條例》),在六月接連引發了百萬人規模的遊行、警方毫不節制的暴力鎮壓、濫捕濫抓的秋後算賬等等事件。正因為在中國的巨大作用力面前,香港與台灣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不應該將香港發生的事情簡單當作影響台灣的外部條件,需要更積極看見
張仁瑋
Jun 21, 2019


從日本南北朝看民進黨初選
民進黨的初選結束了。既然是要爭代表權的戰鬥,大家嘴裡講「君子之爭」,但是實質就是日本人說的硬碰硬「選手權」。在選手權的舉辦過程中,什麼金孫啦陰文啦鳥話幹話全部出籠,所以當結果出來之後,自然會有很多人遺恨滿滿,甚至連「反正民調贏這麼多不差我這一票」的話都聽到了。你很難想像這些話會從
蔡亦竹
Jun 20, 2019


香港民主崩潰,台灣如何因應「庇護潮」?
總統蔡英文日前也發表過譴責香港警察暴力行為,譴責香港《送中條例》侵害我國主權及危及旅港人士安全。甚至派出總統府高層接見港生,承諾會聲援香港,提供協助。陸委會也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說會「個案處理」。但是,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邱伊翎
Jun 19, 2019


海外港人「反送中」手記
2019年6月9日下午兩點,天陰小雨,芝加哥市中心的戴利廣場聚集了超過一百名市民。這些市民之間交談的語言不是英文,而是帶有濃濃香港味的粵語。
「喂,好耐無見,點啊?」人在國外,每日用自己的第二語言 ─ 英文同這個社會打交道,在這個場合卻突然進入了一個完全廣東話的世界,一個完全屬
王潔瑩
Jun 18, 2019


給一直在寫歷史的香港
就在香港兩百萬人上街爭取民主人權的同一天,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去中國參加兩岸論壇,說根本沒有共識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壓倉石。名嘴黃智賢甚至哽咽輸誠說自己是中國的台灣人,要把台灣帶回中國。
孟買春秋
Jun 17, 2019

蔡英文是如何「死裡逃生」?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結果出爐,蔡英文以高於預期的差距(8%),擊退賴清德的挑戰。在三方對比的情況下,蔡英文還雙殺韓國瑜和柯文哲(分別領先11%與13%)。蔡英文不僅獲勝,而且贏得漂亮。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結果出爐,蔡英文以高於預期的差距(8%),擊退賴清德的挑戰。在三方對比的...
翁達瑞
Jun 16, 2019


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的意義
六月十三日,近三個月的紛擾之後,確定由現任總統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與2020年的總統大選,爭取連任。在三方對比民調中,蔡英文以35.67%的支持度,與賴清德的27.48%相比,以8%左右的差距勝出,可說是贏得毫無懸念。然而,民進黨支持者與本土陣營在鬆了一口氣之餘,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張大博
Jun 13, 2019


面對殭屍化的媒體,如何找到自由?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19年的世界媒體自由度報告中,發現中國的全球化媒體影響力,對民主制度有極大的滲透性傷害。其中的幾個關鍵性發現:
陳慧蓉
Jun 13, 2019

郭台銘與群創光電爭議不能輕忽
如果說對廣東模式的討論,凸顯了鴻海集團生產與勞動的面向;另一個重要但較受到忽略的,就是金融以及公司治理的面向。特別是近日媒體所披露的群創光電與深超光電的爭議,充分凸顯了鴻海以及其他台灣大型企業集團的金融操作與治理風險,值得進一步的關注。
鄭力軒
Jun 12, 2019


從台灣社會的「價值混淆」談「價值定錨」的重要性
余院士個人的價值選擇,與香港一百多萬群眾的集體行動,都代表了一定的價值立場;相對而言,台灣社會這幾年來,出現了各式各樣貶抑自由民主制度的論調,包括「民主不能當飯吃」,或是將「人民有錢、發大財」作為競選口號,掀起了一波波狂潮,甚或可能決定台灣2020年中央層級選舉的結果。
顧忠華
Jun 11, 2019

韓國瑜真是最強藍血人嗎?(下)
沒想到歷史非常諷刺,國民黨新一代的連勝文或蔣萬安還沒有能力接棒,異軍突起的韓國瑜就填補了這個空缺。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斯文形象的陳其邁,對上「草莽」的韓國瑜,反而屈居下風。藍營支持者樂見韓國瑜「妙語如珠」,完全擺脫馬英九時代的菁英包袱,於是就出現了兩黨間刻板印象的巨大翻轉。
江昺崙
Jun 10, 2019

韓國瑜真是最強藍血人嗎?(上)
2019年6月1日韓國瑜支持者在總統府前動員造勢,將近七到十萬名(韓方號稱40萬)「韓粉」集結,韓國瑜也經過現場致意,睥睨全場,頗有當代藍營共主之氣勢。
江昺崙
Jun 9, 2019


王鼎棫/六四的啟示:國家能隨意以維穩之名,禁止我們說話嗎?
事隔多年,不少臺灣人會在6月4日這天,換上「勿忘六四」的大頭貼,抗議中共極權迄今的蠻橫無理;卻也有人認為紀念六四「是中國人的事」。我會對後者說,這事件中許多人的犧牲,彷彿定期提醒我們,不要步上後塵。
鳴人堂
Jun 8, 2019


看清「韓流」的真實面目,從厭世的社會氛圍中找回民主信念
從去年十一月大選後這半年來,許多台灣人共同經歷了「韓流」的蔓延和戲劇性的選舉結果,而且那股狂熱在日前的造勢大會上似乎又進入另一波高峰。
黃涵榆
Jun 4, 2019


從川普訪日,看令和迎向國際的新時代
美國總統川普訪日四天終於結束,這是日本新天皇登基後,第一位到訪的國家元首,也算是給足了德仁天皇的面子,在東亞局勢緊張,中國急於擴大勢力之際,川普的到來,自然也象徵日美兩國堅不可摧的關係。
陳威臣
Jun 2,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