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迎來百年一遇的戰略機會
從兩年前川普總統在越南提出「印太戰略」一詞後,美國的印太戰略歷經兩年時間,各國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主張作為回應。美國印太戰略已經開始在亞太地區打造一個新的戰略格局。此外在這兩年期間,包括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等部門先後提出印太戰略報告,以及美國高層官員對此專題的演說,也讓美國印太戰略的
賴怡忠
Nov 12, 2019


刷存在感的對台26項措施
在國民黨總統大選選情低迷之際,提出這些政策之用意為何?難道只因為去年提出對台31項,結果國民黨選情大勝,食髓知味以為照例複製就能獲勝嗎?若國台辦沒有搞清楚去年與今年選情的變化,只想刷存在感,那選後遭到習近平整肅的首要單位恐怕就是國台辦!
默聲
Nov 7, 2019


那位「曾」堅守國家主權的蘇起主委
蘇起的這些指控,在許多人眼裡看來難免會有些困惑,彷彿他穿越時空否定了過去的自己。畢竟其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也曾積極為「兩國論」辯護過。回顧這樣的過去,他或許可以說自己「一切是為了國家」,要替主事者化解危機,但老實說,這種說法由於缺乏實證根據,反而顯得更像事後諸葛。
張皓
Nov 5, 2019


史明,從邊緣凝視帝國
近年廣受青年大眾推崇的史明,過去其實長時間都不在台灣獨立運動的主流系譜。不管是1967年在日本成立獨立台灣會,乃至於1980年代持續到美國各大學夏令營、學生會演講,1993年潛伏偷渡回到台灣以降。不管是過去或者最近、海外還是島內,史明其實始終處在一個極為特殊、貌似高居神壇,其實更
藍士博
Nov 3, 2019


台灣該如何看待美國國防部組改?
美國防部最近有個組織改造引發議論。薛瑞福是負責印度─太平洋的助理國務卿,旗下新增一位專門針對中國的副助卿。而台灣不屬該副助卿管轄,而是歸在東北亞副助卿的轄區。我們需要注意這個作為的背後,是反映了何種對台戰略思惟。
賴怡忠
Oct 29, 2019


【書摘】《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
1949那年的夏天,許石和臺南高商二年級的王瑞河,兩人相約同行,前往臺灣最南端,找尋本土音樂的創作素材。十年後,王瑞河成為流行歌手文夏,走紅全臺。再過十年後,師大音樂系教授許常惠帶領的音樂採集隊,在恆春鎮郊外的砂尾路,採錄到月琴歌手陳達的歌聲,掀起民歌採集運動的高潮,開啟一場本土
事務所主持人
Oct 25, 2019


抵抗無所不在的校園統戰
台灣受到中國的統戰滲透與收買,已經是無孔不入,在校園中更形嚴重,而且校園中的統戰滲透往往包裝著「教育學術交流」的外衣,卻充滿政治意涵,也輸送政治經濟的利益,以及打造在地協力的組織網絡。因此,從校園中出發,抵抗這樣長期持續且系統性的交流活動,成為青年世代當前的重要課題。
凃峻清
Oct 22, 2019


從「中華民國在台灣」到「中華民國台灣」?
蔡總統在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國慶的致詞演說提出重要主張,中華民國台灣這六個字是全民最大共識。相對於李總統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扁政府的中華民國是台灣,蔡英文總統提出「中華民國台灣」,少了「在」、「是」後,意義變得有些不同。
賴怡忠
Oct 15, 2019


立委選戰,民進黨務求少輸為贏
傳聞中「郭系」可能的立委候選人,除了周守訓之外,均非知名政治人物。「郭系」較諸2000年的「宋系」,相去甚遠。至於台灣民眾黨,截至目前為止提出的候選人及可能候選人,大多缺乏全國知名度。因此我大膽放言:除非徐欣瑩跳下去新竹縣選立委,或尚有奇兵,否則區域立委掛零。
陸之駿
Oct 14, 2019


論東亞極權主義的起源
地緣政治對民族國家的影響力是相當強大的。比方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原本將隨著政治和經濟的民主化,而漸漸淘汰於公眾的視野。但中國的崛起卻讓即將溺死的國民黨抓到政壇的浮木,好讓其有機會重新執政,並以中國代理人自居。中國的強大牽動著周圍國家的政治生態,作為弱小國家的台灣感受更加明顯。
陳智豪
Oct 13, 2019

如何阻擋中共代理人入侵?
中共代理人在台灣橫行的情況,已顯而易見。要防堵中共代理人利用民主來破壞民主的滲透行為,筆者認為除了新聞報導中所提到的,以《組織犯罪條例》來處罰外,立法院應該儘速在這會期通過部分民進黨立委與台灣基進合推的《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
water律師
Oct 10, 2019


中國邏輯下的「香港之亂」
1989年6月4日前,天安門前的學生示威、抗議,已長達2個多月。雖然局勢緊張,但大多數台灣、歐美人士都相信,中國已「改革、開放」10年,共產黨政府絕不會血腥鎮壓,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些許信任,毀於一旦。然而,天安門事件無情地澆醒了眾人......
陳文瀾
Oct 9, 2019


連儂牆在台灣校園
在香港以流水式擴散的連儂牆到台灣後,轉變成仰賴大台(學生自治組織)向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單位)申請空間的使用許可,使得該行動的走向受到這些大台之間的互動來主導。同樣是連儂牆的設置與破壞,但抗爭空間的發展在台灣各校大有差異,尚有值得深究之處。
張仁瑋
Oct 6, 2019


台灣拿到F-16V新戰機的戰略意義
時隔27年,美國終於再度售台新戰機。這項軍售案,不僅在軍事上將大幅提升台灣空防戰力,在政治上也代表美國正透過對台軍售模式的升級和轉變,強化對台安全的保證。而其背後的戰略意涵,則是川普政府在台海政策上,已拋棄美國過去在兩岸政策上保持戰略模糊的做法,轉向美台聯防中國軍事擴張的明確嚇阻
吳明杰
Aug 26, 2019

我在柏林,遇見不一樣的轉型正義
今年復活節的週日,受邀去了友人家參與節日聚餐。邊吃邊聊,我開口講了一點台灣,講戒嚴講蔣家,講了台灣在推轉型正義。可能觸動了什麼開關,老先生接話說起了自己的故事,一開口便是一輩子。
賴郁棻
Aug 25,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