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Mar 2, 2020我與布袋戲的半世紀情緣──《雲洲大儒俠》50周年每當年輕朋友問,怎樣學會講台語?我就建議:「看布袋戲吧。」 我這一輩,小時候台語被打壓,在學校禁說,違者要罰款、掛狗牌,直到抓交替,逮到下一個倒楣鬼。儘管如此,即使不以台語為母語,卻能聽能講,許多或許拜電視布袋戲所賜。
鄒志宇Mar 1, 2020不要用哈哈鏡看韓國疫情最近常能看到批判文在寅政府的留言出現在台灣報導韓國武漢肺炎的新聞上,由於地緣環境與政經發展軌跡的類似,但又同時擁有幾乎相反的產業結構和歷史觀,韓國對台灣成為恐怖谷理論般的詭異存在,輕易地被投射成平行世界的台灣。
鄭力軒Feb 27, 2020紓困必須要有社會經濟視野近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下,行政院火速提出六百億的紓困預算,而立法院也在朝野合作下通過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希望對遭到肺炎所引發的經濟衝擊有初步的緩解。
雨夕Feb 27, 2020在瘟疫中繞境──疾病詮釋權的競逐武肺陰影下的台灣,為了媽祖繞境的問題吵的不可開交,最後以延期結束爭議;在一片喧譁聲中,浮現了一個古老的問題:瘟疫的詮釋權屬於誰?或者說「誰有資格話事」的角力,參戰的雙方是科學(醫學)與宗教。
魏水秀Feb 26, 2020挾媽祖以弱防疫?隨著國際疫情變得嚴峻,非中國確診人數三級跳,特別是我們鄰近的韓國疫情突然大爆發,且與該國的宗教活動有關,這種大規模聚集的宗教活動變成防疫一個重大的潛在缺口,因此有關大規模宗教活動這件事不得不提早防備。
沈榮欽Feb 25, 2020武漢肺炎紓困抵用券的制度設計為了因應武漢肺炎對於台灣產業的衝擊,行政院院會於二月20日通過《嚴重特別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全文共十八條,目的在提升防疫作為、充實所需設備與物資,並對受影響而發生營運困難之產業,提供相關紓困及振興措施,以降低其損失,協助產業復甦
劉燕玉Feb 19, 2020疫情讓我們重思權利義務的再界定──「小明回家」的課題正當台灣人在「亡國感」驅動下完成大選之際,傳出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失控的消息。民進黨政府宣布口罩禁止出口,引起親中派痛批。後來,武漢撤僑專機因中方與兩岸買辦主導,壞了台灣政府堅持的「國人、老弱婦孺優先」原則,引爆國人共憤。
潔西卡Feb 18, 2020走出台劇的無王時代──從《寄生上流》談台灣影劇在全球化的疫情時代,當全世界的人都宅在家看電視時,作為台灣影視愛好者,看到《寄生上流》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發光發熱,讚嘆韓國影視成就之餘,回顧台灣全盤影視進攻策略正是時候。
藏紅花Feb 18, 2020武漢肺炎牽動富士康,郭台銘恐難挾製造討好美中武漢肺炎迄今疫情仍未好轉,中國封城封省等強制手段不見停歇,跳腳的不僅是觀光旅遊業,一向引以為傲的「中國製造」、「世界工廠」也無法復工,重擊的是仍把製造大軍放在中國、來不及搬也搬不了的台商,尤以鴻海受創最深。
鄭雅文Feb 17, 2020防疫工作者的勞動與職安保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已讓防疫工作者陷入緊繃狀況。首當其衝的是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者,以及必須承擔防疫業務的基層醫護工作者。這些工作者的勞動與職業安全健康保護,不僅關係到工作者自身人身安全,更關係到整體防疫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目前台商台幹與台生要求政府協助返台的訴求壓力之下
陳嘉銘Feb 17, 2020陸配子女來臺怎麼解陸委會在2月11日宣布「國人與陸配所生子女,原具臺灣合法居留身分,並和父母在臺灣共同居住生活、就學多年,過年期間隨同父母到中國大陸探親,因停航滯留者」得申請入境。陸委會並在晚上追加「未成年子女,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父母皆在臺者」等三個條件。
林世嘉Feb 9, 2020從全球衛生治理看WHO的政治難題與台灣加入的意義隨著武漢疫情全球爆發,台灣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引起國際高度關注,除了在今年第146屆WHO的執行委員會開議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紛紛公開支持台灣參與WHO。
林雨蒼Feb 7, 2020武漢台商包機返台爭議,凸顯了民主與獨裁的價值衝突這次包機名單的敲定過程,就可以顯眼地發現這樣的狀況:有關係的人才能拿到機位,而沒有關係的人,就算是亟需醫療需要,只要「沒有在後援會中」,就沒有上飛機的機會。
玉山社Feb 7, 2020【書摘】《「小的」與大人》為了避免傳染病一再地從境外移入,和在島內傳染流行,「檢疫」和「檢查」就是很重要的防疫手段。因此,1896年起,臺灣總督府陸續頒告〈船舶檢疫臨時手續〉、〈臺灣傳染病預防規則〉、〈公醫規則〉、〈保甲條例〉、〈海港檢疫規則〉、〈下水規則〉、〈家屋建築規則〉、〈污物掃除規則〉、〈大清潔法
春山Jan 17, 2020【書摘】《毋甘願的電影史》一九六○年代,臺語片影壇有個一致公認的外敵,那就是日本電影。日本電影自一九五四年起,依據外片配額限制的規定,每年的進口配額為三十四部。戰後日片在臺灣深受本省觀眾歡迎,據報載,每部日片在臺上映平均淨利能到四、五十萬,強檔影片在買斷版權後,片商三年內甚至能淨賺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