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臻明/海巡署的國防角色?航空分署、海軍航空隊的問題與轉機
近來隸屬於海洋委員會的海岸巡防署,傳出正積極爭取設立航空分署,希望能購置12架大型定翼機與8架直升機,建立自己的空中偵巡能力。 若單純從強化海巡署執勤能力的角度來看,大型定翼機有航程遠、速度快、滯空時間長的多重優點;直升機則機動性高,能在海巡署的大型巡防艦上起降,操作運用上...
_鳴人堂
Apr 16, 2021

機齡老舊不應成為戰機失事的藉口
空軍兩架F-5E單座型戰機,在進行四機作戰訓練時,不幸發生意外,造成二機同時墜海。加上去年10月時,另一架F-5E也於訓練中失事,讓空軍在短時間內蒙受巨大的人員損失,也引起國人的惋惜。社會不禁要追問,為什麼會接連出現如此嚴重的事故,是機齡老舊或人為因素,是否有改善的方法?...
王臻明
Mar 26, 2021


張宇韶/台海局勢有解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對中政策
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四國領導人日前以視訊方式進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第一屆峰會,討論氣候變遷、疫情等全球危機,並且對「自由與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此一重要命題,探討如何因應中國為印太地區帶來的挑戰。值得關注的是,議程中也觸及台海形勢。...
_鳴人堂
Mar 21, 2021

面對嚴峻挑戰,台灣的國安人事新布局
台灣在接下來數年內,最具威脅性的危機,除了仍不可掉以輕心的武漢肺炎疫情外,就是2022年中國政權的穩定程度。因為習近平身兼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會主席、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三個重要職務,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一職,將在這一年年底屆滿十年。過去江澤民與胡錦濤兩人,都只擔任兩屆十年,這...
王臻明
Feb 22, 2021


實用主義的兩種面貌:「抗中」是難以修正的「川規拜隨」
日前TVBS採訪哈佛大學國際政治學者Graham Allison,一方面以拜登核心幕僚來稱呼Allison;另一方面則描述Allison強調,拜登很清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台灣這個獨立國家,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這個「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Yuming
Jan 28, 2021


梅復興/美軍變卦、台灣重災?空軍F-16戰機電戰系統之爭方興未艾
媒體報導,美軍將於今年3月底就符合台灣空軍「鳳展案」142架F-16V戰機性能提升計劃使用之外掛式電戰莢艙提出廠商方案評估結果,由我空軍決定選商。而在L3Harris(L3H)、諾格(NG)與雷神(RTN)等三家應邀提出解決方案的美國廠商中,現在基本上已成L3H與NG對決的局面。
鳴人堂
Jan 23, 2021


王臻明/正在成形的軍事革命:全領域聯合作戰與美軍轉型計畫
面對戰場空間的大幅擴張,目前在軍事科技與戰略理論發展領先世界各國的美軍,也從過去所強調的三軍聯合作戰,進一步發展出「全領域聯合作戰」(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 , JADO)的概念。
鳴人堂
Jan 9, 2021


美國對台灣將轉向「戰略清晰」?一個國際結構的考察
11月,美國國務卿蓬佩歐在受訪時表達了他對台灣地位的看法。他說,「台灣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瞭解台灣是民主典範。」這是美國史上第一個國務卿公開表態「台灣不屬於中國」的言論。
林琮盛
Dec 2, 2020


拜登與川普的印太政策有何異同?──並論對台灣國防發展的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陷入計票爭議中,有很高的機率會進入冗長的訟訴,未來會由誰出線,仍在未定之天。台灣遠比其他國家更為關心這場選戰的結果,因為美國總統將會左右美國的中國政策,有可能影響到台灣的國防安全。那究竟拜登與川普兩個人,對於印太戰略有什麼不同的主張,會不會讓台灣的軍事發展出現不同走向
王臻明
Nov 6, 2020


從美歐經驗看軍方未來兵制的選擇
從徵兵制轉向全募兵制(AVF)的政策建案近來已成為台灣軍方國防改革議題的焦點,對於臺海防衛的戰力消長來說,其影響之深遠非但不下於各項新式軍備的採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一般對於募兵制和徵兵制的議論往往都流於見樹不見林,甚或參雜特定利益團體的需求和立場,對於關鍵的戰力整備和優劣缺
黃偉傑
Oct 22, 2020


全民國防與全民皆兵的差異與優劣
近日「全民國防」與「全民皆兵」的爭議,成為台灣社會的關注焦點。剛好俄羅斯國營的宣傳媒體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刊出一篇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VasilyKashin)評論台灣擴大後備動員能力的文章〈台灣軍隊正在擴大預備役力量〉。最後的評論認為台灣雖然長期追求獨
王臻明
Oct 20, 2020


大家都誤解了,徵兵制並不會讓國軍部隊變多!
隨著中國近來加強對台的武力恫嚇,強化國防又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但是呼籲恢復徵兵制,則是假議題,因為改回徵兵制並不會讓國軍部隊變多,台灣社會長期漠視國防議題,造成多數民眾不了解問題癥結在哪裡。簡單來說,國軍的員額是固定的,就是21萬5000人,如果不進行調整的話,不論是採取徵兵制或
王臻明
Oct 8, 2020

中國不承認海峽中線的國防與戰略意義
近來中國軍機在台海周圍活動頻繁。迄9月27日,解放軍軍機已連續12日每天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的防空識別區,經我國軍機升空監控並廣播驅離。廣播的內容是:「中華民國空軍廣播,位於台灣西南空域高度4000公尺的中共軍機注意!你已進入我『空域』,影響我飛航安全,立即迴轉脫離。」
一般認為
宋承恩
Sep 30, 2020

談中國戰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動機
近日中國以美國高階官員訪台為由,在台海南北端進行實戰演習,大批戰機屢屢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西南角一帶。在美國國務院訪問團抵達台北的當天與隔日,甚至派出多架戰機短暫越過海峽中線挑釁,進一步發動文攻武嚇。中國的這種舉動,當然有其政治目的,但背後的軍事動機,更值得仔細思考,為什麼這塊在
王臻明
Sep 24, 2020


失焦的參與和說不出口的想望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5月6日在國務院針對武漢病毒的疫情發表完整聲明,強調中國持續的不合作,無法成為國際社群可靠的夥伴(a reliable partner),並不只是針對過去究責的問題,更是當下如何拯救人命的問題。話峰一轉,龐佩奧呼籲世界各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
宋承恩
May 10,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