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路透社
人類從陸地作戰,發展到海權時代,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但在20世紀初期跨入天空後,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先是創造虛擬的網路、電磁空間,再踏上太空軌道。各國紛紛成立太空部隊,戰爭已從傳統的陸、海、空作戰,進入虛擬空間與太空領域。
面對戰場空間的大幅擴張,目前在軍事科技與戰略理論發展領先世界各國的美軍,也從過去所強調的三軍聯合作戰,進一步發展出「全領域聯合作戰」(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 , JADO)的概念。
從三軍聯合作戰到全領域聯合作戰
簡單來說,過去的三軍聯合作戰,是強調讓陸、海、空三軍交換情報、能互相配合,協同行動,這也是美軍不斷發展三軍通用資料鏈的原因之一。在這種觀念下,各軍種主要還是負責自己的作戰領域;所不同的是,各軍種也能知道戰區裡友軍的動向,並獲得友軍蒐集到的敵方情報。在匯集這些情報後,能讓指揮官得到一個更清晰的戰場情勢,知道敵方的動態與弱點,可以立即制定聯合作戰計畫,進而獲得絕對的優勢。
只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戰場情勢的日趨複雜,陸、海、空三軍的界線已慢慢被打破。如直升機技術越來越成熟後,美國陸軍就出現飛行器比空軍多,船艇比海軍多的說法。這是因為美國陸軍擁有龐大的直升機部隊,各式直升機的數量加起來已超過美國空軍,各式登陸艇與運輸船的數量,也超過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擁有自己的戰機、地面裝甲部隊與船艦,幾乎已等於是一支小型的三軍部隊。
另外如美國海軍的第10艦隊,轄下沒有任何的艦艇,是專門負責網路虛擬空間作戰的。美國太空軍在獨立出來之前,太空司令部隸屬於美國空軍,讓美國空軍過去負責太空作戰很長一段時間。同時美國空軍與海軍航空隊的強大對地打擊能力,早已左右地面戰場的勝負。可以這麼說,現代化的各個軍種,本來就擁有部份的跨領域作戰能力,隨著未來軍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普遍與明顯。
美軍因此提出全新的全領域聯合作戰概念,要讓每一個軍種的部隊都可以跨領域作戰,能在陸地、海洋、空中、虛擬空間與太空戰場中執行任務,並利用這樣的跨領域能力,來取得作戰的優勢。美國陸軍之前宣布要在印太地區部署的多領域特遣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就是這種新概念下的產物。多領域特遣隊未來不止將擁有防空、制海,地對地打擊,電磁作戰能力,也將緊密整合各種太空資訊,以發揮更強大的戰力。
全領域作戰概念下的軍種轉型計畫
目前全領域聯合作戰概念仍在發展中,雖然五角大廈正全力推動,但各軍種要如何開始進行轉型,還沒有詳細的計畫。除了美國陸軍提出的多領域特遣隊外,美國空軍則全力發展先進作戰管理系統(ABMS),以整合地面與空中單位,讓各型戰機都能即時接收資訊,進行空戰、反艦、對地攻擊、電子干擾等任務。
至於美國海軍則是發展速度最慢的軍種,不過原本設計用來攔截彈道飛彈的標準三型飛彈,已擁有攻擊衛星的能力,曾擊落退役的衛星。未來的極音速飛彈也將優先配備在潛艦上,讓美國海軍擁有從太空到地面的攻擊能力。
只是要進行徹底的轉型,還需要長遠的努力。就以美國陸軍這個最古老、最傳統的軍種為例,在過去20年的反恐戰爭中,主要任務是清剿恐怖份子、地方民兵與鎮壓叛亂。在這種作戰環境下所面對的敵人,通常是以輕步兵或輕型機動車輛為主,因此美國陸軍也朝著輕量化、機動化的方向調整,編成了易於抽調輪替與快速部署的旅級戰鬥隊(BCT)。但是這種編制明顯無法滿足全領域聯合作戰的需求,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畢竟美國接下來所面臨的威脅是中國與俄羅斯,若爆發戰事,美國陸軍很可能要在大型戰區中作戰,並面臨來自各個作戰領域的威脅。特別是今日中國與俄羅斯都擁有反衛星武器、電磁干擾、網路作戰能力下,美國陸軍需要整合各領域的作戰資源,才有可能擊敗對手。為此美國陸軍已經提出了好幾個計畫來進行改革,包括了瞄準點部隊架構提案( AimPoint Force Structure Initiative)與匯流計畫( Project Convergence)等。
瞄準點部隊架構提案,主要是想改革旅級以上的單位,讓師、軍、軍團、甚至是整個戰區的司令部,都能與第一線的多領域特遣隊更緊密的溝通。讓指揮系統本身就成為全領域聯合作戰平台的一部份,利用高司單位所擁有的權限,整合各軍種的資訊與打擊火力,讓美國陸軍能在大型戰區的作戰中取得優勢。不過這個提案也還在發展評估階段,未來新型態的陸軍構架會變成什麼樣子,目前沒有人擁有確切的答案。同樣的情況也將出現在美國各軍種之中,全領域聯合作戰的概念,未來勢必會大幅改變美軍部隊的樣貌。
至於匯流計畫,則是要將各作戰領域裡的資訊,快速整合到美國陸軍的第一線打擊部隊手中。這除了傳統的資料鏈以外,還包括衛星圖像、電磁數據、無人機與各個部隊的偵蒐情報等。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並不是將資料全部傳往第一線部隊即可,因為作戰部隊往往缺乏判讀與分析的能力。過去這種彙整多方資訊的過程,往往曠日廢時,不易爭取到作戰時效。而匯流計畫除了將引進新型的偵蒐系統,更希望能在幾分鐘內,利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把彙整起來的所有資訊,變成立即可用的作戰利器。
在陸軍之外,美國海軍則提出了優勢計畫(Project Overmatch),希望將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所有艦艇、戰機、地面作戰單位連結起來,能即時獲得各領域的作戰資訊,管理整個戰區,與美國空軍的先進作戰管理系統類似。從這些改革計畫就可以看出,全領域聯合作戰將更重視指揮與管理,這也讓全領域聯合作戰指揮管制(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 , JADC2)成為美國各軍種最新的發展重點。
五角大廈為了推動各軍種發展JADC2的能力,已在2019年,於負責北美防空作戰的北方司令部(USNORTHCOM)進行過一場三軍聯合演習。以空軍的先進作戰管理系統為基礎,測試各軍種JADC2的能力,不過就目前看來各軍種之間的整合程度並不高。因此五角大廈正鼓勵各軍種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如陸軍與空軍將在接下來進行相關的演習,而空軍與海軍則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好共同開發可以相容的指揮管理系統。
雖然目前JADO與JADC2仍然還在概念與發展階段,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成為改變戰場生態的新型作戰理論。台灣的國防發展一向守舊,國軍接收新觀念的速度更慢,最基本的三軍聯合作戰,至今仍是進展有限。
隨著軍事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網路戰、電子戰與太空戰,勢必成為左右傳統戰場勝負的關鍵領域。面對戰場領域正快速擴張到虛擬空間與太空軌道上,國軍的因應與反制策略是什麼?雖然之前也成立了資通電軍,並宣誓將成為第四軍種,不過國防資源的投入並不足,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已顯然落後。
資通電軍與陸、海、空三軍的交流合作,還停留在非常初步的階段,更不用說與基層作戰部隊的距離有多遙遠。至於太空戰場,台灣的想法與企圖心都相對保守,政府所宣誓的第三期十年太空發展計畫。花費高達251億,每年要發射一枚衛星,主要集中在遙測領域,並沒有考慮到國軍最迫切需要的自主軍用通訊衛星。沒有通訊衛星,國造無人機的發展就會嚴重受限,特別三軍聯合作戰最重要的通訊能力,也不能永遠受制於人。這是政府在支持太空計畫時,可以再思考的地方。
國軍近年來推動一連串的改革,這值得鼓勵,但未來這些改革,應該要慢慢從硬體、人員、編制與後備動員,走向軟體、素質、效率與作戰觀念。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開始還為時未晚。
作者王臻明,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略與武器戰術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台灣所面臨的一些外在挑戰與國防問題。
推薦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