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子榮/說原諒太難?修復式司法在刑事審理中的練習題(上)
近年引起社會熱議的現象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片尾有一幕是被害人家屬和被告李曉明的父母親、李大芝有坐在一起會談,最終讓宋喬安從「如果殺人犯還有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家人又算什麼」的忿忿不平,轉變成「希望就在雲後面」的坦然面對,並讓心中的大石逐漸放下。
鳴人堂
Oct 11, 2020


吳介聲/聯合國大會美中交鋒:習近平暗諷川普「鴕鳥心態」是自打嘴巴?
第75屆聯合國大會9月22日在美國紐約召開,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外交盛會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各國領袖未到紐約赴會,而是在網路「齊聚一堂」,並派代表出席。
鳴人堂
Oct 10, 2020


賀軍/大到不能倒?中國恆大危機,是金融風暴冰山一角?
日前中國地產界爆發重大財務危機,中國最大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9月24日被傳出要求政府支持與上市國企重組的文件,內容宣稱若未獲官方協助,則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以及超過300萬人失業的骨牌效應。此事雖被恆大立即「闢謠」並在一週內暫被控制,但已重擊中國資本市場,並且凸顯台灣曝險問題。
鳴人堂
Oct 10, 2020


中國的「泰迪時刻」降臨了嗎?──從「不要挑釁中國」談起(下)
面對1989年「六四事件」以降的全球封鎖與猜疑,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宣示了中國積極納入世界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體系。以美為師的中國,開始嘗試扮演初生美國的角色,模仿美國與英國在美洲區域內維持特殊夥伴關係,中國則在亞洲區域內與美國維持特殊夥伴關係。雖然因為「台灣問題」偶遇亂流,但
Yuming
Oct 9, 2020

龍應台所繼承的美文傳統
世人對龍應台最大的誤會之一,就是把她當作「文化評論家」。文化是有一些的,但她的文化慣習恰恰就是使她的評論虛無薄弱的主因,這使得她的文章總是讀來文字流麗,論證卻無法推敲——不是經不起推敲,而是無法推敲,因為基本沒有論證可言。龍應台近日的「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的短文,就是又一例證。
朱宥勳
Oct 8, 2020


中國的「泰迪時刻」降臨了嗎?──從「不要挑釁中國」談起(上)
自2020年初至今,從國民黨的吳斯懷將軍到民眾黨的柯文哲市長,不停警告民進黨政府上至蔡英文總統,下至外交部長吳釗燮,「不要再挑釁中國」。
他們同樣認為,正是因為蔡政府靠著香港「反送中」與《國安法》爭議,不停激發台灣民眾吃芒果乾(亡國感);又藉著美中科技戰與貿易戰重組高科技供應鏈
Yuming
Oct 8, 2020

失焦的公視法修法爭議
民進黨立委最近提出《公視法》修法版本,因遭國民黨反對而被退回程序委員會。《公視法》該不該修?答案殆無疑問。這部法草擬於剛解嚴的九十年代初,一切主張都根植於老三台唯我獨尊的類比舊時代,它被賦予的任務是彌補商業運作之不足以及黨政軍獨佔電視對公共利益之侵害。
從1997年《公視法》通
馮賢賢
Oct 6, 2020


中國作爲宗教──探索馬英九們的言行背後
我在台大讀書時就已經發現總是有一群學生經常與訓導處(現在改稱爲學務處)保持密切的關係。他們霸佔學生各類組織的重要職位,控制學生刊物(像《台大青年》或《大學論壇》)的出版,熱心反共復國的各樣政治活動。學校要辦什麽事情,他們會被召去出席,至少幫忙充充場面。
當然,他們也不覺得疲於奔
李弘祺
Oct 6, 2020


教廷在想什麼?──教廷與中國關係
一、教廷利益就是地方教會的利益
從一個小故事說起。神父問教友們,「有天夜晚,教堂關門後突然起火,你們說神父應該保護什麼」?有教友說,「聖體最為神聖,應該是聖體櫃」;也有教友說,「歷史文物很珍貴,能救多少算多少」。神父搖搖頭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但神父首要保護的是教友名冊」。在
凃京威
Oct 5, 2020


消費與修復—從王婉諭與黃士修談起
贈我燭台的那位主教正在天上看著,不知他是否對我滿意,我已經盡力了。 ──Jean Valjean, in Victor Hugo
大約一星期前,黃士修(綽號「土條」)發文指責立委王婉諭消費小燈泡,要求她改稱「小綠燈媽媽」,引發許多批判。本文無意補刀,但將以此出發,討論兩種面對
陳俊光
Oct 4, 2020


封城之爭:歐美第二波疫情的政治與科學爭論
當2020年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歐美陸各國陸續引起嚴重疫情之後,學界與媒體就開始討論所謂「第二波疫情」的威脅。因為一般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會消沉,到秋冬則升高,COVID-19也有可能如此。此外,醫界也憂慮流感疫情在冬天同時來襲,兩種疾病一起帶
李尚仁
Oct 4, 2020


大法官的轉型正義責任
今年8月28日大法官公布釋字第793號解釋,宣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全部合憲,首度在憲法層次上肯定處理戒嚴時期政黨不當取得之財產,係為匡正過往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狀態,以落實轉型正義,《黨產條例》係為追求特別重要公共利益。此號解釋受到外界普遍的肯定與支持,也讓卡在行政法院甚久的
陳昱齊
Oct 2, 2020


所向無敵的台灣豬?甘安捏!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將於明年開放輸入台灣,這個討論近二十年的敏感農業貿易議題終有結論。然而,美國豬肉真的會影響我們的豬肉飲食版圖嗎?
從今年八月底行政院公布的圖卡顯示,國人吃豬肉的比例台灣豬超過九成而其中七成為「溫體台灣豬」、二成一為「冷凍台灣豬」,冷凍美國豬僅佔一成多,其
姚量議
Sep 28, 2020


政治網軍進攻podcast?──促轉會、蔡壁如、林飛帆與洪申翰都來了!
台灣的podcast泡泡似乎越吹越大(?),除了總體收聽人數成長、節目數量繼續成長、業配廠商類型成長、龍頭節目業配價碼成長,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政治部門紛紛加入。在過去這兩週,就有這三件事情:促轉會開了一個podcast行銷標案,金額60萬;民眾黨立委蔡壁如開了她的podcast
吳學展
Sep 27, 2020


賀軍/黨領導一切:中共發布民企統戰文件,「國進民退」已成定局?
9月15日中共《新華社》報導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統戰文件,要求所有民營經濟業者必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應與「黨」保持高度一致。
鳴人堂
Sep 26,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