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雨蒼/韓國瑜談能源政策:老調重彈的核四重啟,被輕忽的綠能配置
若我們攤開台灣目前的發電比例,核能僅佔10%上下,花這麼久的時間談即將除役的核能,恐怕早就認定了要倚賴核電作為未來的政策重點。這樣的能源配置是否妥當?以下就讓我們來逐一分析。
鳴人堂
Aug 31, 2019

請給我一場總統級的能源論辯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市長與國政顧問團成員張善政、杜紫軍與黃士修等於8月22日的網路直播,說明其能源政策。但在三十分鐘的討論中,多僅聚焦於核四推動,並批評現行綠能推動過於躁進。但此兩論點從國際趨勢以及國內政策發展上,並不切合實情。
趙家緯
Aug 25, 2019


別再把節能政策與再生能源當丑角!轉型思維下的能源政治
2016年猜蔡英文新政府上任後,表示將積極發展綠能,啟動能源轉型。然而,能源轉型除生產端的調整外,也須同步考量工業與住商節能、智慧電表裝設、電動車推廣等措施,此亟需公部門、產業與民間的共同參與及推動,方能令產業與社會整體轉型與之連動,實現長期能源轉型與國家減碳目標。
但最新統計
趙家緯
Mar 19, 2019

核能:對抗氣候變遷的良藥,或是包著糖衣的毒物?
2月5日,在布魯塞爾的巴登符騰堡駐歐盟代表處,Heinrich-Böll基金會跟歐洲議會綠黨聯盟舉辦了一場廣邀各界的專題討論會,主題是核能在歐盟境內能源轉型會扮演的角色。
會議上,大部分的講者聚焦於怎麼樣透過研究出版還有群眾參與,傳遞對於世界核能產業的正確認知、以及提供核廢選址
顏東白
Feb 12, 2019


面對離岸風電困局,需要以社會強健性知識建構社會支持體系
受庇蔭於台灣海峽的優良風場,又搭上非核減煤的政治承諾,臺灣被國際再生能源專業媒體譽為離岸風力的新興強權,或稱臺灣為國際離岸風力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從近年來的爭議可以知道:若臺灣未能建構離岸風力發展所需的社會支持體系,前述願景將只是空談。而此體系的建構,絕非於費率爭議時刻,才動員
趙家緯、房思宏
Jan 29, 2019

十張公投票你想怎麼投?
綜上所述,本次公投有幾層意義:一、這是門檻下修後的首次投票,因此產生十案的紛雜場面,投開票過程恐怕也將是場災難。二、從2004年到現在,政黨運用公投的手法也正進化中,從過去的硬碰硬的政治題目,到這次國民黨提出的數案都處理成經濟或民生議題,公投將越來越容易成為政治勢力繞彎操作輿論攻
嚴婉玲
Nov 19, 2018


德國的「以核養綠」為何失敗?
對於台灣而言,德國的故事有什麼啟示?首先,政黨輪替是有可能帶來能源政策的翻轉。重大國家政策的反覆與修正,雖然帶來社會與政治成本,然而,這也是民主國家不可避免的常態。也因此,2025年的非核家園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目標,很有可能在下次選舉就被翻盤。其次,核電本來就是一股巨大的政商利益集
何明修
Oct 31, 2018

從蔡總統能源談話認識「核不如光」
在太陽光電前景看好的狀況下,蔡英文總統同時表示,台灣經濟發展可兼顧環保永續。然而,因為若干媒體也報導過太陽光電的污染問題,民眾難免有所疑心。有鑑於此,以下將用很簡單的方式,帶讀者認識太陽能板的製造與回收。
宋瑞文
Oct 29, 2018


「非核減煤」更該撤深澳、移三接
撤銷深澳燃煤電廠計畫,係讓人民相信政府減煤決心,最基本的步驟;將三接遷址至海象條件較佳、可設置較多貯槽的地方,亦係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步驟。天然氣接收站場址有諸多條件更佳的替選方案,七千六百年才形成藏著台灣氣候變遷史與孕育無數海洋生物的高純度藻礁生態系卻僅有一個,盼政府早日醒悟,撤
蔡雅瀅
Oct 11, 2018


面對氣候變遷,核能不是解答
漢森的「以核減碳」觀點很多人並不陌生,但其觀點,實則有「忽略核電負面衝擊」、「高估核電發展潛力」與「悖離國際減碳路徑」等三大缺失。
趙家緯
Oct 2, 2018


從蔡總統能源談話看國際能源趨勢
儘管創能問題成為焦點,但節能的重要性不能小覷。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全球節能投資與其對能源需求的影響,已等同於對其他燃料資源的淨貢獻。」
宋瑞文
Oct 1, 2018


減緩地球暖化,看德國怎麼想
今年2018 夏季,北半球各地不時傳來屢創歷史新高的氣溫,七月到八月在德國多日的酷熱,造成許多良田因乾旱導致農產歉收,農民及牲畜無助地站在龜裂的農地上,災害的損失數字佔據各大德國媒體版面。有關燃煤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暖化的議題,在德國引起熱烈的討論;剛好台灣因為年底大選,火...
象鼻岩
Sep 12,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