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8 夏季,北半球各地不時傳來屢創歷史新高的氣溫,七月到八月在德國多日的酷熱,造成許多良田因乾旱導致農產歉收,農民及牲畜無助地站在龜裂的農地上,災害的損失數字佔據各大德國媒體版面。有關燃煤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地球暖化的議題,在德國引起熱烈的討論;剛好台灣因為年底大選,火力發電也成為議題,我在想重要工業國家如德國,燃煤能源近來發展,或許能夠提供台灣讀者一個思考的方向,到底德國人思考的關注點是什麼?未來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由於再生能源的研發,將導致火力發電的減少,所以針對受到影響的區域,在火力發電逐步退場前,必須要在2018年有一個委員會進行淘汰燃煤的可行性與財務上的影響分析。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在討論火力發電討論的演進,先說說德國的能源轉型共識已經演化到什麼方向。2011年3月14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在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輻射外洩後,任命一個名為「安全的能源供給倫理委員會」,主要內容從技術與倫理觀點去評估核能發電,以取得社會對淘汰核能發電及過渡到新的能源來源的共識。同年的6月11日,梅克爾內閣決定關閉8座較老舊的核能電廠,並分階段在2022年12月31日將其餘的7座核電廠移出供電網路。2011年9月在接受《明鏡週刊》專訪時,建造所有德國核能發電廠的西門子公司總裁Peter Löscher正式宣告,該公司計畫於未來放棄核能發電業務。不同於台灣,廢止核能發電已經在2011年當時取得德國朝野及企業的共識。
2013 年德國大選後,總理梅克爾的基民黨(CDU/CSU)無法與傳統上對資方及自由市場友善的自民黨(FDP)繼續執政,必須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組成大聯合政府,有關分階段淘汰燃煤發電的在新內閣中引發熱烈討論。在兩黨的聯合執政合約中,燃煤火力發電被定位成通往「再生能源」的橋樑,所謂再生能源最主要為沼氣、地熱、太陽能、風力、與水力(含運用海水發電)。但是,執政合約中有條文明定傳統的發電廠(使用褐媒、煙煤及天然氣),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是無可避免的。
兩年以後,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通過了巴黎氣候協定(2015Paris Agreement),正式確認了所謂「2度C」的原則,為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全球平均氣溫到跟工業化時代前比,要低於攝氏2 度以內,也許努力也可達到攝氏 1.5度的目標。此後,做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朝野思考了二氧化碳所帶來的溫室效應,許多地方政府、環保團體與學者,討論了至2030年的氣候保護措施,並於2016年3月向德國環保部長提出了97項建言。
2016年10月德國政府通過了環保部提出的「減緩氣候變遷的2050計畫」(Klimashutzplan 2050),該計畫的最主要目的是有關煤炭相關工業至2050年的轉型,並以2030年為做為中繼目標的確認點,導致全球變暖潛能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30年當年跟1990年比,要減少百分之55%。這項「減緩氣候變遷的2050計畫」,說明下列各領域都必須要參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源工業、住宅、交通、工業.、農業、土地使用及林業。上述每個領域都有達標的減碳目標數字。此外,該計畫也說明各級政府需要有健全的財務計畫,以確保相關工業進行必要的轉型,還有解決受影響的區域人口的就業問題。
氣候變遷中最重要一環的能源工業,德國政府的長期目標是所有的電力都應由再生能源產生,所以到2030年二氧化碳相關的排放量最高約1.75到1.83億公噸 (1990 年是4.66億公噸),與1990年比較減少百分61到62%。由於再生能源的研發,將導致火力發電的減少,所以針對受到影響的區域,在火力發電逐步退場前,必須要在2018年有一個委員會進行淘汰燃煤的可行性與財務上的影響分析。所以,2018年6月6日德國政府才成立一個「成長、轉型及就業委員會」(Die Kommission für Wachstum, Strukturwandel und Beschäftigung),或通稱為「煤炭委員會」(Kohlekomission)的產生,該委員由4位主席,及24位來自產、官、學、民間團體具投票權的委員所產生。
2018年8月22日,「煤炭委員會」在夏季休會時間後重新舉行聚會。因為照原定「2050年氣候變遷計畫」,今年年底一定要提出替換相關燃煤工業的計畫,這樣在2030年所要達到的里程碑才可以完成。所謂燃煤相關工業,其核心為火力發電廠,還包括使用煤炭為能源來源的鋼鐵、化學及其他相關產業,另位也包含煤炭運輸的港口、運輸及輸送帶的業者。就如前面所言,因為炙熱的夏天,讓這個委員會的一舉一動受到各方的矚目。
煤炭委員要重新開會的時間點,點燃了煤炭相關工業業者及地方政府遊說工作,試圖影響燃煤淘汰的政策。2018年8月20日,六個主要使用燃煤作為能源來源的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包括德國人口最多的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要求煤碳能源的計畫必須要有相關的周全考慮及配套措施,因為不穩定的供電來源及過高的電價,會傷害德國國際競爭力,最後會讓80萬個工作機會流失。8月23日,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RWE公司,在致「煤炭委員會」的信中,強調在北萊茵─西發利亞州的漢巴哈森林(Hambacher Forest)進行筏木,以取得開採火力發電原料的褐煤,仍應繼續進行,該公司限於經濟上考量,無法等待煤碳委員會的決定。在RWE提出的公開信後,擁有48萬有效會員的德國環境及自然保護聯盟(BUND)揚言退出「煤碳委員會」。
德國煤炭工業在接下來幾個月應該會有激烈的攻防討論,畢竟2018年底前一定要有結論,至於德國燃煤的討論提供了我們什麼思想的啟發?我想是身為一個國際社會一份子,針對地球暖化的減緩方面,德國已經有減少二氧化碳排碳量的行動方針,從2020年到2050年究竟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特別是燃煤能源所扮演的角色是跟經濟成長、工業轉型及就業息息相關的,減碳對德國人的挑戰才要開始。
作者喜歡閱讀國際新聞,但希望能多發一點時間關注台灣的公共議題,目前為軟體資訊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