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政治網軍進攻podcast?──促轉會、蔡壁如、林飛帆與洪申翰都來了!
台灣的podcast泡泡似乎越吹越大(?),除了總體收聽人數成長、節目數量繼續成長、業配廠商類型成長、龍頭節目業配價碼成長,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政治部門紛紛加入。在過去這兩週,就有這三件事情:促轉會開了一個podcast行銷標案,金額60萬;民眾黨立委蔡壁如開了她的podcast
吳學展
Sep 27, 2020


小編文化是如何養成的?── 兼談公視角色
公視兩個月前才因國際影音平台事件引起大眾議論,近日又因一則和央視新疆紀錄片有關的臉書貼文引起爭議。許多人指責公視小編的貼文引用中國央視紀錄片內容,美化新疆人處境,分明是在為中共做大外宣。
但替公視說話的人也不少,主張小編擷取的僅是公視新聞的部分內容,若讀者點進該貼文所附的新文連
羅慧雯
Sep 25, 2020


誰在使用事實查核網站?
為了對抗假新聞,民間成立了各種事實查核網站,包括Mygopen、真的假的Cofacts、乃至於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然而,到底哪些人真的會去看這些事實查核網站?
王宏恩
Mar 19, 2020


政治資訊來源的黨派歧異
假如想知道民眾為什麼支持特定候選人或政黨,需要先知道他從哪接收到政治資訊的。
過去三十年來通訊科技快速發展下,台灣民眾對於政治資訊的接收方式、乃至於候選人的資訊傳遞方式也勢必有很大的不同。
王宏恩
Mar 5, 2020


恐懼在瘟疫蔓延時
媒體傳播與政治口水的擴散在這焦躁時刻,儼然已成為另種入侵人類生活世界的變種病毒。面對不確定的生死攸關風險性,做好政府的防疫工作自我管理,按照政府宣導需要戴口罩的時機準備,體現一種權利隱含的義務(duties implied by rights)的主動積極公民參與,不隨波捲入這股盲
林耀盛
Feb 6, 2020


網軍與新型態選戰的模式
政治人物找廣告公司很可惡嗎?相信大家都覺得不會。舉例而言博恩夜夜秀讓張瀚天做專訪,但不提他的前科及過去,這是否有業配的性質大家能夠自己想看看。其實只要明顯、大家知道你是政治出資或政治人際關係所致,也不會多加譴責。
目前的「網軍」多半是偽裝身分的病毒式行銷,想要帶出「網民都這樣想
全面真軍
Dec 13, 2019


社群媒體選舉戰!從YouTube、Instagram看選情
除了韓國瑜及其支持者在YouTube上呼風喚雨,柯文哲在年輕世代使用的Instagram上同樣獨占鰲頭,追蹤人數比全台灣所有政治人物加起來都還要高。這兩者都是光看臉書、或者光看新聞曝光度是看不出來的。
王宏恩
Dec 12, 2019


政治微(偽?)網紅與假訊息的距離
微網紅(Micro-Celebrity)曾經一度被視為是媒體民主化和前進力量的實踐,尤其政治微網紅強調真實感、言論去中心化、責任感等特性,對照出主流媒體長久以來與觀眾保持距離的制式產製過程,以及帶有特定立場的偏頗報導。
王泰俐
Nov 29, 2019

風靡一時的南韓「無名小站」
10月中旬,一則消息在南韓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曾是國家最具代表性的網路社群─賽我(Cyworld),網站突然無法連結。網友們擔心,沒落多時的賽我,是否「無預警」關閉,屆時過去存放的發文和照片都將消逝,引發恐慌。賽我在南韓曾有過的輝煌地位,就如同部落格服務「無名小站」之於台灣。
楊虔豪
Nov 6, 2019


臉書最新研究計畫──社交媒體如何改變民主
四月底臉書宣布一系列研究計畫,探討社交媒體對民主的影響。將有超過六十位學術研究人員,能夠使用「臉書的隱私權保護資料」(privacy-protected Facebook data)。
李筱雯
May 12, 2019


「你知道你媽媽在看中天嗎?」從法規增訂到全民動員,一起防堵紅色滲透
基於有部分的小吃店、學校餐廳被鎖特定新聞頻道而不能轉台的現象,最近有網友發起「新聞頻道轉台運動」,呼籲消費者自主使用遙控器,對抗媒體洗腦、奪回閱聽權。也有大學生發起抵制和拒看某新聞台的運動。這些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顯示台灣閱聽人對於目前電視新聞品質和整體視聽環境的不滿。
羅慧雯
May 9, 2019


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社會
臺灣目前的媒體造神亂象與假新聞氾濫,腐蝕我們的民主自由基石,竊取社會信任感。社會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危機處境,已經不是用「有限理性」可以解釋,也不單純是「非」理性。
林耀盛
Apr 21, 2019


當媒體成為利維坦,真正的新聞自由何在?
現下台灣局勢危殆之況眾所知之,只是有些人係心懷土地的愛國志士,有些則是應和經濟糖衣實則賣台的第五縱隊。緣此而論,要抵擋外國勢力入侵至少有兩大審核門檻為重點,厥為NCC和投審會,本文主要談NCC所涉媒體事宜申論。
Raphael Lin
Apr 16, 2019


比言論自由更重要的事情:保障可靠資訊流通的自由
什麽東西會令我們比失去自己的認同更恐怖呢?有,那就是你的「認同」被改變了。你收到的訊息看起來都是正確的─格式、文字、指涉等等;連你的親朋名字都正確──但是它的内容卻是假的,扭曲的,別有用心的,目的是改變你的認同。現在這一類的活動已經提升到國家的層級,成爲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極為重要
李弘祺
Mar 27, 2019


真民主與假新聞──台灣該如何守護民主與對抗紅色統戰?
雖然不可能完全根絕虛假訊息的存在,但台灣應該進行損害控制,降低其對台灣民主的破壞程度。藥方有很多,但必須做到標本並治:針對社群媒體平台傳播虛假訊息及濫用用戶個人數據,台灣有必要參照先進民主國家如德國和法國的相關作法予以納管,提升其透明度與問責性。
羅世宏
Mar 21,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