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看看日本福島核災十周年,想想台灣
3月11日,是日本福島核災10周年。10年過去了,整體國力、科技都遠勝台灣的日本,福島縣輻射汙染整治成效如何?人口回流多少?對福島核電廠災後的善後事宜進度如何?生活在被世界銀行評為自然災害風險全球第1的台灣人民,面對8月28日的核四重啟公投,該如何看看日本,想想自己?...
詹順貴
Mar 10, 2021


再見了,反逆的搞笑之王──台灣人何以哀思志村健
志村健日前因為武漢肺炎過世了。結果第一時間發文追悼這位搞笑巨匠的居然不是日本天皇或首相,而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志村健雖然在幾年前和台灣製造的日本帥哥金城武共同為航空公司演出過台灣的宣傳廣告,也多次表示對台灣的喜愛,但是其實本人過去與台灣並沒有什麼特殊淵源。
蔡亦竹
Apr 1, 2020


東京奧運終於延辦,過程忒是傷腦筋
延燒了三個多月,武漢肺炎(COVID-19)的疫情不但導致全球各地數十萬人確診,超過一萬多人死亡,也影響了全球經濟與交通,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打擊,就連體育賽事都面臨停賽的危機。
陳威臣
Mar 24, 2020


武漢肺炎威脅下的日本
席捲全球的武漢肺炎(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至今已造成超過四萬人感染,死亡人數近千,不過台灣政府的防疫努力,可說是可圈可點,也讓日本的網友稱羨。
陳威臣
Feb 10, 2020


【書摘】《「小的」與大人》
為了避免傳染病一再地從境外移入,和在島內傳染流行,「檢疫」和「檢查」就是很重要的防疫手段。因此,1896年起,臺灣總督府陸續頒告〈船舶檢疫臨時手續〉、〈臺灣傳染病預防規則〉、〈公醫規則〉、〈保甲條例〉、〈海港檢疫規則〉、〈下水規則〉、〈家屋建築規則〉、〈污物掃除規則〉、〈大清潔法
玉山社
Feb 7, 2020


台灣經濟唱衰論,是在哈囉?
因為在中國成都的中日韓三國高峰會(12月24日),三方領導人達成推動RCEP明年正式簽署的共識,最近幾天國內媒體又出現不少台灣因為無法參加RCEP要被邊緣化的討論。筆者看到這些唱衰的文章,心裡的第一個反應是嘆氣搖頭。
郭永興
Dec 26, 2019


【書摘】《全球化的時代──無政府主義與反殖民想像》
日本一開始為彭西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儘管這衝擊隨著時間漸漸沖淡,最後他還娶了日本妻子過著美滿的生活。一八九八年七月八日,他寫信向布魯門特里特指出:
你說得對。(身在這裡)打破了我們在歐洲獲得的所有認知,因為這裡的一切揭露了一個未知的世界,(相較於)自己親眼目睹之前所能想像的一切,
事務所主持人
Nov 1, 2019


台灣該如何看待美國國防部組改?
美國防部最近有個組織改造引發議論。薛瑞福是負責印度─太平洋的助理國務卿,旗下新增一位專門針對中國的副助卿。而台灣不屬該副助卿管轄,而是歸在東北亞副助卿的轄區。我們需要注意這個作為的背後,是反映了何種對台戰略思惟。
賴怡忠
Oct 29, 2019


邁入令和,日本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10月22日,日本舉行了新天皇的即位式,對比30年前明仁上皇登基時150國貴賓訪日,這次共有來自高達180國的元首與代表參加,創下歷史紀錄。
由平成跨入令和,一個新時代的展開,自然有不少日本人,期望能有更好的生活。然而自平成時代開始,日本卻面臨許多挑戰......
陳威臣
Oct 25, 2019


論東亞極權主義的起源
地緣政治對民族國家的影響力是相當強大的。比方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原本將隨著政治和經濟的民主化,而漸漸淘汰於公眾的視野。但中國的崛起卻讓即將溺死的國民黨抓到政壇的浮木,好讓其有機會重新執政,並以中國代理人自居。中國的強大牽動著周圍國家的政治生態,作為弱小國家的台灣感受更加明顯。
陳智豪
Oct 13, 2019


日本觀點看中美貿易戰
9月1日起美國對中國發動第四波懲罰性關稅,中國也在同一天啟動新一波報復關稅作為回應。中美貿易戰似乎還沒走到最糟,只有墜向更糟。
這個夏天是中美貿易戰的發展關鍵,筆者整整七月與八月,在東京的青山學院大學經濟學部當訪問學人。剛好可以參照日本的多元觀點,來看中美貿易戰與對台灣經濟影響
郭永興
Sep 6, 2019


日韓關係惡化,文在寅要負最大責任
造成兩國關係不佳的主因,還是歷史問題。1910年日本依據《日韓合併條約》強行併吞大韓帝國後,成為同一個國家。但到了二次大戰末期,由於戰局緊迫,日本政府展開物資徵用與人力動員。最後衍生出外界所熟知的「徵用工」與「慰安婦」,成了兩國爭執的焦點。
陳威臣
Sep 4, 2019


安倍的淡定與文在寅的暴走
「只要南北韓協力,靠『和平經濟』我們就能打敗日本!」「日本簡直是『做賊的喊捉賊』!」
文在寅在國務會議與青瓦台顧問會議氣噗噗地痛罵日本,他的表情憤怒並充滿了殺氣。但是日本首相安倍根本不理他,老神在在依舊故我。
朱立熙
Aug 18, 2019


【書摘】《昭和史》
美國的大眾文化不是什麼洗腦工具,而是有著在戰後自然被日本社會接納的要素,那就是民主主義和重視個人的自主性。好萊塢電影不管是戀愛、喜劇,還是歌舞劇,全都與威權主義和身分制度毫無關聯。不管哪部好萊塢作品,都反映著這樣的理念,認為人們可以靠著自身的才能與努力過活度日,而且應該由自己訂定
事務所主持人
Aug 16, 2019


殺人的不是次文化,是極端的粉飾太平
京都動畫的悲劇尚未落幕,除了日本的動畫業損失慘重以外,更令人迫切感到擔憂的是,日本長期以來極端崇尚表面的太平,延伸的冷漠、霸凌與連坐罰,將會在未來的十年內持續造成更沉重的悲劇。
林若曇
Aug 9,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