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正進入深水區的歐中關係
九月一日中國外長王毅與德國外長見面時,王毅沒預期一向會比較親近中國的德國,會在這個會面提出德國「不會接受來自任何方向的威脅」。雖然這句話被不少人認為德國是同時針對美國與中國,但前一天德國外長才與捷克外長通話,針對中國因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台而被中國威脅一事,表示德國會與捷克團結一致。
賴怡忠
Oct 12, 2020

難民問題向來是個棘手的問題
如果大家有興趣到Google去搜尋難民兩字,你會發現搜尋出來的新聞都是歐洲難民的新聞,尤以德國大量接受難民的政策新聞,與總理梅克爾為此事所承受的責難或者是讚許最多。
難民這個議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但全球難民人數在這七十年來逐步的增加,到了去年已經將近七千萬人,這個數字是歷年來
胡博硯
Sep 14, 2020


布拉格的堅毅詩篇
布拉格是一顆剛硬晶瑩、卻顯得幽暗含光的鑚石,躋身在中歐浪漫之路的山光水色之間。從主教山上的城堡下來,走過卡爾王橋,進入舊城區的廣場,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紀念胡斯(Ian Huss)被燒死的銅像。這個青銅雕像的胡斯神情剛正清癯,表現出臨死不懼,無畏堅毅的抗爭態度。代表的就是布拉格的
李弘祺
Sep 10, 2020


德國的普篩不是什麼好良方
漢堡市長曾薛爾(Tschentscher)本身是醫師背景出身,最近對於德國普篩政策的發言與對德國中央政府政策的批評,無意中讓台灣某些政客撿到槍,說台灣媒體亂報,認為部分媒體說曾薛爾不贊成普篩是造假,對台灣尚無需普篩的政策展開猛烈攻擊。
德國這次防疫失敗,他們現在所做措施都是亡羊
劉威良
Aug 26, 2020


德國就像浮士德──它出賣自己的靈魂
近來看德國越來越不順眼的人會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德國對中國不敢大小聲,一個看似人權至上的國家,在2007年德國總理梅克爾還願意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2015年可以張開雙手接收從敘利亞、阿富汗戰區湧來的百萬難民,樣樣在人權的維護上都表現的可圈可點、讓人讚賞的德國,最近到底是怎麼
劉威良
Jul 13, 2020


德國的媚中與納粹情結
近來因為諸多與中國相關問題,德國政府媚中的發言, 漸漸浮上檯面。在台灣人民的眼中,德國政府媚中的荒誕舉措,時常令人不解,也屢屢被人拿來探討,舉凡對台灣捐口罩不敢提台灣,還有香港反送中對中國的批判極為保守,一直到近日中國通過的「港版國安法」,一些民主國家都開砲批判中國,但一向講求人
劉威良
Jun 1, 2020


歐美只能靠封城鎖國,等待疫情延緩
武漢肺炎擴散全球,歐洲各國掉以輕心,坐看中國、日本、韓國抗疫,歐洲政客完全不盤點自己的防疫裝備,聲稱疫情都在掌控中,自己國家可以讓人民放心,結果疫情一到家門,歐洲全部潰堤,最後每個國家各自為政,把難得多年來的跨國通行,因疫情而重新築起邊界。
劉威良
Mar 26, 2020


失序歐洲無力抗武漢肺炎
相較於台灣於十七前因對SARS疫情掌握不足, 造成國人三百四十六人感染,三十七人死亡 的慘重情況,德國當年才僅有九個人被感染,瑞士、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也都波及甚少。也難怪他們對此類似SARS的武漢肺炎無知至此。只是他們的無知,並不會可以減少傳染帶來的人為災難。
劉威良
Mar 9, 2020


關於東德你不能不知道的幾件真相
三萬條親手撰寫的和平彩帶,一個德國國民共同懷抱的和平希望,猶如彩色海浪一般,飄揚在布蘭登堡門前廣場,象徵著德國的記憶文化與柏林圍牆倒塌的世紀意義,仍鮮活的活躍在德國上空。現正舉辦中的柏林圍牆倒塌卅周年紀念活動,估計耗資一千萬歐元,但柏林圍牆可曾阻隔了人流,圍牆倒塌後的東西德社會文
劉彥甫
Nov 10, 2019

我在柏林,遇見不一樣的轉型正義
今年復活節的週日,受邀去了友人家參與節日聚餐。邊吃邊聊,我開口講了一點台灣,講戒嚴講蔣家,講了台灣在推轉型正義。可能觸動了什麼開關,老先生接話說起了自己的故事,一開口便是一輩子。
賴郁棻
Aug 25, 2019


【書摘】《關鍵年代》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威瑪共和國最後一任總理施萊徹爾(Kurt von Schleicher)向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總統遞交了辭呈,興登堡宣布了他的決定。一直到這時候,威瑪共和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來挽救共和政體。然而年老的元帥已經無力阻擋希特勒上臺...
事務所主持人
Aug 23, 2019


扯後腿有時更早下地獄─德國共產黨的歷史教訓
一個正常的議會制度的國家,每個政黨都以取得政權為最大的利益考量,彼此時而合作、時而鬥爭,在互相掣肘的同時,也促進彼此的利益。在一進一退、妥協談判之間,消弭、磨合不同階級的利益衝突,同時推動良好的政策。
但是,如果局勢相當緊急、有團結需要的時候,光譜相近、應該合作的政黨仍以自身能
陳信仲
Jul 31, 2019


新歐盟如何看待美、俄、中
日前歐盟選出新的執委會主席,前任德國國防部長烏蘇拉.范德賴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出任這個相當於歐洲總統的職位。媒體上多以七個孩子的媽來形容烏蘇拉.范德賴恩,好像這個人除了育兒外沒啥建樹。但烏蘇拉.范德賴恩可以出線,這個發展背後的歐洲政治背景
賴怡忠
Jul 23, 2019


如何在廢墟中重建民主?──台灣或將走上的悔恨之路
從上述德國人對民主防衛的重視與重建,我們看到德國人為《基本法》提供各國民主人權基礎的借鏡感到驕傲的同時,也為過去付出人性與鮮血的教訓做出反省。在面臨民粹與中共對台灣自由民主的試煉之前,或許德國的經驗可以成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陳信仲
May 28, 2019

【書摘】美茵河畔思索德國
法蘭克福是一座思想者的城市。一位社會學的天才,與一位在哲學中被寵溺的流浪的孩子,在這座城市相遇,成為終生不棄的朋友。他們在德國文化鼎盛時代來到法蘭克福,在人類的價值被貶到最低的時侯遠走他鄉。這兩人的命運,也是德國近代多難歷史的縮影。
蔡慶樺
Feb 1,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