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賴怡忠

新歐盟如何看待美、俄、中

日前歐盟選出新的執委會主席,前任德國國防部長烏蘇拉.范德賴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出任這個相當於歐洲總統的職位。媒體上多以七個孩子的媽來形容烏蘇拉.范德賴恩,好像這個人除了育兒外沒啥建樹。但即使她的總理梅克爾都沒投贊成票,烏蘇拉.范德賴恩依然可以出線,這個發展背後的歐洲政治背景值得分析。

歐盟新任執委會主席,前任德國國防部長烏蘇拉。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這次歐盟議會選舉結果,傳統兩大親歐盟黨團,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EPP)與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席次大為衰落,兩黨團總共掉了69席。媒體對此一現象多解釋為民粹力量的崛起,因為疑歐派的民粹政團總共取得116席,較上次增加了38席,擔心歐盟會進一步分崩離析。


但因為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團(ALDE)席次也大有斬獲,較上次增加37席,成為歐盟議會第三大政團。加上法國總統馬克宏所屬政團加入ALDE,這使得馬克宏總統透過ALDE席次,開始擁有對歐盟議會的喊價空間,降低了德國所主導的歐洲人民黨團對歐盟執委會主席選舉的支配力。為了取得ALDE的可能合作,歐洲人民黨團不推舉自己的主席曼弗雷德.韋伯(Manfred Weber),而改推舉烏蘇拉.范德賴恩。


烏蘇拉.范德賴恩當選歐盟執委會主席對德國的意義十分重要,不僅這是德國人首度擔任歐盟執委會主席,而且還是個中間偏右保守政團的德國人擔任執委會主席。一般認為德國人如可被接受擔任此職,必須是來自左翼的社會民主進步黨團的候選人方能盡其功。


德國人首度擔任歐盟執委會主席,表示歐洲可以接受德國人出任歐盟領導者,意味著八十年前的二戰陰影逐漸消失,德國終於被歐洲再度認可。中間偏右保守政團的德國人擔任執委會主席,則是心理療癒意味較強,縈繞在德國人頭上的「必須」左翼政治正確已經消失。做一個保守派德國人還是可以被歐洲如實的接受,不需要加上「我是德國人,但我也支持進步云云」等詞彙以爭取被歐洲認同。


此外,烏蘇拉.范德賴恩畢竟是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推出之歐盟執委會主席候選人。上次歐盟執委會主席選出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就意味著歐盟議會的權力在增加,歐盟會員國對於執委會主席的主導權在下降。這個趨勢延續到這次選舉,這使得歐盟議會對於歐盟事務具影響力的動能還在提升。在這個狀況下,分析歐盟議會席次分配所代表的權力意涵就很重要,特別是歐洲人民黨團。


坊間對於此次歐盟議會選舉多以疑歐派民粹勢力的崛起視之,這固然沒有大錯,可是疑歐派民粹勢力並沒有取得先前預期的席次,成長有限。傳統兩大黨團席次的下跌也與自由民主黨團勢力,以及綠黨力量的再起有關。這也是烏蘇拉.范德賴恩在她爭取執委會主席選舉的演說時,會花費不少時間談歐盟對氣候變遷議題承諾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人民黨團席次雖然下跌,但依舊是歐盟議會最大的政團。但這個人民黨團的權力平衡,已經從傳統的西歐(德國)逐漸向中、東歐轉移了。


歐洲人民黨團在歐盟議會的751席中占有182席,但中、東歐七國(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就佔了歐洲人民黨團(26國)的67席次,超過三分之一。與上屆歐盟議會相比較,就可以知道這個權力轉移的現象。


在2009─2014歐盟議會中,歐洲人民黨團握有274席,其中的64席是來自中東歐七國。因此可以想見,中、東歐國家對於歐洲人民黨團,以及對於歐盟議會的影響力只會持續增加。


如果以其與疑歐民粹派力量的對比,更可以看出這個影響。相對於疑歐民粹派在傳統西歐國家取得大幅斬獲,中、東歐國家的留歐力量十分強大。這使得疑歐與留歐的角力上,留歐力量會日益仰賴來自中、東歐國家的支持。但有趣的是,布魯塞爾與會員國的某些重大爭議,卻多是與中、東歐國家,擔心這些國家的民粹趨勢對民主治理的衝擊。


例如因為移民問題以及民主治理,布魯塞爾與匈牙利及波蘭一直在爭吵。匈牙利總理烏爾班(Orbán Viktor)甚至索性提出「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為自己的反自由措施辯護。金融家索羅斯為此公開要求應把匈牙利執政黨踢出歐盟議會黨團。


匈牙利執政黨是歐洲人民黨團的一員,索羅斯就是對歐洲人民黨團主席直接要求,但匈牙利執政黨團在歐洲人民黨182席有12席,是相當具影響力的集團。而匈牙利也振振有詞主張自己支持留歐,且自己的治理方式受到人民肯定(因為匈牙利在歐盟議會分配有21席,執政黨就取得過半的12席,是會員中對其國內最具主導性的留歐政治力量)。有分析就指出,因此次選舉後在歐洲人民黨團與疑歐派在布魯塞爾的對壘,會更需要匈牙利會員支持,這讓曼弗雷德.韋伯左右為難且左支右絀。


即便不提匈牙利,鑒於中、東歐對於歐盟議會與歐盟事務的發言權日高,理解這些國家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日前斯洛伐克智庫Globsec發佈的中、東歐趨勢調查「Globsec Trends 2019: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30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Iron Curtain」就很具有參考性。


在這份對中、東歐七國的民調可以發現,這些國家對於歐盟的認同很高,投票時也宣稱會有八成支持留歐,也都支持北約的存在。但對於俄羅斯的看法則出現較大分歧。波蘭、捷克、羅馬尼亞都有過半認為俄羅斯是安全威脅,但匈牙利、斯洛伐克與奧地利認為俄羅斯是威脅者都不到四成。最靠近俄羅斯的保加利亞甚至只有9%認為俄羅斯是威脅。更需注意的是,斯洛伐克與保加利亞認為美國是威脅者比認為俄羅斯是威脅者更多。


在對自己國家的價值認知上,中、東歐國家都有起碼超過六成認同自己國家的價值與歐盟更接近,但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認為自己國家的價值與俄羅斯接近者,比與美國接近者高。


而中、東歐國家無一例外,都不擔心中國在其國內的存在,最關注者是捷克、波蘭與奧地利。除了捷克有近五成外,波蘭與奧地利的擔憂程度都只有三成六。捷克民意對此的關切,應與其總統與中國千絲萬縷的利益連帶被媒體揭露有關。波蘭則與中國沒有達成其原先經濟許諾,以及波蘭強烈親美的傳統,因此對美中關係也相對更敏感等因素有關。


歐盟產生新的執委會主席,但在歐盟議會的主力支持者歐洲人民黨團,卻會變得十分仰賴中、東歐會員政黨的支持。中、東歐國家對於俄羅斯、美國的立場目前看來十分分歧,固然有強烈親美的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與捷克,但更不乏顯著認同俄羅斯價值的國家。歐盟近幾年的自由與人權價值的發展,對於中、東歐有強烈宗教傳統的國家(如波蘭),也產生某種緊張關係。這個新組合使得十七年前被小布希政府國防部長倫斯斐稱之為「新歐洲」,呈現與當年十分不同的面貌。


分析歐盟與歐洲的未來發展,除了持續關注德國的動向外,一般相信法國的態度與中、東歐國家的動態,會是掌握理解的鑰匙。相對於「舊歐洲」困頓於疑歐與留歐的角力,新歐洲勢力在歐盟的崛起,其在未來會以何種方式影響歐盟,歐洲自由開放的政治價值是否會出現變革,以及中、東歐國家是否還會持續其對中國經濟的期待等,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議題。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