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春韓政局(上):新閣員接連落馬,文在寅政府「灰頭土臉」
上次專欄提到,由韓團BIG BANG成員勝利投資的首爾江南俱樂部「燒陽」,還有朴槿惠前總統上任初期所任命的法務部次長金學義,都爆發出連串性侵疑雲,成為近來廣受社會關注的懸案。
楊虔豪
Apr 10, 2019


兩件性侵案外案……疑雲密佈的南韓早春
透過媒體窮追並引起民憤,促使世人集中關注,讓這兩起事件重新受關注,逼迫檢警有進一步行動,但如何能確保調查與執法,往後不受各種外力干預,又有多少未解事件,能像這樣重新浮上檯面?南韓的早春,壟罩在重重未解疑雲底下,當下的困境是,沒人能把握,烏雲偶然散去後,就不會重新聚集。
楊虔豪
Mar 27, 2019


睽違33年,再度來到光州的獨裁者
今年起,轉型正義議題在南韓不斷延燒,前獨裁總統全斗煥在2017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否定自己當時主導的新軍部向光州民眾動武,更在書中,指責主張曾親眼目睹軍用直升機在市內開火的神父趙費奧是「無恥的說謊者」,氣得趙神父的侄子跳出來,對全斗煥提起名譽毀損訴訟。
楊虔豪
Mar 13, 2019

保守派持續暴走──崔順實平板電腦是捏造的
文在寅總統也正面批判自由韓國黨,表示國會議員醜化光州事件的發言,等同是在否定自己,是「應當感到羞恥」之事,他更說道:「對有這麼多人犧牲,就連現在,痛苦都未減退的民主化運動,只以顏色和地域主義來劃分立場,並激起憎惡來獲得政治利益的行徑,請國民斷然予以拒絕。」
楊虔豪
Feb 27, 2019

「光州事件是暴動」、「全斗煥是英雄」…南韓極右派的赤裸反撲
朝野4大黨更計畫推動「5‧18扭曲處罰法案」,杜絕詆毀光州民主化運動參與者與犧牲者的行為。眼見惡評排山倒海而來,自由韓國黨非常對策委員長(代理黨魁)舉行緊急記者會,公開表示議員們在公聽會上的發言,明顯為虛偽主張,等同是在侮辱國民,已要求黨中央倫理委員會究責,並做出嚴正處置。
一
楊虔豪
Feb 13, 2019


失智的老總統與主張丈夫是「民主之父」的前第一夫人
「就是他(全斗煥)讓我們國家首次實現總統單任制;現在總統做完5年,還想再做,根本是沒法想像的事…就是因為國民要求要直選總統,他才讓大家直選的…你要問說我們國家的民主之父是誰,我覺得就是我老公。」李順子說道。
但實際上,總統直選根本與全斗煥扯不上任何關係。在1987年,南韓爆發大
楊虔豪
Jan 30, 2019

當記者成為發言人?青瓦台的人事爭議
在青瓦台頒布新人事案後,在網上,都能見到不少南韓進步派表示欣喜,認為這是值得驕傲的是,MBC和《韓民族新聞》兩家媒體工會卻接連發表聲明,對任命案表達遺憾,因為對媒體本身而言,這樣不僅容易被誤解為是政治酬庸,而且也對媒體的獨立自主與公正,造成影響。
新聞工作者踏足政界,不僅在台灣
楊虔豪
Jan 16, 2019

南韓便利的「新聞資料庫」如何影響生活
相較台灣的雜亂不堪,在南韓跑新聞和整理資料,這裡的井然有序和便利,不僅讓人覺得便利,在工作上更是能夠節省許多時間;只要通曉韓文,取得新聞資料,可說是便利又有效率。
首先,南韓各大電視台,幾乎都有個獨步於世界各家媒體的特色:每個節目,不論是政論節目、晨間新聞、晚間新聞,在播送結束
楊虔豪
Jan 2, 2019


複雜卻模糊的台灣選舉:我們該如何面對外界視角?
地方選舉與公投結束,投票並看完結果後,從台灣返回南韓工作。一進首爾的外媒支援中心辦公室,眾家外媒駐韓記者一看到我,紛紛對投票結果感到意外。
「你知道嗎?中國那裡看到台灣選舉結果,都超開心的說。」一位剛從北京出差回來的一家歐洲大報的記者說道。
一名「阿公級」美國資深記者則驚恐反
楊虔豪
Dec 19, 2018

受夠台灣選舉「邊投邊開」鬧劇?看看南韓投開票文化
諸如台灣本次選舉發生的「邊投票、邊開票」的荒謬現象,在南韓就絕不可能發生。採訪過南韓大大小小選舉,這裡的流程讓人覺得更有效率與謹慎。
在南韓,選民前往投票所出示證件後,選務人員就會以電腦機器登記並列印出選票,投票行為除有人工作業確認外,還同時納入電子統計程序,因此從早上投票開始
楊虔豪
Dec 5, 2018


地方選舉倒數,對比台韓民調困境
至當時為止,南韓的民調機構,都是以撥打有線電話號碼來施測與統計,但事實上,作為網路通訊大國的南韓,有線電話的使用率僅剩50%,經常使用手機、剛好又是進步派最大票源的年輕族群,難以被詢問到。
楊虔豪
Nov 21, 2018


只會怪台灣不如南韓?《聯合報》自己要先有長進
南韓經濟超越台灣已15年多,台灣不論硬體與影響力大幅落後,眾所皆知,但《聯合報》主筆的水準,還停留只會拿帳面數字來比較,而沒去細看南韓發展的細節及政治文化的連結,只會胡亂責怪意識形態作祟造成發展停滯,凸顯這15年來,自己也毫無成長,就不要抱怨台灣落後南韓。
楊虔豪
Nov 7, 2018


韓聯社竟引用環時報導台灣翻車事故!
《環球時報》出乎常理的論調,也經常成為南韓同業報導的焦點,眾人多抱著「奇文共賞」的荒唐目光來看待,結果現在台灣出事,《環球時報》卻成為韓聯社引用的來源。
這是一件相當奇怪的事,就好比我們要報導在南韓某地發生的意外消息,結果引述的媒體不是韓聯社或KBS等當地「韓媒」,而是沒在南韓
楊虔豪
Oct 24, 2018


一顆天燈,再度牽扯出南韓公安大漏洞
警方在事發隔天,以造成失火嫌疑,緊急逮捕一名27歲的斯里蘭卡籍移工,並公開表示,儲油槽起火原因,是這名移工當時在離儲油槽距離300公尺的鄰近山坡地上,施放天燈,最後落在儲油園區而導致。
移工遭逮捕後,迅速引發反彈聲音─作為國家重要設施的儲油槽,僅僅因一個天燈就發生大型火災。
楊虔豪
Oct 10, 2018


年節親人團聚 碰到長輩問東問西怎麼辦?
跟我們過中秋節一樣,南韓也有秋夕假期,而且比農曆春節還盛大,今年從9月22日放到9月26日,長達5天;報紙全不出刊,但連休前最後一天,一篇報紙專欄刊登出來後,引發熱議與瘋狂轉載,而且直到連假結束,這篇專欄的標題,還成為時下流行語。...
楊虔豪
Sep 26,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