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摘】《回憶的敘事》
春雨‧紅漆‧二二八 那時,春雨總是綿綿不絕下個不停,彷彿整個春天,地面都不曾乾過似的。孤高的大王椰子,無言佇立在鉛雲密布的天際下;凋謝的紅白杜鵑,就在樹叢下散落一地;走遠的行人背影,盡顯寂寥。 我結束在綜合教室的理則學課後,一個人無聊地往學生活動中心走去。一九八三年的春天,...
允晨文化
Jul 10, 2020


【書摘】《刻不容緩:當氣候危機衝擊社會經濟,我們如何尋求適合居住的未來?》
扼殺氣候行動的是資本主義,而非「人性」 千鈞一髮之際,一條通往安全的新政治途徑赫然浮現。 二○一八年八月 週日,整本《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只有一篇文章,鎖定單一主題:科學塵埃落定、政治觀點看似一致的一九八○年代,為何無法對抗全球氣...
時報出版
Jul 9, 2020


【書摘】《全島總罷工──殖民地臺灣工運史》
到了1926年,島嶼上各形各色的社會問題逐一爆發出來,小作人爭議、二林蔗農事件、無斷地拂下事件、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凡此種種都顯示了社會上熾烈的群眾動能。而奉行「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前期文化協會根本無法吸納這麼強大的社會力,從中找到運動的施力點。民族資產階級的自治主義已無法解決驟
前衛出版社
Jul 3, 2020


【書評】美國共和黨怎回事?──談《通往自由之路》與《美國金權》
通往自由之路》是從林肯開始談共和黨與美國政策的關聯和改變,《美國金權》則是以寇氏兄弟為主,談到這些外人鮮少知曉的大企業家,如何影響美國的政策,尤其是茶黨運動。
換句話說,《通往自由之路》是具有歷史縱深的古典,而《美國金權》則是盤根錯節的現代,其中貫穿兩者的共同點不僅在於共和黨(
沈榮欽
Jun 28, 2020


【書摘】《大疫年紀事》
病人為何會想害人,醫界爭辯不休。有人認為那是這種病的本質,說每個患者都會十分憤怒,怨恨自己的同類。彷彿有股邪惡的力量,不僅透過瘟疫四處散播,也根植在人性中,驅使病患見人就攻擊;他們說那就像是狂犬病,病犬可能原本極為溫馴,一旦染病卻見人就撲咬。...
麥田出版社
Jun 26, 2020


【書評】疫情下的個人即政治:郭晶的《武漢封城日記》
在大疫爆發的時刻面對危機而又無能為力時,用文字來記錄所見所聞與心情感想,會是不少人的反應。除了見證歷史的用心之外,這也可能是一種安定心情的方式。在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作品流傳後世,甚至成為經典。
在黑死病侵襲歐洲奪走將近一半人口的性命時,義大利文學巨匠薄伽丘(Giovanni B
李尚仁
Jun 19, 2020


【書摘】《自由之城》
對某些荷蘭共和國的人來說,一六五三年可能有點像許多美國人心目中的一九六○年。一場大型戰爭剛剛過去,此時大眾渴望將之和戰後時期拋諸腦後。社會上出現一種新鮮的現代氣氛,而一位年輕的新領袖挺身而出。約翰.德維特(Johan de...
八旗出版
Jun 19, 2020


【書摘】《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
十九世紀,當社會科學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往往是小說家、編劇、記者或社會改革者在記錄工業化與都市化對個人與家庭生活的影響。今天,類似的文化變遷也在低度發展國家的人民身上發生,但我們找不到類似的文學來幫助我們增進對這個過程,以及對這些人的了解。這種了解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今天,這些低度
左岸出版
Jun 12, 2020


【書摘】《大審判家弗里茲.鮑爾》
然而,摩薩德的第二次任務卻依然是在一個令人失望的結局中收場。調查的結果是,當時洛塔‧赫曼已經近乎完全失明,他已搬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多年,如今住在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有數小時車程的蘇亞雷斯上校鎮(CoronelSuárez)。摩薩德認為他的線報靠不住。對於弗里茲‧鮑爾催促第三次派...
臺灣商務出版
Jun 5, 2020


【書摘】《臺灣政治經濟學》
自1987 年7 月解除戒嚴以來,臺灣的政府組織改造至少也已經歷了30 多年;其中,無論是中央層級的行政院組織改造,或地方層級的縣市合併升格,嚴格而言,都還沒達成一個週期的終點,例如,前者還有五個部尚未完成組織法制的立法,而後者的直轄市也尚未發揮整合週邊縣市並從事對外競爭的角色。
時報出版
May 29, 2020


【書摘】《金融創造文明》
在法國,土地銀行(以土地房產來擔保紙幣)的理論,在恐怖統治期間變成血腥的現實。即便約翰‧勞留下的陰影揮之不去,再加上法國在密西西比泡沫之後就避免從事金融工程,但靠革命起家的雅各賓(Jacobin)政權苦於沒有太多財務支援,也沒有可發行法定貨幣的信任基礎,只好轉向資產抵押證券,以土
聯經出版社
May 22, 2020


【書摘】《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
大正時期之後的昭和時代,十五年的戰爭,把適合操作機器、提高效率的身段,帶進了生活中。投降之後,在戰後,占領軍在日本人面前,展現出戰勝者的身段,成為難以企及的模範。而之後經濟成長,農業人口流往工廠和服務業,一九六○年,所有日本人都生活在都市風格的環境中。因此,電視播出的連續劇,已不
馬可孛羅出版社
May 15, 2020


【書摘】《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憂鬱的熱帶》固然有很多原創性的方面,但它也從同時代人吸取了大量資糧。這部回憶錄符合一個歷史悠久的法國知識分子傳統:離開大都會,在旅途上尋求啟蒙。它相當於紀德《剛果遊記》(Voyage au Congo,1927)的南美洲版本,也大大受惠於雷利斯的《非洲幽靈》。尼贊在《阿拉伯半島
衛城出版
May 8, 2020


【書摘】《掙扎的帝國》
南海經濟體 當鄭和的艦隊遍航南海,並且於一四○五年進入印度洋時,他已經航行進一處現存的分散貿易網絡之中。一四九八年,葡萄牙船長達伽瑪(Vasco da Gama)駛入印度洋時,同樣的情況依舊到處可見。以南亞為基地的穆斯林商人,主導了此地的貿易,但是沒有人能獨攬生意。
麥田出版社
May 1, 2020


【書摘】《武漢封城日記》
有人問我現在寫日記和我以往所做的助人工作之間的差別。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兩者的區別在於我是武漢封城的親身經歷者。 以往,我做的是支持他人的工作。儘管我對她們遭遇的性別歧視和性別暴力有一定的了解,但那些始終不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現在,我除了依然是個行動者,同時也是一個親歷者。
聯經出版
Apr 30,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