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當「美國回來了」遇上「平視世界」的中國
1971年美國國安顧問季辛吉秘密訪問中國以降,未曾有一次美中高階外交官員在公開場合中,以幾近對罵、違背外交禮節的火爆姿態,針鋒相對。直到2021年3月18日。 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的開幕式上,中國高階外交官楊潔篪火力全開,以超出規定發言的時間,指著美國痛批,對中國「居高臨下」...
林琮盛
Mar 23, 2021

美國抗中民意的共識與變化
最近兩周的《蘋果日報》專欄,我與另外三位同樣是TPI的夥伴分析了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二月初的蓋洛普民調中有七成挺台灣,七成討厭中國,同時期的皮猶民調也顯示出類似的數字。就現階段來說,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反感是兩黨共識,雖然兩黨對於該怎麼抗中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王宏恩
Mar 18, 2021


美中新型大國對抗關係與印太G-4峰會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沒有如外界預期般的轉向和緩。中方對美方提出要尊重中方再新疆、香港與台灣的核心利益,認為這是邁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但是美國並未因此減少對中國在新疆的人權迫害,以及消滅香港法治與一國兩制的批判,更一再對外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堅若磐石(rock solid)。
賴怡忠
Mar 16, 2021


大選過後:美中關係何去何從?
峰迴路轉的美國總統大選,看來拜登勝選已成定局。儘管川普揚言打選舉訴訟,但除非若干關鍵州在計票時真有舞弊情事,否則僅就投票程序爭議,川普想要翻盤,可能性不高。拜登當選,影響臺灣最鉅的,無疑是美國未來的中國政策何去何從。川普過去四年任內,以貿易戰主攻,搭配印太戰略布局...
李福鐘
Nov 9, 2020


拜登勝選,未來方針是什麼?
民主黨與拜登總統當選人,向來批判川普政府的對外政策,包括:對中國、歐盟、加拿大施加高關稅,支持英國退出歐盟......
林正義
Nov 7, 2020


後疫情的美國民眾對中民意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一個月,川普與拜登也在各個議題上針鋒相對。川普總統在競選過程中多次批判中國,在今年年中開始因為疫情逐漸加大對中國的批判,進而在國防、科技、人權等議題上也增加對中國的指責,力道與頻率簡直可比四年前說要在墨西哥邊境蓋牆。
拜登與民主黨也同樣在人權議題上對中國批
王宏恩
Oct 1, 2020


台灣視角看美中對抗:(一)脫鉤與中國經濟走向
美中關係長期而深刻影響台灣的政經局勢,在經濟領域,攸關台灣的發展策略與產業升級;在政治領域,牽動台灣的民主進程(民主化或民主倒退疑慮)、政治認同、國家安全、主權與國家條件。
過去幾年,美中對抗局勢快速發酵,尤其今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加上中國在香港閃電部署國安體制,
吳介民
Sep 9, 2020

馬英九的「反黨改」與毛澤東的「反蘇修」
一向體諒中國立場的美國民主黨,日前已悄悄把「一個中國政策」從黨章中去除,以因應不到三個月的總統大選。雖然在美國的政治場域裡,這個小動作淹沒在疫情與其他的選舉新聞中,沒有引發太多討論,但對在一中政策中直接受害的台灣人而言,卻感覺十分耐人尋味,意味者不但共和黨如此,民主黨與美國主流已
李中志
Aug 24, 2020


全球化是否會帶來自由民主?要看政府答不答應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上個月23日在位於加州的尼克森總統紀念圖書館發表演說,提到過去五十年來美國對中政策可說是定調於尼克森總統時期。1967年尼克森在《外交事務》所發表的著名文章〈越南之後的亞洲〉(Asia After Viet Nam)中論述:「長遠看來,我們無法把中國排除在國際大家
麥明晴
Aug 23, 2020


登輝的野望──回顧90年代台海危機前後(下)
中共於1995年7月在台灣海峽試射飛彈後,對事先沒有心理準備的柯林頓政府產生重大衝擊,中國問題開始被視為一個主要問題來對待,而不像之前政府的外交政策團隊把重點放在處理俄羅斯、波士尼亞問題,以及索馬利亞、海地的第三世界危機。
國家安全顧問雷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和國防部長裴利三位負
趙君朔
Aug 5, 2020


中美關係起風,台灣小心感冒
最近美中局勢風起雲湧,引起國人高度注意,在這個論壇中,像是李中志博士〈冷戰的序曲〉、賴怡忠博士〈成形中的全球新冷戰架構〉、李福鐘博士〈美中衝突進行式──壓力測試、鬥而不破〉等人有很精彩的分析。不過,筆者心裡有個素人等級的疑問(個人學術專長並非國際關係):就算美國一堆大官罵中國,對
郭永興
Aug 2, 2020


冷戰的序曲
對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上世紀的冷戰是他們形成世界觀的重要座標。僅管已結束三十年,年紀如我者到了歐洲國家,都還會習慣性地去找他們當年所處陣營的蛛絲馬跡。事實上冷戰的效應的確還沒結束,它持續地影響各國的政治判斷,畢竟多數決策者的生長過程還是充滿了冷戰的經驗。這未必是壞事,但
李中志
Jul 29, 2020


成形中的全球新冷戰架構
在一個半月內美國政府五大部門接連針對中國發表重大政策聲明,可說是前所未見。
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川普政府打算打中國牌的選舉測操作,但這些演說的政策內容也標示著重大的態度轉折,如果再看到這段期間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的對中政策變化,以及更早些時候北約秘書長的新宣示。大概可以嗅出美國
賴怡忠
Jul 21, 2020


後疫情時代的美中關係與台灣的戰略角色
中國的對台騷擾並未止歇。隨著台灣受到的國際稱讚越多,見不得台灣好,巴望台灣變成鬼島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其發動的軍事侵擾與網路攻擊反更猖獗。而其活動不止於台海周邊,現在可以看到一個相當明顯的模式,就是中國利用歐美與印太區域各國忙於對抗疫情時無力他顧時,反而頻頻軍事出擊
賴怡忠
Apr 28, 2020


香港有如東方西柏林
8月18日,在終於歷經一場沒有發生衝突,也沒有發射一發催淚彈的170萬人大遊行之後,香港的局勢並沒有出現不少人希望的和緩。抗議活動已經持續13個周末,香港問題已經成為登上美共角力談判桌。接下來究竟會如何演變?
趙君朔
Sep 2,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