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藻礁公投引起的政治效應
藻礁公投的連署在今年二月底以後出現戲劇性的發展,現在第二階段的連署人數不僅衝過門檻,幾乎確定成案。藻礁的議題如果繼續延燒,再加上擁核與國民黨力推的「核四公投」,可能動搖到小英政府對能源轉型的政策規劃。不僅如此,再加上同為國民黨發動的「萊豬公投」的壓力,政府在未來幾個月如不妥...
沈有忠
Mar 7, 2021

八月公投案將成2022年地方選舉前哨戰
黃捷罷免案失敗過後,部分藍營政治人物及支持者又再次發起罷瑤刪Q,意圖罷免台北市第一選區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台中市第二選區基進黨籍立法委員陳柏惟,但不僅只是罷免行動,今年8月份也將迎來重啟核四、禁止美豬進口及公投應綁大選三項公投案,在公投後不到半年,國民兩黨將會陸續決定競選縣...
陳健民
Feb 21, 2021

從黃偉哲到丁怡銘事件,綠營「業力引爆」究竟犯了什麼錯?
綠營記者及幕僚近日不少人都自覺,「很有2018年大敗前夕的既視感」,然而面對年初的大勝,以及蔡政府在防疫的傲人成績,怎會一下子掉進危機?首先是過去被形容綠到出汁的台南,市長黃偉哲接連在南鐵東移及馬國學生命案事件發言不當,已有人在談論「民進黨2022年會不會六都只剩高雄」...
林瑋豐
Nov 17, 2020

失焦的公視法修法爭議
民進黨立委最近提出《公視法》修法版本,因遭國民黨反對而被退回程序委員會。《公視法》該不該修?答案殆無疑問。這部法草擬於剛解嚴的九十年代初,一切主張都根植於老三台唯我獨尊的類比舊時代,它被賦予的任務是彌補商業運作之不足以及黨政軍獨佔電視對公共利益之侵害。
從1997年《公視法》通
馮賢賢
Oct 6, 2020


政黨都是輸家,人民有智慧──2020大選雜感(下)
民主政治固需順應民意,但絕不能只會討好人民,而必須也要有領導的一面,否則我們不需要有國家領袖。還好,民主雖不見得是最佳的制度,卻有一項別的制度不及的優點,具備了自我改錯的更正能力。天佑台灣,在高雄先出過疹子了,我們才未淪入萬劫不復之地。
湯志傑
Jan 21, 2020


政黨都是輸家,人民有智慧──2020大選雜感(中)
大家常不自覺地認定,小英既身為全國最高權力擁有者的總統,自當無所不能,而忘了就是舊時代的皇帝也只是一個人,一樣得依賴官僚的合作才行,而無法隨心所欲。對非民進黨原有份子的小英來說,雖可受益於媒體形象,在沒有自己班底的情況下以外來者的身分擔負起黨主席的職責,實際上卻無法免除與黨內既有
湯志傑
Jan 20, 2020


請國會議員要遵守就職宣誓
中國在習近平的掌權之下逐漸脫去和平崛起的外衣,西方民主國家也逐漸警覺中國的威脅,開始調整對中政策,台灣再度成為東西對抗的最前線。加上前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潰不成軍,中國的介入喧囂塵上,亡國感油然而生,台灣能否在2020的總統與國會大選上守住,成為世界的焦點。
李中志
Jan 13, 2020


國殤、爆言與暫停選舉活動──黃金週後的各方情勢
如果年輕人的投票狀況不佳,我們就會讓最爛的總統候選人出線;如果我們沒有死命的回家投票,我們就會讓國民黨在立院把所有的改革變不見。剩下五天,把韓國瑜的誇張言論給你身旁的朋友看,然後跟他們說如果沒有天大地大的事情,又不回家投票,你/妳就是韓粉。
全面真軍
Jan 6, 2020


跑錯場棚的候選人
「望之不似人君」可能是這次韓巿長參選總統以來最常遭受的批評?特別是經過了三場「政見發表會」及一場「辯論會」之後,許多原本抱持著希望韓市長能一改平日的「韓式風格」、稍微「正經」一點地來發表自己的從政理念及國政願景的民眾,莫不瞠目結舌、搖頭嘆息,而感到懷懷疑:這個人是不是跑錯場棚了?
洪浩唐
Dec 30, 2019


大選掀底牌,兩黨打「中國牌」下的社會分歧
2020年總統與立法院的同時選舉進入最後階段的肉搏戰,在短兵相接,掀底牌之際,無論是民進黨的「下架吳斯懷」,或是國民黨的「反《反滲透法》」都直接或間接的與中國有關,兩黨可以說不約而同的打出了中國牌,顯見兩岸關係仍舊是這場大選的關鍵議題。
沈有忠
Dec 30, 2019


台灣的第三勢力焦慮
柯文哲從五年前台北市長選舉開始,一度成為綠營與中間選民的明日之星。但這幾年卻選擇跟綠營全面開戰,而其言辭大走偏鋒,也逐漸失去中間選民的支持。最後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出來後,甚至還被吳敦義認證為泛藍政黨。
柯文哲這一路走來,戰略究竟為何?逐漸往泛藍靠攏,是否是政治判斷上的失誤?
江昺崙
Nov 25, 2019

私心與大局──各黨不分區名單分析
除了親民黨之外,幾個主要政黨的不分區名單大致到位,上週的新聞也環繞著這件事轉。2020各黨的不分區名單歷程及結果各有脈絡及特色,對藍綠而言,這份名單也會對總統大選有或多或少的影響,至於對區域立委選舉而言,戰情膠著的地方當然會受到這份名單的影響,自不待言。
全面真軍
Nov 19, 2019


韓粉仍是民進黨的隱憂
距離2020總統大選僅剩70多天,雖然近幾次的民調都顯示出:蔡英文遠高於韓國瑜,但我們所關注的不應該僅止於此。韓國瑜及韓粉所代表的意義,可能是未來我們數年內都必須面臨的問題。
陳健民
Oct 28, 2019


立委選戰,民進黨務求少輸為贏
傳聞中「郭系」可能的立委候選人,除了周守訓之外,均非知名政治人物。「郭系」較諸2000年的「宋系」,相去甚遠。至於台灣民眾黨,截至目前為止提出的候選人及可能候選人,大多缺乏全國知名度。因此我大膽放言:除非徐欣瑩跳下去新竹縣選立委,或尚有奇兵,否則區域立委掛零。
陸之駿
Oct 14, 2019

切勿低估數據背後的政治危機
近來,蔡總統似乎在各項民調中已經展現領先的氣勢,且不斷拉大與韓國瑜的差距。顯然除非換瑜,否則一對一的對決下,大局似乎已然底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假若為真,為何民進黨在立委選舉的評估上仍顯落後。一旦立院無法過半,總統也註定施政跛腳。而情勢為何呈現如此,為何蔡總統民調領先無法助長
默聲
Sep 12,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