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瑋豐

從黃偉哲到丁怡銘事件,綠營「業力引爆」究竟犯了什麼錯?


圖片來源:翻攝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綠營記者及幕僚近日不少人都自覺,「很有2018年大敗前夕的既視感」,然而面對年初的大勝,以及蔡政府在防疫的傲人成績,怎會一下子掉進危機?首先是過去被形容綠到出汁的台南,市長黃偉哲接連在南鐵東移及馬國學生命案事件發言不當,已有人在談論「民進黨2022年會不會六都只剩高雄」;而中央的蘇貞昌內閣,從2018年選戰到2019年組閣帶來的政治人物臉書社群新氣象,如今卻也由社群重要操盤手轉任的發言人惹出重大危機。


一位綠營幕僚向我形容近來的連串事件,他用的詞叫做「這是業力引爆」。他描述,過去黃偉哲當立委時,若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民進黨出了狀況「藍綠齊罵」,常常那個「綠」的代表就會是名嘴型立委黃偉哲,如今輪到黃偉哲市長接二連三出狀況,「這就是業力引爆了」。


2020年高雄市長補選結束後,沒有意外會是近2年半來最後一次大型選舉,正常邏輯而言,離下次選舉越久、執政黨確實越有機會推行爭議性高、但又必須推行的決策,從過去的一例一休、年改,到現在的萊劑美豬和南鐵東移等,然而執政者以怎樣的態度在執行及論述,就是關鍵了。


黃偉哲先是在南鐵東移拆遷最後兩戶的衝突之際,臉書貼文接連惹議,拿平交道事故來護航鐵路地下化,卻被更高的道路事故數字打臉,同時在臉書大開「今年國定假日都放完了」的玩笑,更是犯了政治人物社群大忌,更何況對勞團而言,黃偉哲也是他們眼中的砍假幫兇之一。而臉書社群的放火事件,黃偉哲又是在馬國女大生命案發生後,貼文稱讚警方,引爆更大的爭端。


然而從黃偉哲走出網路以外的作為,無論是嗆抗議學生「怎麼不去聲援香港」、「路燈只有兩盞不亮」、狂言「全國死刑犯應該儘快執行」等談話,明眼人都看得出,黄偉哲危機並不是推給公關或小編的事了,「市長本身心態就是最大問題而不自覺」。前些時日,綠營執政縣市頻傳治安事件的,其實是爆發街頭鬥毆和警員酒駕的高雄市而非台南,然而市長面對的態度不同,也造就民眾觀感及輿論強度不同。


事實上,以路燈不亮所造成的治安危機,確實並非市長一人之過,黃偉哲大可以論述台南縣市合併後所衍生的統籌分配款問題,區公所基礎建設時常有經費缺口。簡而言之,筆者認為,身為市長應該大方承認不足,並點出結構性問題,但黃偉哲的應對方式,則是反過頭來為自己辯駁。


不少人已在示警,2018年黃偉哲以不到四成的得票率,驚險接下過去賴清德狂掃七成選票的台南市,國民黨僅派出高思博卻只輸5.5萬票,贏得難看的黃偉哲,本來就已沒有賴時代的高民意基礎,若還一味把自己當作高支持度的姿態,綠營台南2022年重演2018丟掉高雄的慘劇,不是不可能。


更別忘,2018年台南的黨內初選就已殺到「刀刀見骨」,黃偉哲並非新系推出人選,但當時在與新系有宿怨的陳亭妃來勢洶洶情況下,新系最後都倒向黃偉哲才勝出。然而陳亭妃如今在立院仍然動作頻頻,帶頭推修憲、爭取黨團幹部又頻在媒體曝光,更握著「賴清德也曾挑戰現任總統蔡英文」這個充分理由,2022年「挑戰現任市長黃偉哲」幾乎勢在必行,後又有時力黨主席陳椒華大打爐渣事件,腹背受敵。


地方諸侯玩火,中央政院近日也是火燒自家後院。回顧美豬爭議兩個多月來,國民黨立委佔領議場、杯葛總質詢的時間創下紀錄,但美豬議題的熱度已逐漸遞減。在野黨聲稱影響人民巨大,卻始終沒能有效動員民眾上街,只能「寄生」左翼色彩濃厚的秋鬥遊行。而在11月初,國民黨發布的豬隻顫抖影片更是被原拍攝的國際組織否認與瘦肉精有關,「造假」一題原本幾乎讓國黨完全失去杯葛院會的理由和正當性,而美豬議題按照程序走下去,原本也只剩下行政命令三個月的審查期將屆要在院會通過而已。


但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為了反擊台北柯文哲,硬扯牛肉麵節冠軍也使用瘦肉精美牛,戰術上恐怕已脫離了現今戰場其實在國會,而主要對手其實是國民黨的戰略思維。


第一步錯,道歉補償或許還能止血,其實丁怡銘上午失言,下午馬上消費陪罪,在公關危機上處理明快也準確,但是後續臉書的貼文,無論要挽救或為自己辯駁,都引來其他爭議。


真正燒到庶民層面的,其實是發票打統編一事,對民眾而言恐怕是最敏感的。儘管邏輯上打統編並不等於使用公款,發票實報實銷,事後沒有報帳就不可能使用公款,但先做錯的政院發言人在這一題早已沒有什麼辯駁空間。而丁怡銘請辭後,私人臉書貼出皇家傳承牛肉麵陳老闆的私訊鼓勵,同樣沒有必要,反而在隔天又引來兩家牛肉麵店、兩代老闆關係尷尬被搬上檯面的「案外案」,更因此被抓包「行政院得罪得獎店、但院長卻跑去創始店」的節外生枝劇碼。


回頭來看,美豬議題在立院要過,敵人恐怕是越少越好,一開始為了吵贏一個柯文哲,政策發言人變成攻擊手已不適合。所謂「都吃美牛吃八年了,怎麼會怕美豬」的邏輯,頂多用來跟國民黨吵架,但不能夠簡單說服人民。更何況執政黨要打美豬此題的邏輯,明明是要針對在野黨攻勢,澄清台灣的飲食習慣及消費市場「並不會到處都有美豬」,牽扯到庶民層級的牛肉麵店,反而告訴大家「到處都有瘦肉精」,難以有效說服民眾。


真正讓綠營應該有危機感的,恐怕是明知街亭已失,各方山頭卻坐壁上觀、只想自保的心態。政院的這場危機,不少跑綠記者和黨內幕僚興嘆「彷彿看到2018年的影子」,並不是空穴來風。


看到一位幕僚感嘆,「自己人的內部分化也是2018挫敗的原因之一」,同樣地,蘇貞昌的「霸」對外可能是「霸氣」,但看在內部自己人眼裡也可能是「霸道」。在520內閣改組時,蘇貞昌接連拉拔兩位團隊幕僚出任政委及發言人要職,給年輕人機會是好事,但都分給自己人當然也遭其他派系眼紅,這次來自嘉義立委率先對丁怡銘的發難,以及親陳明文系統的小商人出來翻出新仇舊恨的過往醜事,也就其來有自。


加上先前國營事業人事得罪長期合作的新系,讓退居二線、已鮮少發文的段宜康抛出「街亭已失」一語,明白人都知就是要上頭「快把馬謖給斬了」,不過向來對屬下嚴厲的蘇貞昌為了一位發言人四處道歉,到最後關頭才讓他下台,在在說明了為何派系會冷眼旁觀。


如何挽救這場從順風球打到逆風的美豬一戰?執政當局若能收起嘲諷在野黨的態度、面對民間疑慮採取更積極直接的方式,或許能更漂亮。正如今年初面對疫情嚴峻,當時衛福部每天高頻率直播記者會,指揮官不厭其煩回答媒體及民眾疑惑——儘管問題時常跳針重複,但才能逐漸得到民眾信任。而如今面對民間有疑問的重大政策,方法不必雷同,但誠懇態度再拿出來才是正道,也才能為近期被藍白黃夾攻找到出路。


至於國民黨在議場找不到方法、不面對總質詢的無終點式杯葛,在街頭又挌不到人,乾脆寄生秋鬥,這樣的在野打法實則是民眾悲哀。沒有停損點的杯葛,就連整個農委會明年度預算也全部卡住,農業縣市藍委一起賠下去,國民黨自己也難在這場戲碼中得到好處,倒不如好好面對,死不肯站上質詢台好好進行國會議員應該做的攻防,當行政命令三個月審查期到了以後,手中的武器到底還有什麼。




作者曾任立委助理及政治記者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