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戰略清晰外,更別忘房間裡的紅色惡象
隨著中共美國對峙的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在東亞爆發武力衝突的可能性也相應提升,台灣更被認為是衝突的熱點之一。有鑑於此,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家或是中共問題專家開始倡議美國政府該放棄行之有年的「戰略模糊」政策,改採「戰略清晰」─美國明確表態一旦台海發生戰事,美國會以軍事力量介入─以防止中共在
趙君朔
Sep 14, 2020


台灣視角看美中對抗:(二)新冷戰會成局嗎?
「新冷戰」這個詞在幾年前出現時,許多人嗤之以鼻。但短短幾年,已經成為全球主流媒體的流行語。
要評估新冷戰的虛實,必須先分析美中對抗局勢。大致上,目前美中對抗有三個不同走向:(1)持續性的對抗拔河狀態,(2)新冷戰,(3)熱戰(亦即爆發戰爭危機)。
美中對抗格局已經形成,很難在
吳介民
Sep 10, 2020


台灣視角看美中對抗:(一)脫鉤與中國經濟走向
美中關係長期而深刻影響台灣的政經局勢,在經濟領域,攸關台灣的發展策略與產業升級;在政治領域,牽動台灣的民主進程(民主化或民主倒退疑慮)、政治認同、國家安全、主權與國家條件。
過去幾年,美中對抗局勢快速發酵,尤其今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加上中國在香港閃電部署國安體制,
吳介民
Sep 9, 2020


張宇韶/中共反介入戰略與美國反制作為,重新界定美中台三角關係
針對美中當下在台海周邊進行的軍事博弈,許多藍營或是親中人士往往有種認知上的偏執,一方面他們對於習近平掌權後在對外政策、全球生產分工、區域權力平衡、對台政策所採取的各項改變現狀的意圖無動於衷,反而認為川普是基於選舉考量才挑起事端與衝突,因此美國才是區域和平的破壞者。
鳴人堂
Sep 5, 2020


張宇韶/將民主鑲嵌於兩岸與國際議題中,是李登輝最大的政治成就
李登輝前總統於7月30日晚間辭世,由於他帶領台灣走過90年代劇烈的內外變局,不論在民主轉型、兩岸論述與國際空間中都留下不可抹滅的成就,這些制度遺產更成為台灣公民社會的重大資產。
鳴人堂
Aug 8, 2020


成形中的全球新冷戰架構
在一個半月內美國政府五大部門接連針對中國發表重大政策聲明,可說是前所未見。
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川普政府打算打中國牌的選舉測操作,但這些演說的政策內容也標示著重大的態度轉折,如果再看到這段期間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的對中政策變化,以及更早些時候北約秘書長的新宣示。大概可以嗅出美國
賴怡忠
Jul 21, 2020


是該拋棄憲法一中架構的時候了!
中國兩會(政協與人大)已於22日上午九時開幕。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一個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形式上而不具任何實質民主意義的會議本身,並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但是中國透過兩會要對外界傳遞的政治訊息,倒是值得我們嚴肅看待。
略知中國政局的人應該都會觀察到,中國的領導班子總是透過兩會整
黃涵榆
May 27, 2020


蔡英文口中的「建立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與戰備產業」是什麼?
在武漢疫情發生前,各國間頻繁的進行國際貿易對單邊或多邊合作,甚至是區域整合,雖然各國都有反對區域整合的聲音,激烈者如英國脫歐,但由於區域整合可使各國間可以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因此仍對區域整合抱持著熱情。
但自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國為抑制病毒傳播,禁止群眾集會、停止營業、封鎖城
賤民筆記
May 25, 2020


內閣微調,穩定之外還能突破嗎?
蔡英文總統在520後展開了府院會黨完全整合的第二任期。蘇貞昌院長在防疫繳出漂亮成績單之後,續任蔡總統第二任期的首任閣揆,大多數的部會首長也都獲得留任,內閣改組的幅度相當小,透露出疫情當下,尋求穩定地將疫情落底的企圖,也透露出蔡總統力求將這一波民意高檔的士氣,延續到2022年的基層
沈有忠
May 21, 2020


蔡英文的台灣理想國
蔡英文將就職第二任總統。在只能連任一次的總統制國家,第二任總統的政績通常乏善可陳,因為第一任不敢放手除弊,第二任再要興利已欲振乏力。蔡英文剛好相反,上任後開啟多個改革戰場,導致期中選舉潰不成軍,但最後仍然高票連任。這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連任過程,讓蔡英文的第二任值得期待。
蔡
翁達瑞
May 20, 2020


蔡總統該做改善世界的意見領袖
蔡總統在一月大選中獲得台灣史上最高票當選連任,其後因為台灣防疫的成果,台灣和蔡總統的國際聲望和影響力也高漲。將台灣的聲望和影響力再往上提升以確保台灣的安全,是蔡總統可繼續努力的重要方向。
由於中國的打壓,台灣在國際上長期被忽視,因而更有利於中國對台灣的孤立和打壓。在這次由武漢擴
陳博志
May 20, 2020


吳介聲/少一點,多很多:台灣宜務實看待荷蘭正名「在台辦事處」
荷蘭駐台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於4月27日宣布,將「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Netherlands Trade & Investment Office)改名簡化為「荷蘭在台辦事處」(Netherlands Office Taipei)。紀維德意有所指地表示,
鳴人堂
May 16, 2020


五二○後兩岸關係深水區:暗潮洶湧還是驚濤駭浪?
隨著中國疫情似有趨緩趨勢,中國在台灣周遭的軍事挑釁日益猖狂。除了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當天中國派遣軍機騷擾台灣外,二月九日、二月十日、三月十六日、三月十七日、四月十日、四月十二日、五月八日分別有中國軍機、軍艦等持續騷擾台灣週邊的空域與海域。與過去兩年每月一次,以少量軍機為主的作為不
賴怡忠
May 12, 2020


失焦的參與和說不出口的想望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5月6日在國務院針對武漢病毒的疫情發表完整聲明,強調中國持續的不合作,無法成為國際社群可靠的夥伴(a reliable partner),並不只是針對過去究責的問題,更是當下如何拯救人命的問題。話峰一轉,龐佩奧呼籲世界各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
宋承恩
May 10, 2020


遮蔽的福爾摩沙──台灣防疫如何被報導?
東方主義不只是西方在意識形態上對當前政治熱點區域的地理東方之假設、影像及幻想,也在於兩者間本應流動但卻被固化的歷史及文化關係,以及在研究方法上隱藏研究位置,作勢「中立」的知識取得及生產。
陳慧蓉
May 3, 202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