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當政客背叛人民,我們的武器在哪裡
誰說雲林一無所有?鄉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特產;不可取代的風土民情就是我們的資本,無論是高鐵還是火車進入雲林時,窗外充滿大片翠綠的心動,完整的綠油油徜徉在斜陽撒落的閃閃金光裡,這樣的風景並不是處處可得。農作物的多樣性是我們的寶藏,民以食為天,全台灣的糧食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來自雲林,更
廖郁賢
Jan 1, 2019


2019─台灣的國際機會高於中國風險
相較於中國公開認定此次選舉顯示北京已掌握對台主動權的態度相比,未來的區域局勢與美中關係都對中國相當不利。由於中國的做事慣性就是柿子挑軟的吃,因此一個感覺對中示弱的台灣,是很容易被中國找來進一步霸凌。這是因為中國霸凌不了別人只能拿台灣出氣,同時他也相信(基於台灣的自制)霸凌台灣不會
賴怡忠
Dec 26, 2018


第一個竹科市議員:青年工程師的參政挑戰
「咦?你之前在竹科上班呀?好好的工程師不當怎麼會想要出來選舉呢?」
這是我在選舉過程中接觸選民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竹科工程師」是個社經地位相對穩定、薪資優渥的舒適圈,所以我很可以理解大家為何有這個疑問。而透過這次參選,我想表達的是「民意代表」並非遙不可及的一
劉崇顯
Dec 26, 2018


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如何成功翻轉2018年花蓮縣議員的地方選舉
而時間回推半天,夾報第一天的中午,一位從事縫紉工作的阿姨,氣急敗壞的打電話給團隊的志工,激動地說:「我那麼辛苦的跟每個人說一定要選楊華美,我女兒都要從台北回來投她,你們怎麼可以自己說你可以不投票給楊華美」。團隊的志工輪番上陣,跟阿姨解釋,文宣的意思不是叫大家不要投楊華美,但完全無
楊華美
Dec 24, 2018


從選戰看台灣社會人際網絡的變化
在台灣民主化以及網路社會的急速發展下,台灣的地方政治出現了三個群體連結模式並存的現象,要理解台灣特別是地方政治的發展,有相當啟發。第一層是傳統國民黨地方派系運作模式,可說是典型傳統社會的群體連結模式,奠基在生活中多重領域的重疊累積。派系運作所不可或缺的椿腳體系,是建立在包括地方農
鄭力軒
Dec 23, 2018


複雜卻模糊的台灣選舉:我們該如何面對外界視角?
地方選舉與公投結束,投票並看完結果後,從台灣返回南韓工作。一進首爾的外媒支援中心辦公室,眾家外媒駐韓記者一看到我,紛紛對投票結果感到意外。
「你知道嗎?中國那裡看到台灣選舉結果,都超開心的說。」一位剛從北京出差回來的一家歐洲大報的記者說道。
一名「阿公級」美國資深記者則驚恐反
楊虔豪
Dec 19, 2018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
從開始參選時,我出去發文宣時,鄉親們第一句話都會問:你住在哪裡?因為對於生活在這邊的人來說,只要知道你住在哪裡、住在哪一戶、姓什麼,可能就能把你左右鄰居或是你是誰的誰誰誰都細數出來。
這個現象說明了一件事,在傳統的地方選戰,依然非常重視緊密的人際網絡和血緣地緣關係,但代議士的
曾玟學
Dec 17, 2018


大選、公投與社群媒體
今年選舉過後,讓許多朋友呼天喊地的便是「同溫層太厚」,亦即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大多數的立場都和自己相同,以至於過度樂觀地看待本次選舉的結果。太平洋和臉書都沒有加蓋,理應沒有任何實質障礙阻擋不同想法與價值觀的人溝通。
究竟為何開票結果出爐許多人才驚覺原來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劉昌豪
Dec 12, 2018

西斯大帝的復仇:地方派系的復辟
如果敗戰原因出在保守派反撲,那麼朝進步派開刀,導致進步派與民進黨決裂,那都只是親痛仇快的行為,對改革、對「台灣價值」一點幫助都沒有。先找出敵人在哪裡,才知道戰爭要怎麼打,戰術要怎麼擬訂。
中南部的軍公教人員比例相對少,慘敗的原因是在沒有核心價值、完全以利益為導向的地方派系身上。
江昺崙
Dec 11, 2018


資訊戰早已展開,如何遏止謠言與抹黑?
即使政府機關分別針對特定團體對於性平教育與婚姻平權的造謠與抹黑在網路上進行澄清,但該團體的抹黑與造謠行動持續擴散到YouTube平台與Line群組,而這些讓民眾感到疑惑、恐慌甚至仇恨的行動卻沒有任何一條法規能夠準確規範;這次的大選並不是執政黨與尋求革新的公民團體失去民心,而是執政
林若曇
Dec 11, 2018

受夠台灣選舉「邊投邊開」鬧劇?看看南韓投開票文化
諸如台灣本次選舉發生的「邊投票、邊開票」的荒謬現象,在南韓就絕不可能發生。採訪過南韓大大小小選舉,這裡的流程讓人覺得更有效率與謹慎。
在南韓,選民前往投票所出示證件後,選務人員就會以電腦機器登記並列印出選票,投票行為除有人工作業確認外,還同時納入電子統計程序,因此從早上投票開始
楊虔豪
Dec 5, 2018


避免崩盤,要找出制高點
甘迺迪總統名言:「成功有100個父親,失敗是孤兒」,結果論傾向的勝負判準舖天蓋地不絕於縷人世間,這眾所皆知。我想選戰敗陣原因分析已然太多也精彩,或許談談接下來可能發展與民黨可以選擇的因應措施。 《孫子兵法》:「併敵一向,千里殺將」...
Raphael Lin
Dec 2, 2018


2018年選後的兩岸與台美關係評估
未來的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走向,當然會跟民進黨政府的檢討與反省的結論相關,但是決定因素還是當前東亞安全結構與中、美關係的現狀。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基本上不會對台、美關係、兩岸關係產生直接衝擊,意即不會改變蔡英文總統兩岸政策的基本態度與取向,當然也不會改變中共對台政策的方針
董立文
Dec 2, 2018


也許我們都誤解太陽花了?
小英總統似乎把這類抗爭當成民主常態,經常傾向不介入,雖然這樣看似中立,尊重民意,可是看在支持者眼中卻是不顧支持者死活,不懂得捍衛黨的立場和價值,這也是一種不滿的來源。當支持者也不滿,秩序主義者也不滿,加上本來就有一些人是敵對立場,永遠不可能滿意,三種不滿匯集在一起,就變成所有人都
夏途島
Nov 29, 2018

用主成分分析綜觀十個公投案
透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到這次公投一共有兩個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上主要是愛家公投三案以及平權公投兩案,佔總解釋力的56%!第二主成分是國民黨四案與東奧正名,佔總解釋力的25%。兩者相加已經解釋了全台投票分布的80%,而數據也表示並不需要其他主成分。
王宏恩
Nov 29,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