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志Sep 23, 2019史明,不讓信念凌駕責任的人道主義者今年6月30日,是史明所創的「獨立台灣會」52周年慶。他高呼台灣萬歲與道別離:「我快要走了,拜託大家了」。先知預言了他自己的離去,9月20日深夜,史明逝世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此時台灣再度遭逢內外挑戰,史明交下來的擔子何其沉重?
李中志Sep 9, 2019國民黨證還留著嗎?英國出生的美國諧星鮑伯霍伯,在1954年講了一個著名的冷笑話,他說「麥卡錫參議員將要揭露兩百萬個共產黨員的名單,因為他手裡有一本莫斯科的電話簿。」 那時美國正處於「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年代,獵共聽證會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麥卡錫並不以為意。因為表面上是在諷刺麥卡錫亂槍打鳥,實則是在
李中志Aug 16, 2019如果柯文哲早生80年柯文哲自認自己的崛起是台灣政治的奇蹟,功過三皇,德兼五帝。創個黨替自己祝壽,取名「民眾黨」,表現出一副蔣渭水再世的樣子,還誇口要完成蔣渭水的遺願。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更仔細研讀那段歷史了。
李中志Jul 19, 2019兩個詞點破韓流現象面對韓國瑜現象,各家的解讀由不同的角度切入,或可歸納出幾個共同的觀察,包括韓國瑜反建制派的民粹作風、中國的介入、對年金改革與進步議題的反彈、經濟弱勢者的不滿、庶民對前途的茫然、國民黨傳統地方派系的倒戈…等等。雖說言之成理,然而這些分析彼此之間也不無矛盾。韓國瑜現象猶如馬賽克的鑲圖
李中志Jul 2, 2019自由民主下的民粹之風在2016年,光是《衛報》一家報紙,平均每天有六篇文章討論到民粹主義,且多以負面口吻,而那正是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一年。毫無疑問,這是輿論與政治菁英的集體焦慮。然而在一片反省聲中,民粹主義不但沒有消退,還快速感染幾乎所有的政治人物。
李中志Jun 17, 2019民進黨總統初選的真實與虛妄一波三折的民進黨總統初選終於落幕,蔡英文正式取得民進黨提名,邁向2020的競選連任之路。尋求連任的在位總統,面對黨內如此激烈的挑戰,而且挑戰者還是自己任用的閣揆,在上軌道的民主國家並不常見,加上各方的互信消失,蔡英文總統應戰得並不情願。另一陣營的賴清德更是充滿委屈,自認在延宕的初
李中志Jun 3, 2019民進黨總統初選紛擾的癥結──規則的制定要共同承擔經過數度延宕,民進黨中執會終於在5月29日以共識決方式通過2020總統提名初選辦法。然而塵埃未定,這個通過的辦法得不到雙方的認同,雙方都自認吃虧。
李中志May 20, 2019從亞洲同婚合法化的先驅,看台灣內政轉國際銷的政治策略蔡政府與蘇內閣並沒有因選票考量而放棄堅持,在兩年的期限之前提出《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並排定於上周五立法院表決。挺同團體在場外冒雨集結助陣,全力支持政院版本,反同團體也以記者會方式全程監看投票過程,呼籲政府尊重去年反同公投的結果。儘管雙方仍然水火不容,立院內的討論過程
李中志Apr 21, 2019一場玉石俱焚的初選 (一 )吉米.卡特在全國唾棄尼克森的憤怒情緒中,從共和黨手中奪回白宮。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全國唾棄尼克森的憤怒情緒中,從共和黨手中奪回白宮,但史書不會將卡特列入偉大的美國總統群像裡。卡特出身農家,他的平民形象在當選之初成為佳話,但這位...
李中志Apr 7, 2019「初選機制」怎麼看?「政治協商」真的壞嗎?以正反為界,剛好反蔡與挺蔡的界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論述都是以擁護自己屬意的候選人出發,並沒有碰觸到所謂政黨「初選機制」的演進與目的,讓這些近乎直覺反應的論述自我矛盾。若非只是表態選邊,難有說服力。
李中志Mar 24, 2019蔡總統的詹森困境(三):1968,一個自由主義時代的結束1968年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落幕,號稱退出政壇的尼克森代表共和黨入主白宮。他的策士,派翠克.布坎南(Patrick Buchanan)稱之為史上最偉大的復出(The Greatest Comeback),並以此名寫了一本書,細說他如何幫助尼克森從過氣政客蛻變成逆轉美國價值的
李中志Mar 10, 2019大屠殺能宣傳嗎?當個觀光客去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並不困難,但意義實在不大,畢竟它不只是聊齋屋。沒有一定深度的背景知識,趕行程的光觀客能感受的十分有限,作秀般的政客就更無可指望了。其實這麼沉重的人類史悲劇能否由紀念館來承載,自始就有爭議。沒有猶太人能在大屠殺紀念館內找到安慰,也沒有德國人或納粹同情者能
李中志Feb 24, 2019Truth Prevails,真相永勝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燒起一片去俄國化的運動,以為春天已到的捷克當局宣布蜜拉達1950年的判決無效,但布拉格之春引來蘇聯的坦克車與20萬大軍入侵,完全佔領捷克,碾碎捷克的民族復興運動。蜜拉達案要等到90年代才正式平反。行刑前蜜拉達在獄中寫了最後的遺書,分別給她的女兒、丈夫、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