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於東德你不能不知道的幾件真相
三萬條親手撰寫的和平彩帶,一個德國國民共同懷抱的和平希望,猶如彩色海浪一般,飄揚在布蘭登堡門前廣場,象徵著德國的記憶文化與柏林圍牆倒塌的世紀意義,仍鮮活的活躍在德國上空。現正舉辦中的柏林圍牆倒塌卅周年紀念活動,估計耗資一千萬歐元,但柏林圍牆可曾阻隔了人流,圍牆倒塌後的東西德社會文
劉彥甫
Nov 10, 2019


吳介聲/美國國會力推《台北法案》,承認台灣國家地位將是下個議程?
美國參議院於美東時間10月29日以「一致同意」表決通過參院版《台北法案》,緊接著眾議院外委會也於30日通過眾院版《台北法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不僅積極推動法案,數位眾議員,更呼籲美國政府承認台灣國家地位。
鳴人堂
Nov 9, 2019


我現在要出疹:後事實年代的生存之道
2020總統大選只剩下兩個多月,最近的民調結果顯示,蔡英文領先韓國瑜大概平均10%左右,但韓國瑜是個「非典型政治人物」,他的能力及性格無法支撐大局,但對於帶動話題、槓桿操作卻是得心應手,所以在選戰最白熱化的時刻,無形且殘酷的資訊戰爭,會是左右選情的重要因素。
江昺崙
Nov 7, 2019


刷存在感的對台26項措施
在國民黨總統大選選情低迷之際,提出這些政策之用意為何?難道只因為去年提出對台31項,結果國民黨選情大勝,食髓知味以為照例複製就能獲勝嗎?若國台辦沒有搞清楚去年與今年選情的變化,只想刷存在感,那選後遭到習近平整肅的首要單位恐怕就是國台辦!
默聲
Nov 7, 2019


那位「曾」堅守國家主權的蘇起主委
蘇起的這些指控,在許多人眼裡看來難免會有些困惑,彷彿他穿越時空否定了過去的自己。畢竟其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也曾積極為「兩國論」辯護過。回顧這樣的過去,他或許可以說自己「一切是為了國家」,要替主事者化解危機,但老實說,這種說法由於缺乏實證根據,反而顯得更像事後諸葛。
張皓
Nov 5, 2019


瞧,廖達琪這個教授!
廖達琪宣稱總統的職位不重要,不該管那麼多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事,行政院才是重要的機關。這些說詞完全背離事實!總統可以把內政授權行政院長,但國防外交不得假手他人。如果廖達琪知道韓國瑜懂的不多,基於她的學術良知,應該拒絕為韓國瑜背書。
翁達瑞
Nov 4, 2019


史明,從邊緣凝視帝國
近年廣受青年大眾推崇的史明,過去其實長時間都不在台灣獨立運動的主流系譜。不管是1967年在日本成立獨立台灣會,乃至於1980年代持續到美國各大學夏令營、學生會演講,1993年潛伏偷渡回到台灣以降。不管是過去或者最近、海外還是島內,史明其實始終處在一個極為特殊、貌似高居神壇,其實更
藍士博
Nov 3, 2019


張賢龢/生命三權入法:評《消防法》修法三讀通過
近日,台灣《消防法》修正條文三讀通過,正式將消防人員的退避權,資訊權,以及調查權等「生命三權」明白寫進法條內容。以災害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法規的修訂或許仍不夠完善,但台灣對災害應變人員的制度性保障上面,確實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鳴人堂
Nov 2, 2019


吳介聲/彭斯「鐵幕演說」2.0:僅憑經濟參與,無法改變中共威權體制
美東時間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華府發表演說,回顧過去一年美中關係,並期許未來。主題涉及美中關係、新疆人權、宗教自由、香港問題,以及對台灣的支持,並且批評美國商界對中國利益低頭的綏靖態度。
鳴人堂
Nov 2, 2019


台民黨的政治大賣空
目前藍綠於立委選舉上仍有拉鋸,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台中部分地區、高雄部分地區,若藍綠的「母雞」聲勢好,可能會成為決定性的關鍵。柯文哲與他的民眾黨可不可以在這次的選舉一舉成功?進而衝擊藍綠呢?本文從最近的一些狀況來跟各位分享觀察。
全面真軍
Oct 30, 2019


討論陳同佳案前,先學點管轄權
具體來看陳同佳案的內涵,無法被簡單劃分成應還給被害者家屬公道的「司法正義問題」、台灣是否放棄自身司法管轄權的「國家主權問題」或是中港台三方政府間相互角力的「政治問題」,自是不在話下。也正是因為本案涉及至少三種層面的議題,民眾在討論時,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也相對複雜許多,否則很容易
劉家丞
Oct 28, 2019


韓粉仍是民進黨的隱憂
距離2020總統大選僅剩70多天,雖然近幾次的民調都顯示出:蔡英文遠高於韓國瑜,但我們所關注的不應該僅止於此。韓國瑜及韓粉所代表的意義,可能是未來我們數年內都必須面臨的問題。
陳健民
Oct 28, 2019


韓國瑜為什麼不敢去美國?
美國對於台灣的重要性,兩句話講完,第一句話是:沒有美國就沒有兩岸關係。1949年中華民國退守台灣時,美國政府宣佈放棄國民黨政府。如果不是爆發韓戰,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巡航台灣海峽,哪來的兩岸關係?第二句話是中共常講的:沒有美國的話,中國早就統一台灣了。證諸7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史,不得
董立文
Oct 27, 2019


吳介聲/「新聞工作的使命是什麼?」——史無前例的習思想大會考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指出,中國是拘捕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至少仍有60位記者身繫囹圄。今年4月該組織公布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國排名與去年同比下跌,落到第177名,全球倒數第4。
鳴人堂
Oct 26, 2019


張宇韶/韓國瑜平民土地之旅,為何無法複製杜魯門的逆轉勝?
高雄市長韓國瑜16日宣布請假後,開始投入22縣市的「平民土地之旅」,希望透過全台走透透的模式傾聽人民心聲,好落實所謂「庶民經濟發大財」的具體作為。我們赫然發現,韓國瑜請假進行流寇式長征,儼然就是其核心幕僚孫大千所言的「一個月民調超英」的保證,韓陣營似乎找到了「贏的策略」,事實果真
鳴人堂
Oct 26,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