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Dec 24, 2020總統與內閣滿意度有連動關係嗎?我國自從最後一次修憲之後確立半總統制,總統任命行政院長、行政院長統領內政、對總統直接負責,過去討論曾認為行政院長有責無權、會被總統拿來當擋箭牌之類的。但到底總統跟行政院長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為何呢?兩者是相輔相成還是可割可棄?
詹順貴Oct 16, 2020南鐵東移案為何沒有贏家?10月13日,交通部鐵道局與台南市府強拆南鐵東移案最後二戶後,台南市長黃偉哲曾感慨表示,此事件最後結果是政府、民眾與拆遷戶「三輸」,這表示政策本身或決策過程出了問題。但筆者更關心而且要問的是,為什麼一項花費數百億元經費的工程建設,會落到只有三輸而沒有贏家的窘境?關鍵因素是甚麼?未
林子堯Nov 24, 2019民主政治的競爭沒有叛變問題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受訪表示,蔡賴配的組合象徵叛變也沒有關係。這句話背後帶有濃濃的封建思維和對民主政治的無知。 台灣的總統公民直選歷史進程尚短,但若放諸美國歷史,尤其在二戰後的美國總統史來看,民主政治本就是以競爭為常態,更無君臣上下關係,柯文哲此話的無知,不只是對民主政治本質的誤
陸凌Jun 30, 2019理解海外老台獨的苦悶蔡賴之爭已然在前些日子以蔡英文民進黨初選勝出告終。然而以年輕獨派為首的辣台妹派,與擁護賴金孫的海內外深綠獨派大老們之間的緊張關係,似乎更難以彌合。筆者希望藉由分享北美獨派族群的生命歷程,促進獨派年輕世代與北美獨派之間的相互理解,以建立更健康的溝通橋樑。
張大博Jun 13, 2019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的意義六月十三日,近三個月的紛擾之後,確定由現任總統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與2020年的總統大選,爭取連任。在三方對比民調中,蔡英文以35.67%的支持度,與賴清德的27.48%相比,以8%左右的差距勝出,可說是贏得毫無懸念。然而,民進黨支持者與本土陣營在鬆了一口氣之餘,依舊不可掉以輕心
陳方隅May 23, 2019民進黨初選的癥結:推出最令人信服的候選人才是重點民進黨中執會於5月22日開會討論初選時程,但初選方案仍然難產,主席卓榮泰宣布再延一週開會。為什麼方案會難產?表面上來看是支持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雙方陣營對初選辦法沒能達成共識,但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這陣子以來黨內權力核心大多數的人都反對直接以現行規定的民調方式進行初選。
沈榮欽May 13, 2019如何攻克沒理性的韓粉?從策略管理檢視台灣的領導與制度環境的關聯總統大選在即,各政黨內競爭也紛紛起跑,忙著互揭瘡疤與敵我動員之際,憲法問題再一次地成為焦點,抨擊總統、行政院長與立院的權責合理性成為各方罕見的共識,甚至成為定罪現任總統屢試不爽的武器,解嚴至今,週而復始,從未改變。不過制度問題雖然重要,但是或許比制度更為關鍵的領導卻意外地遭受忽略
廖凱弘May 10, 2019指尖上的民調--探討社群政治興起下,民調抽樣變革之必要性台灣民眾日漸接受以行動載具上富含多樣複雜的選戰資訊與社群互動中的對話,可作為重要的政治生活與選舉投票決策資訊來源參考,甚至是全部的依據,而此一政治社會情勢的全球變遷,正是影響2020台灣總統大選投票行為的核心。
蔡亦竹Apr 17, 2019借鏡幕末維新的日本,想想2020年的台灣──關乎你我存亡的最後之役選舉是種很有趣的遊戲,因為這種遊戲表面上都是理論的對決,但私底下根本都是人和人的問題。對一般民眾而言,就把這些歸類成藍綠惡鬥、甚至加上白也沒有關係──紅的跟藍的那種發大財的我們就不提了。畢竟民主時代,我們都有用選票參與這場遊戲的權利。但是2020,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謹慎看待了
李中志Apr 7, 2019「初選機制」怎麼看?「政治協商」真的壞嗎?以正反為界,剛好反蔡與挺蔡的界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論述都是以擁護自己屬意的候選人出發,並沒有碰觸到所謂政黨「初選機制」的演進與目的,讓這些近乎直覺反應的論述自我矛盾。若非只是表態選邊,難有說服力。
鄭曦Apr 4, 2019獨派該怎麼選擇?捍衛「進步本土」路線原本在野時期高舉進步價值的民主進步黨,逐步取得政治權力後,為了穩固政權,也不免權衡選票得失,選擇在某些議題上進行程度不一的妥協,傾向沿用國民黨人的政策手段,舉步維艱地改造共同體的體質,有時仍陷入進退維谷的處境。但最終仍是要以延續執政做為根本目標,因此面對選民的期待時,黨內必然會有
何明修Mar 20, 2019賴神參選震撼彈!?從中看民進黨未來路線之爭我們也很難真正掌握蔡英文的內心想法。但是在她主導的2016年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後來的內閣成員,顯然是納入較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或許這也是為何後來一些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無論是否參與選舉,後來都成為黨內的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