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有這樣的政客和藝人,哪裡還需要武漢病毒?
防疫如作戰,對任何一種傳染病與病毒的防護都需要政治權力、空間、人員、物質與資源的部署,讓病毒失去滋長和擴散的環境條件。然而,正當台灣舉全國之力對抗武漢肺炎的重大時刻,一些政治人物和藝人偏離現實的言行若不是刻意阻撓防疫作戰,也都打擊了台灣集體意識和士氣,令人感慨台灣有這樣的政客和藝
黃涵榆
Feb 5, 2020


你是否已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柯流」的侵襲?
但是,筆者認為對於大選結果我們沒有過度樂觀的權利,真的「高興三天就好」!中國對於台灣的滲透不會隨著大選而停止,國內的政經局勢都將在選後進入新的階段,各種挑戰或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之一就是柯文哲和他的台灣民眾黨。
黃涵榆
Jan 22, 2020


敵人在台北市政府!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蔡英文817萬票的歷史新高,註定民進黨從2020年起,開始式微。
在綠營唾棄咒罵聲中,依然獲得1,588,806票的台灣民眾黨,5名新科立委毫無亮點,很顯然這些選票,盡來自柯文哲個人魅力——不必懷疑:柯文哲,就是2024年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最大挑戰,最大隱憂!
陸之駿
Jan 20, 2020


吳介聲/松田康博評台灣大選:習近平失策、民進黨靈活應變
台灣2020大選吸引全球關注,蔡英文總統成功高票連任的脈絡與意義,成為國內外許多專家評析的主題。在諸多評析中,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的一場專訪,從台灣民主發展脈絡以及美中台局勢變化,務實剖析習近平之失策,相當值得參考。
鳴人堂
Jan 18, 2020


引信暫時拆解,但到處仍是火藥──2020台灣大選觀察
韓國瑜的經濟政策是在兩岸架構下開展。從加入RCEP、與中國的貨貿與服貿協議,到農產品銷售大陸以及自由貿易經濟特區,都是以中國為主要經濟合作對象。儘管韓國瑜也提及CPTPP,但是不像蔡英文將重心放在CPTPP、與美國簽訂FTA以及南向政策等,更強調鑲嵌在美國為主的國際經濟秩序。
沈榮欽
Jan 15, 2020


2020選後雜談─韓國瑜崛起帶給台灣的反思
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揭曉,蔡英文總統以史上最高票成功連任,民進黨雖然在立法院席次減少7席,仍保住過半多數地位,而且許多艱困甚至原被視作「不可能贏」的選區,都意外獲勝,頗有斬獲;韓國瑜市長則是在多處嚐到敗仗,更在自己主場高雄市「崩盤」......
楊虔豪
Jan 15, 2020


郭台銘柯文哲,終究要分手!
美中一來一往的動作下,未避免成為美中大戰的夾心餅乾,郭台銘投身政治,成為他未來不得不的談判籌碼。他很清楚唯有掌握台灣的權力,他才能有談判的空間,假使未來能掌握立法院的立委席次,不僅對他2024年有意爭取總統大位有幫助,也能讓這四年的法案與預算,朝著有利鴻海發展的方向走。
藏紅花
Dec 16, 2019


社群媒體選舉戰!從YouTube、Instagram看選情
除了韓國瑜及其支持者在YouTube上呼風喚雨,柯文哲在年輕世代使用的Instagram上同樣獨占鰲頭,追蹤人數比全台灣所有政治人物加起來都還要高。這兩者都是光看臉書、或者光看新聞曝光度是看不出來的。
王宏恩
Dec 12, 2019


如果你以為國民黨只是荒誕可笑,那就輸了!
楊蕙如被起訴之後,有關她過去作為和人際網絡的訊息也一一曝光。簡單來說,她就是一個藍綠白通吃的「政治掮客」,沒有什麼原則和信念,哪裡有利可圖就往哪裡鑽,向國民黨、民進黨和柯文哲都曾有過交涉。她甚至和韓國瑜大將潘恆旭過從甚密,以「師父」和「楊貴妃」互稱,也曾透過潘向藍營提案。
黃涵榆
Dec 11, 2019


民眾黨已成國民黨2.0
近日,民眾黨的政治光譜頻頻成為注目焦點。張善政脫口「如果國民黨蓋不下去,政黨票可以投民眾黨」、吳敦義公開稱「民眾黨是泛藍友黨」,甚至連蔡璧如也向媒體坦承「民眾黨希望爭取投不下國民黨的泛藍族群」。因此,雖然柯粉們極力否認民眾黨的泛藍色彩,但民眾黨逐漸往泛藍靠攏,似乎已成為不可...
柯汎禧
Dec 9, 2019


柯韓法西斯的心理學
瑞艾克認為,人類那些違反自然、提倡仇恨與擁抱獨裁的反動行為,均來自性壓抑;這樣的人對自由與進步的思想都會立刻與性產生聯想而焦慮不安,因而希望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來壓抑這種開放,而希特勒崛起的基礎,就是來自日耳曼人的性壓抑。
李中志
Dec 2, 2019

柯文哲聲量──粉絲間的扣分螺旋
自從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成立台灣民眾黨以來,一些網友發動了退讚運動,至今(11/26)已經讓柯文哲的臉書粉絲人數從213萬掉到195萬,18萬人退讚。
王宏恩
Nov 28, 2019


喚醒全民意志驅除中國極權主義幽靈
我們對於此一「投誠事件」的關注與其深陷在短時間可能無法釐清的事實爭議,更應該深思事件對台灣大選、輿論、民眾心理甚至國家士氣的衝擊。即使沒有發生這次的「投誠事件」,這些一直都是中國處心積慮的攻擊對象,我們必須謹慎以對。
黃涵榆
Nov 27, 2019


台灣的第三勢力焦慮
柯文哲從五年前台北市長選舉開始,一度成為綠營與中間選民的明日之星。但這幾年卻選擇跟綠營全面開戰,而其言辭大走偏鋒,也逐漸失去中間選民的支持。最後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出來後,甚至還被吳敦義認證為泛藍政黨。
柯文哲這一路走來,戰略究竟為何?逐漸往泛藍靠攏,是否是政治判斷上的失誤?
江昺崙
Nov 25, 2019


民主政治的競爭沒有叛變問題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受訪表示,蔡賴配的組合象徵叛變也沒有關係。這句話背後帶有濃濃的封建思維和對民主政治的無知。
台灣的總統公民直選歷史進程尚短,但若放諸美國歷史,尤其在二戰後的美國總統史來看,民主政治本就是以競爭為常態,更無君臣上下關係,柯文哲此話的無知,不只是對民主政治本質的誤
林子堯
Nov 24,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