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出版Nov 15, 2020大疫年的人文省思:評《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本書是醫療人類學者劉紹華對於COVID-19疫情引發的社會現象的批判性回應,作者的研究領域主要是中國的傳染病,著作包括《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以及《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等書。作者的研究獲得許多學術獎項,研究成果深受學界肯定。
李尚仁Nov 1, 2020疫情是美國大選的決定性因素嗎?今年初爆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美國恰逢總統大選年,嚴重的疫情成為影響選情的黑天鵝事件。川普任內進行減稅,美國股市、就業都不錯,即便川普言行常引起爭論且內閣頻頻換人,但經濟表現原本讓他擁有很大的勝選連任優勢。 不過疫情讓這一切都改觀了,除了失業率暴增
李尚仁Oct 4, 2020封城之爭:歐美第二波疫情的政治與科學爭論當2020年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歐美陸各國陸續引起嚴重疫情之後,學界與媒體就開始討論所謂「第二波疫情」的威脅。因為一般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會消沉,到秋冬則升高,COVID-19也有可能如此。此外,醫界也憂慮流感疫情在冬天同時來襲,兩種疾病一起帶
吳介民Sep 9, 2020台灣視角看美中對抗:(一)脫鉤與中國經濟走向美中關係長期而深刻影響台灣的政經局勢,在經濟領域,攸關台灣的發展策略與產業升級;在政治領域,牽動台灣的民主進程(民主化或民主倒退疑慮)、政治認同、國家安全、主權與國家條件。 過去幾年,美中對抗局勢快速發酵,尤其今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加上中國在香港閃電部署國安體制,
施芳瓏Jul 27, 2020從不敢到依法戴口罩──英國的民主與法治在 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的疫情下,「戴口罩 」一事,在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就是「政府首長一聲令下」,民眾乖乖地戴口罩,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然而在老牌民主的英國,卻花了四個月的時間,被嘲笑政府沒有魄力沒有效力。 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四個月來,英國的公民與政府作了一連串的
孫友聯Jul 19, 2020疫情大流行下基本工資調整的必要性自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基本工資每一年都溫和、漸進的調漲,但因過去數十年來長期壓抑的結果,目前的基本工資仍然偏低,無法展現台灣擺脫低薪血汗的企圖。事實上,從實際的經驗觀察,過去凍漲或低幅調整基本工資都不利於經濟發展,而近四年來每年約1,000元的調整,非但未出現雇主團體擔心的經濟衝擊
李尚仁Jul 17, 2020此疫綿綿無絕期─COVID-19大流行會結束嗎?COVID-19疫情在武漢爆發迄今半年,短短期間就散播全球,造成一千三百多萬人罹病、近五十九萬人死亡(迄7月16日),並對國際政治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然而,現今國內國外對疫情的反應似又進入新的階段。 台灣在境內在沒有社區感染與半鎖國的邊境管制下逐步放鬆管制,在「防疫新生活」指引下
李尚仁May 24, 2020防疫到中場,新局的開端到520當天,台灣已經連續13天零確診了(521當天新增一移入確診案例),相較於許多國家出現醫療體系難以負荷的大量重症病患、數以萬計的死亡人數,以及醫護人員因為缺乏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而感染甚至死亡的慘烈畫面,尤其考量兩岸人流往返之密切,台灣的防疫成果確實難能可貴。 關於台灣的防